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冰城
屋子里面的竹竿和麻布还可以拆下来反复利用,五个工匠配合,一天可以修建二十间这样的冰屋。
屋子里面铺上羊毛毡,再配上一个煤炉,足够一家人生活的了,房顶上的那根竹筒,避免了煤气中毒的危险。
王正不管是材料还是人手都足够,所以一夜起冰城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这在吐蕃人看来简直就是神迹。
当他们掀开一层竹帘和一层布帘进入冰屋之后,立马就感受到了暖和,许多人不由感叹,“原来冰雪做的屋子也可以是暖和的。”
暖和什么的其实是错觉,只是和外面相比要暖和一些而已,温度其实还是在零下,不过零下的温度从来都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事情。
白毛风才是真正要命的东西,冰屋在遮风挡雪上面,效果自然是很不错的。
一间直径十米的冰屋里面,王正用手轻轻敲击着桌面,四周一圈人静静的等待着。
过了许久,王正叹了口气,幽幽的说道:“十万大军,必须得起到他们的作用,大唐近年来虽然物阜民丰,可也还不到随意浪费的程度。
这十万人留在这里除了徒耗钱粮外,并无益处,李敬业,如果我把这十万人交给你,你能平稳的把他们带去长安吗?”
李敬业暗中使劲握了握拳头,忍着激动的心情,以肯定的语气说道:“大管事放心,李敬业必然为大管事办好此事。”
这可是十万大军,如果不出意外,只要李敬业能把这些人平稳的带回长安,这支大军今后就将会由他统帅了。
李敬业虽然爵位超凡,可那不过是继承而来,实职现在还只不过是渝州别驾而已,嗯,和王正平级。
可是王正根本不是靠级别立世的,哪怕以前身无一官半职,依然横行大唐。
李敬业却不可能做到王正那样,所以,对这个机会自然格外看重。
一旁的陈峰宁面露担忧之色,犹豫着说道:“十万吐蕃大军入京,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啊?
或者就把他们留在渝州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但能解决后勤压力,还总能起点作用。”
陈峰宁说完,还看了李敬业一眼,李敬业笑了笑,说道:“留在渝州其实也不错。”
王正摇了摇头,说道:“留在渝州有些浪费了,不过倒是可以走渝州那边回长安,虽然路途遥远了一点,后勤供给上确实方便许多。
陛下现在外患尽去,必然会着手内忧,如果此时有这十万吐蕃大军在陛下手中,也能让陛下底气更足一些。”
王正说完,看向了若有所思的李敬业,接着说道:“李敬业,牢记你家世受皇恩,多为苍生计,可保你一世显赫,也可保你李家安享荣华,如若不然,别怪我言之不预。
天下万事万物如水之势,溪流可逆,大江大河则不可轻改,陛下革新以成大势,顺之者昌,逆之则死。
十万吐蕃大军虽雄,也不过江河一孤舟,顺则一日千里,逆则必有倾覆之忧,就算你能侥幸,王某也能罚你。”
李敬业凛然,抱拳道:“大管事放心,李敬业定奉旨而行。”
王正点了点头,又对陈峰宁和王武说道:“你们两个抓紧时间搜寻吐蕃各部,务必在冰雪消融之前聚集尽量多的部族,西北方向的吐蕃各部在冰雪消融后必须南迁。”
随后王正又问了一下其他的事情,做了一些交代后,才离开了帅帐。
这个山坳原本是达日部的过冬之地,达日部算是附近最大的一个部落,不但本族超千帐,依附于达日部的其他小部族更是多达五千帐。
过冬之地自然庞大无比,不然也不会被禄东赞看上,选为大军在冬季的驻地。
吐蕃大军投降后,达日部自然也跟着投降了王正,开始的时候,达日部族人还多少有些担心他们的安危,不过在见到巴人士卒只是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后,并无侵占他们财物的意思,渐渐的就放心了下来。
随后,王正要求他们之中年轻族人和小孩子来读书,达日部族人也没有什么抗拒心里。
民族融合,首先就是从文化开始的,如果再能改变一下生活习惯、信仰等东西,让彼此的认知、价值观这些尽量趋于一致,那就算彻底的融合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朗朗读书声响彻一间间冰屋,王正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只需要几年时间,草原的吐蕃人必将成为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跟在王正身后的牛老三咧着大嘴笑道:“吐蕃娃娃除了臭一点,其实和咱们的娃娃也差不多,读书声音差别都不大。”
吴毅点了点头,看向王正的眼神中带着孺慕之情,“这就是注音的好处了。”
牛老三抓了抓后脑勺,问道:“啥是注音?”
吴毅忍不住翻了翻白眼,王正哈哈大笑。
王正来到一间冰屋门口稍微等了一下,随着铁片被铁锤敲击的“当当当”声响起,冰屋的门帘被掀开,一群小崽子嚎叫着如疯狗般的冲了出来。
王正眼疾手快的把其中一个小崽子给提了出来,笑着问道:“和大家一起上学好玩儿吗?”
“爹爹。”
小平安一脸惊喜的看着王正,回道:“好玩儿,就是下课的时间太短了一点,要是能和上课时间互换一下就更好了。”
王正不禁莞尔,笑道:“这可不行,毕竟来这里可不只是为了玩儿的,还是得以学业为主才是。”
小平安自己单独学习的时候多少有点厌学的倾向,在这里安定下来之后,王正第一时间就把他送来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这些天王正比较忙于政事,今天还是第一次来接他下学。
“走吧,一起回去吃饭,既然喜欢这里,那以后就一直在这里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