第六百零七章 太空武器和超级实验

  在投资会议开始之前,奕星的几个负责人,不要是赵奕和刘建昆,以及航空集团方面,早就做过详细的讨论,他们预计能够拿到的外来资到投资在50亿到80亿人民币之间。
  航空集团以技术和设备入股,再加上20亿到35亿左右的资金投入,获得百分之51的股权。
  这样总体资金就能接近一百亿,作为先期研发投入足够了。
  后续有研发成果以后,再去追加资金投入,正式进入生产阶段,就可以把规模继续扩大,真正进入市场化运营,甚至是准备进行上市。
  现在拿到了四百多亿的投资,数额实在是太大了。
  奕星航天肯定不担心外来投资数额大,但奕星航天肯定是航空集团主控股的公司,航空集团必须要投入相应比例的资金,才能够继续掌控公司。
  显然。
  400亿的资金,实在有些太多了,也就代表航空集团必须要拿出超过300亿的资金,才能够完全掌控奕星航天,否则投资方肯定不同意。
  作为一家定位为市场化运营的公司,必须要在规则框架内运行,否则肯定会被市场所抛弃。
  所以内部会议最终还是商定,不能接受如此高的投资金额,只按比例接受五分之一,大概80亿左右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已经足够让奕星航天的资产,暴增到超过100亿,还是直接的流动资产,更不用说,奕星航天还拥有航天集团授权的技术了。
  之前航天集团还没有授权完善反重力技术的先例,只不过因为是旗下的公司,才会直接给予授权,但也是需要缴纳一定比例专利费的。
  内部小会议结束以后,奕星航天对外公布了结果,随后,直接召开了第一次的董事会。
  这次董事会也是技术会议,是让每一个投资者、企业公司代表,都能够参与讨论的会议,同时也是给公司制定初期的研发方向。
  虽然是内部的股东大会,但会议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是确定奕星航天的管理层,也是管理层的就职大会。
  第一个上场的就是赵奕,他会担任奕星航天的技术顾问以及总工程师。
  正常来说,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董事会,最重要的决策人则是CEO,赵奕作为技术顾问,总工程师,第一个登台是有一些不适合的。
  但是,赵奕同时还有一个身份,他也是奕星航天的最大个人股东,个人持股比例高达百分之十二,因为最大持股的是航天集团,航天集团是一家跨国大型集团公司,航天集团不派出代表的情况下,以赵奕的持股比例,甚至可以直接当担任董事长。
  另外,任谁都知道,奕星航天最重要的人就是赵奕。
  哪怕是航天集团也根本不重要,更不用说,赵奕持有反重力技术和空间链接技术两项技术专利,同时也是空间科技公司的个人股东,相关的技术授权也会有他的比例分成。
  总之,当赵奕登台上场的时候,立刻得到了全场的一致欢呼。
  赵奕之后上场的是董事长刘建昆,刘建昆担任奕星航天的董事长,但实际上只是兼任,因为他是航空集团的总经理,担任董事长也只是挂个名头而已,大概也只有股东大会召开的时候,才会有他的直接参与。
  第三个出场的是何伟,一个不怎么知名的人物。
  现场简单的一介绍,何伟也迎来了掌声,他是原航天局主管空间站项目的副总工程师,同时也是技术领导小组的主任,拥有丰富的航天相关技术的研发经验。
  何伟不仅仅是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
  这次担任奕星航天的CEO,他等于是个人脱离了航天局,同时,他担任CEO也就代表了,奕星航天短时间内,都会把精力放在航天研发上。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各个董事、经理等人物了。
  在管理层就职仪式结束后,会议就进入到发展方向问题。
  何伟成了主角。
  他介绍了奕星航天的资产以及专利授权情况。
  现在奕星航天拥有百亿以上的资金,也包括凤凰湾开发区的实体资产以及原归属航空集团、航天局的研发实验设备。
  同时,奕星航天因为我最重要的反重力技术授权,还拥有航天局授权的131项专利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打包授权的。
  技术授权当然不会是免费的,每一年奕星航天需要缴纳两亿人民币左右的专利授权费,并持续二十年的时间。
  这还是因为航天集团是以技术人才入股的,否则单单一项反重力的完善技术,二十年四十亿人民币,都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何伟介绍了奕星航天的主要合作方,包括国内几个顶尖的高端制造企业,包括十几个顶尖的研发实验室,还包括最核心的反重力实验组以及Z波实验组。
  当然Z波实验组不会被直接介绍出来,只是归在‘合作研发小组’之一,并没有被特别谈道。
  这在公司的技术部门,也是绝对保密性质的。
  接下来就进入了重点,何伟介绍道,“我们计划在运营初期,主要研发方向有四个,第一个就是太空动力系统。我们的太空动力系统会化学燃料发电推进技术为主,太阳能技术为辅。”
  “这是常规的太空动力方式,而我们的研发,则是针对小型太空飞船,研发出最适合的动力系统。”
  “第二个就是材料技术,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我们最主要的合作方都是高端制造公司,对于探索太空来说,材料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在材料技术的研发中。”
  “第三就是功能性太空飞船的设计,我们需要设计功能性的太空飞船,比如太空中的垃圾清理船、未来用于星球探索的降落船,有人回收高科技卫星的回收船,等等。”
  “最后就是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我们会研发属于自己的封闭控制系统,而封闭的控制系统,就是太空飞船的核心,以软件为核心搭配硬件,以保证安全高效,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何伟一口气说了很多,都是说明未来主要的研发方向。
  最后他总结说,研发初期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太空动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
  材料和太空飞船设计,则可以拉后进行研发,因为两者的研发直接关系到飞船制造。
  现在公司才刚刚成立,距离制造出太空飞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会议结束。
  好多参加会议的人,也开始不断的讨论,在公司的发展方向来说,他们看到了技术研发的希望,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看到实现利润的方式。
  会议上所描述的未来实现利润的方式,听起来感觉有些虚无缥缈,因为前提是人类真正进入太空探索的爆发期,而不是现在的环境。
  奕星航天研发高端的航天技术、制造小型太空飞船,即便是能够成功,但想要真正实现利润,还是需要大环境的支持。
  但是,未来几年、十几年,真的能进入太空探索的爆发期吗?
