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北调

  ('但是,或暗中或寻其他借口对各藩进行打压,或以谋反等罪名,分别削去他们的封爵、属官、护卫,取消统领驻军的权力,如借故削去代王、岷王的护卫、官属,齐、谷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者将要塞地区的藩王迁入内地,如宁王朱权迁往南昌。并且藩王在封地也有许多限制,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等,并且还着当地的锦衣卫机构进行监视。而且还因为这成祖制订了严格的宗藩条例,宗室动辄得咎,被废为庶人的不少。藩王势力经过多次、多方面的削夺之后,已绝对不能与皇权对抗,皇族内部武力夺位的可能性在正德朝再往后已经基本消失。而那些好饮醇酒、近妇人的藩王,因其对朝廷没有威胁而被称为“贤王”,受到奖励。这些宗室真真正正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软禁于封地内的典型寄生阶层。
  所以这“九边”在洪武朝之时,是有藩王代天子驻守的,然而今下却是没有了。吴征本想是调到原先的大同去,可现下上官的意思是将吴征调往太原卫任职百户。因为“九边”的特殊性,本来是一省设一锦衣千户所,在“九边”这九个重镇竟每镇都设了一个千户所,用以加强对边关要地的控制。这一所长官便是千户,还另设有一名副千户作为牵制和助手,下辖是个百户,这锦衣卫因为是特殊的“卫”,在百户一下虽名头上管理百人,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人手。可供自己直接带领调遣的则是更少。
  “九边”的锦衣卫主要职责分为二,由南北者镇抚司共同管理。这历来,北镇扶司人数,实力均是大过南镇抚司,不光是因为诏狱设在那里,最关键的在于北镇扶司主管的是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肃反肃贪,独立侦讯、逮捕、判决、关押拘禁。这可是百官加百姓最害怕的,这南镇抚司的职责要稍显的“光明”一些,属于特工,宪兵队、军事法院,以及情报收集,因为这南镇抚司还管着军匠,所以还兼着后市军备局的职责。一般卫所,原属“北司”之人占有十之七八,但在北部边关之地,原属“南司”之人便可占到十之三四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吴征因为之前“李贵案”办砸了,虽是上官没有责怪,但还是心忧会收到些许责难,本来还担心自己北调之事会被搁置。今下倒是没被影响,也让其大松了一口气。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去不了大同又何妨!这太原是山西省治所所在,在“九边”之中是最大一镇,大同自然无法相比。想来想去,心下更是宽慰了。
  还好这上官也体恤吴征主动请缨北调,特别准许他可带走两人一同前去。吴征一听之下便即想到了这两个人——曹牧文和魏炳文。
  魏炳文倒是和自己一样属于锦衣卫世家,父亲似乎在南方一所中任百户。魏炳文也入职便被调到了北京,成了自己部下。到底是“世家出身”啊,这“素质”就是比那些招来的市井之徒强上不知道多少。看着这魏炳文一套家传刀法使得娴熟,虽读书不多,但却识文断字,人也长的相貌堂堂,浓眉大眼,在没见着曹牧文之前吴征只对自己这个手下器重了。
  这曹牧文嘛,以后还要多了解了解,看看他还有什么本事我还不知道。不过,吴征自己也知道。他从来没想过让曹牧文也舞刀弄剑,他是属于幕僚参谋那一类人,在幕后出谋划策的。
  反正“事已至此”,吴征这个“先斩后奏”的好习惯让曹魏二人即便是想反悔也反悔不了了。吴征早已将这两人名字上报锦衣卫经历所注册上报。现在他们的所属卫所估计都已经算在太原千户所那里了。
  曹牧文只得对这显示“低头”,不过看起来这魏炳文到是冷静,看样子他之前就知道这件事了?!曹牧文心中有些难过,因为这意味这自己要离开这住了近一年的北京了。
  “噢,对了。牧文,你的佩刀在那边的抽屉里,昨天我要是把刀直接给你恐怕有所不合适~~~”这吴征交代完事情之后,临出门时对曹牧文说到。
