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女学子
在锦鲤滩,吴优第一次吃到了正常的饭食,第一次穿上了合身的衣服,还是新衣服,也是在那里吴优和哥哥有了现在的名字。
吴优还记得那天自己去采了许多黄角兰,想要送给先生,因为吴优经常见到先生会对臭娃娃们皱眉,想来先生是喜欢花香的。
正是那一次献花于先生坐前,先是兄长有了自己的名字吴毅,接着兄长又恳请先生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吴优,随后先生怜悯自己兄妹二人,又把自己兄妹收为弟子。
先生的学生很多,可弟子却只有自己兄妹二人,自己早先少不更事,可兄长却是一个努力的。
兄长十岁不到就掌管一个农庄,得到了巴人们的爱戴,十四岁后又重新回到先生身边深造,现在想必尽得先生的真传了吧?
“先生有教,我辈女学子也当自强不息,就算相夫教子,也得有相应的才华,不然,又能拿什么来相助夫君教育子嗣呢?”
长孙无忌点点头,算是认同了王正的这个观点,“所以,你今天来所谓何事呢?”
吴优抬了抬下巴,豪迈的说道:“我要在渝州开设女学子分社。”
“就是你在皇庄弄的那个团体?”
“不错,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天下的女子都能识文断字,能够真正的做到相夫教子。”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赞道:“你先生的学问确实是好东西,最妙之处在于他的速成,一般成年人学习起来,三月就能有所小成,一年后基本上就能自行学习了。”
“我们有最好的纸笔,有最实用的教材,先生编撰的百科全书,不但能开拓人们的眼界,还能给人们日常生活中带去方便。”
王正最开始教学是没有教材的,加减乘除就一个乘法口诀表,然后就是让学子们数豆子,认字也就是一套音韵字母,然后想到什么字就教什么字。
吴毅那批学子都是自己整理出来的字典,然后他们每个月写给王正的简报,会被王正整理出来一些,稍加编撰后,就形成了最初的教材。
所以渝州学子的教材最是实用,因为教材本身就是农庄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了农庄的方方面面,有生活方面的,有养殖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反正学子们不知道的就问,解决不了的也问。
有了问题,王正自然得想办法解决,有时候遇到他都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在皇庄匠人那里得到答案。
这些问题文笔好一点的会被王正选为教材,所有的问题都有留档,最后王正让人把这些问题做了一个系统的归类整理,就形成了一部百科全书。
不管教材,还是百科全书都在不停的更新,教材基本上是每半年更新一次,百科全书则是每年更新一次。
渝州学子之所以能成气候,就在于这部百科全书的传播,所有学习这部百科全书的人都得承渝州系学子的情。
这部百科全书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养殖篇在许多地方都只能借鉴,而不能通用,这是各地气候地形差异造成的,王正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期待以后慢慢更新了。
“渝州城中本就有许多你们一系的学子,你再来开个分社意义何在呢?”
吴优想了想说道:“我觉得许多深闺妇人,还有富家小姐们,也该接受学识的熏陶。”
“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了。”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你太急了,何不学学你的先生,像他那样润物细无声的把知识传播开来才是正确的。
如果你家先生当年也如你这般急躁,你们这一系根本就不可能发展起来,你回去吧,渝州的世家大族是不可能把他们的女眷交给你的。”
“为什么?”
“因为他们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们的子弟也有专人管教,母亲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你把那些女眷教聪明了,他们应付起来会更加的艰难。”
吴优恨恨的说道:“应付不过来就少娶点,我家先生天授之才,也只有一妻,他们何德何能居然妻妾成群?”
长孙无忌苦笑,伸出手指对着吴优虚点了两下,“这就是了,你渝州一系因为你家先生的以身作则,加上巴人的传统,大多都是一夫一妻,这和咱们讲究多子多福的习俗可不怎么相融。
你们的女学子虽然学识不错,可因为忍受不了丈夫纳妾,这几年在渝州闹出来的乱子还少吗?
现在渝州稍有家世的人,都不敢招惹你们了,你现在又想把手伸进来,你觉得他们会同意吗?”
“可是事实证明一夫一妻的学子家庭,日子是最好过的,发展起来也特别快,不管是经商、种田,还是做学问,夫妻二人配合好,总能很快发家致富。”
“那只是小富。”
吴优似笑非笑的问道:“渝水一线,蔗林果园成片,作坊无数,船只如梭,每年提供的赋税顶的上大唐的半壁江山,国公爷口中的小富未免有些看不起人了吧?”
“那又如何呢?全天下的世家大族不是依然在抵制你们吗?”
吴优眼神一寒,冷声道:“那些人早晚会被扫进故纸堆的。”
“这不是又回到原点了吗?所以,你家先生的办法才是正确的,许多事情急不得,必须得慢慢来才行啊。”
见长孙无忌不支持自己,吴优撇了撇嘴告辞离开。
作为女学子的领袖,吴优出行阵战比王正还大,不但有巴人战士前呼后拥,还是学社的十几个女学子随行,这是吴优的智囊团,可以帮她处理许多事情。
回到皇庄,得知先生已经派人回来召集女学子前往青海,吴优十分高兴,看向渝州方向的眼神却带着恨恨的光芒。
“给我等着,等青海事了,随先生到长安之日,就是掏空你们世家大族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