  没人知道。
  ——
  在处理完奕星航天的事务后,赵奕继续忙碌于工作中,他需要关注航天局的太空穿梭实验,关注Z波实验组的工作,还有奕星航天的研发。
  等等。
  这些工作加在一起,还是很让人头疼的。
  在忙碌的工作中,媒体上的一则消息,再次让赵奕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福布斯富豪榜》公布。
  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变动最大的就是赵奕,他从《福布斯》富豪榜一千多位,直接上升到了世界第131位,同时也杀入了国内富豪榜前十,超过一个著名的地产大亨,排到了第九位。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赵奕的资产近乎翻了七倍,达到了101美元的高度。
  《福布斯富豪榜》披露说,赵奕的资产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空间科技公司的发展,以及反重力技术专利授权,同时,他所持有的国内公司股份,过去一年时间里暴增了好几倍。
  同时,赵奕还持有治疗艾滋病的天庆蛋白、普惠性癌症治疗药物两大专利,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高收入。
  宇图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也是赵奕资产暴增的原因之一,他所持有的股份,价值已经接近百亿人民币,占据总资产的七分之一。
  《福布斯富豪榜》对赵奕的评价是,“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赵奕所持有的专利、股份,都迎来了快速爆发,他的资产增长了七倍,后续还会得到源源不断的专利授权费,持有的股份也在快速增长。”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以‘科研’为核心,成为世界顶级富豪,而不纯粹是一名商人、创业者。”
  “或许,人类即将将会迎来科技、科研爆发的时代。”
  在《福布斯富豪榜》排名上,赵奕,确实是非常的显眼,一个就是他的年纪,国内富豪榜前十就可以看得出来,多数的富豪都在四十岁以上,唯一不满40的,还是个‘家族系’的代表,是以家族资产计算的。
  赵奕则只有28岁,低于三十岁的年纪,实在是太显眼了。
  媒体舆论有评价说,“赵奕以二十八岁的年纪,凭借科研成为了全球最顶级的富豪之一,是非常惊人的事情。”
  “如果每一个富豪都像是赵奕一样,人类大概已经早已冲出了太阳系。”
  最后一句当然是玩笑。
  绝大部分顶级富豪都是商人,或者是借助行业快速爆发,突然崛起的创业者。
  互联网行业就是如此。
  过去的二十年属于互联网爆发时期,好多的顶级科技公司,主核心业务都和互联网有关。
  这些顶级科技公司的开创人,都成为了顶级的富豪,他们是跟着时代发展起来的创业者,也可以算作是纯粹的商人。
  另外,有些富豪则是‘家族继承式’的商人,也包括一些地产大亨,或者传统行业的龙头,都可以归在‘商人’的行列中。
  赵奕则纯粹以‘科研’起家,空间链接技术、反重力技术,都是他研发出来的,还包括药物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利,他所拥有的专利,主要是以新理论科技为主。
  所以赵奕的‘标签’是科研,而不是做投资的商人。
  ——
  很快,时间过了四个月。
  航天局空间站项目,早在一个月一千就已经发射完成,大型反重力推进器,一口气把几百吨的空间站运到太空,一下子震惊了整个世界。
  同时,空间站内还有三名宇航员,他们会在空间站里,执行为期两个月的任务。
  相当于宇航员在空间站的工作时间来说,两个月时间是有些短暂的,因为他们每往返地球一次,都会消耗大量的资金。
  当航天局公布消息的时候,好多人就感觉很奇怪,因为正常来讲,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低一些的也超过一百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连续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他连续在太空中度过了340天时间,完成了‘最长宇宙工作计划’。
  国际上对于宇航局发布的消息,最多的看法是为了‘保证安全性’,毕竟是第一次拥有空间站,也是第一次让宇航员长期在太空工作,经验上肯定是要差一些的。
  但是有个肯定的信息是,因为宇航员的工作时间只有两个月,两个月以后肯定会有新的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空间站也会进行调整。
  最大的可能是,“宇航局将会发射新的实验舱,对接在载人飞船留出的接口处。”
  这个看法主要是因为,载人飞船后方,留下一个明显的接口。
  很快。
  两个月时间过去了。
  不出意外的是,宇航局利用反重力推进器,发射了新的‘实验舱’,并成功对接在了载人飞船上。
  整个对接过程直播报道,也引起了全世界的议论。
  但是,议论的核心不是技术有多么高端,而是新的实验舱看起来很怪异,实验仓最边侧似乎是个大型设备,有点像是发射某种射线的装置。
  国际舆论顿时沸腾了。
  好多媒体直接报道说,国内的空间站装配了‘太空武器’,专门用于打击太空中的卫星。
  这种言论沸沸扬扬,说的有理有据。
  再看看那个大型设备的样貌,绝大部分都相信了。
  这时候,宇航局召开发布会,马上站出来公开澄清说道,“那不是太空武器,而是一台实验装置。”
  “我们计划会在三个月后,进行一次超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