  “对啊,唉?自己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曹牧文也是这才想起来,这锦衣卫都有个亮闪闪的“家伙事儿”,自己来的时候那些锦衣卫人手一把,而自己却是两手手空空。没了这个,那可就称不上锦衣卫了。正所谓“手中有刀,心中不慌”嘛!曹牧文连忙走到那抽屉前一把拉开抽屉,一把绣春刀呈现在眼前,它静静的趟在那里,好像就是在等待这它的主人前来领取它。
  “对了,牧文,等下你还要去经历所报道。因为你是初任,要去登记一番。让炳文带你去吧,正好你们也多熟悉熟悉。”吴征站在门外,对着屋里的两人说道,“‘具体‘怎么做,我之前都交代好了,炳文去代牧文去便可。”说罢便向魏炳文使了个颜色,又转头向曹牧文,“有不太懂的一定要问,炳文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口气宛如一位长者对晚辈循循善诱一般,言语里竟然透出些许关切之意。
  “嗯,我明白。”魏炳文挑了挑他那两道浓眉,回应道。
  这天下午,曹牧文便与魏炳文所领,一同前往锦衣卫经历所。一路上两人偶有交流,相安无事。
  只是这魏炳文略带嫉妒的一句,“曹兄弟,没想到这吴大人一个‘牧文’,一个‘炳文’的这麽叫着咱们,可当真亲近咱们啊。”曹牧文明显的听出了他话里的~~~“醋味”!
  什么!曹牧文心中突生一阵寒意,“这~~~这家伙竟然~~~~吃醋了?!”心中顿时乱想,“呃~~,想想也是,自己刚入锦衣卫才几天就被吴征如此看重,即便的外任也要带着。肯定会让那些老人嫉妒滴~~~。”转念又一想,“看来这吴征只让魏炳文与自己见一面,也有此深意,是不想我和其他那帮子‘废物’手下有什么交集吧。也是为了让我没什么顾虑。看来这老头子心思竟如此之深。”
  “看来势必要与这位魏炳文搞的熟络些了。”想到这一点,曹牧文便开口道。“既然如此咱们也不应该太过生分了。不如以后咱们就以名字相称,不必再用姓讳了吧。”说罢便一拱手道:“炳文兄。”
  “哈哈,好好啊,牧文兄。”
  这吴征北行之日来的匆忙,转眼之间便要成行。今日吴征便去那经历所领了任调公文来,后日,二月四日,便是行程之日。
  吴征这几天来给曹牧文连放了几天大假。今天也是个好日子,二月二,龙抬头。从这天开始春天就来了,看着北京已经有了春天的迹象。正所谓春暖花开,曹牧文的心情也好了些。后天便要去一个崭新的地方了,“唉,看来自己就是一番颠沛流离的命啊,从哪里都待不长。以前便是这样,现在也是没有什么不同。”曹牧文默然的想,“哎,事到如今还想这些干嘛!”曹牧文摇了摇头,把这阴郁的思虑一扫而空。好日子,还是出去走走吧。反正后天就要离开了,什么时候再回来还不得而知,以后便没机会了。
  正想到此处,突的听见门外一阵脚步声。起身出门瞧去。“呦,曹兄弟,有日子没见了!我今天特地来看看你。”魏满粮那标志性的声音穿了过来。
  曹牧文一见也是大喜,原本自己今日便向去看望看望魏大哥,没想到他自己来了,“怎么,,丢下媳妇儿自己跑来了?”
  “曹兄弟啊,今天二月二龙抬头,街上热闹着呢。我来叫你一起去看看!”魏满粮一脸欣喜的说道,“这你嫂子~~~她回娘家去了,今天一大早娘家来人就把她就接走了。我一个人住几天倒也自在,能来看你啦,兄弟呦。”这魏满粮不等曹牧文说一句话,就自顾自的说道起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一首民谣便能准确的表达出这“龙抬头”。这自然也是从古至今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间都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故称。当时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节日当天,家家杀鸡敬祖,吃两色(黑、白)糯米饭,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是日有许多关于龙的活动,故称龙抬头日。二月二龙抬头之俗,本朝的刘侗、于奕正就在《帝京景物略》里有所简述:“二月二日,曰龙抬头,放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令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一秒记住《明日记》神.马.小.说.网首发地址-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