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孟德野望

  其实,就算李素的其他骗术措施做得再好,因为连刘辟、龚都这些杂鱼选项都用上了,导致以程昱的智商,也丝毫看不出破绽与可疑之处。
  但是,如果程昱能再稳一段时间,别那么急,做时间的朋友,用时间来等李素漏出破绽,那么,最多再过个十几天,他也是能看出问题来的——
  一切情报和隐瞒,都是有时效性的,瞒的越久,难度越大,需要的配套工作也会几何级数上升。
  不说别的,就说李素的虚张声势,如果再过八天,周瑜和于禁就后撤到牛渚了。
  哪怕李素刚追到牛渚的时候,有借口“准备登陆扎营、水陆并进攻打周瑜水寨”,需要花费三四天的准备时间。那么,满打满算,十二天后,李素就非强攻牛渚不可了。
  但上帝视角的人都知道,李素的军中其实有很多相对战力不佳的新兵,还有两万完全扛不住三伏天炎热、一打仗就会成片中暑病倒的河北兵。进了三伏天,他无法伏暑强攻的破绽立刻就会漏出来。
  就算再给周瑜、于禁留三天赶路报信的事儿,把上述怀疑传达到夏侯惇、程昱那儿,最多也就是十五天之后的事儿,堪堪半个月。
  所以说,就算程昱现在上当了,半个月之后,他也会拍大腿悔不当初,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当然,如果没有程昱帮夏侯惇参谋,就靠夏侯惇自己的智力或者是曹仁的智力,反应或许会迟钝一些,得二十多天后,甚至北线袁绍都被坑完之后,他们的脑子才反应得过来。
  智力九十几和六七十的区别,就在于虽然一开始都被智力100的人骗了,但前者只要反面证据一出现,他就立刻醒悟了。后者就算给他反证,只要不够显眼、他就不会多联想,以至于醒悟得都比高智商谋士迟钝很多天。
  但不管怎么说,李素要求本来就不高,能骗住敌人半个月,已经够用了——
  半个月的时间,或许不够大军千里机动,从淮南去河北,但如果只是快马传讯、军情急报,三天就够从合肥送到鄄城、濮阳,再有两天就能北渡黄河送到邺城。
  再给袁绍留出几天时间优柔寡断、给那些嫉妒沮授的袁绍军其他谋士留几天下眼药进谗言的时间,差不多有个十天,袁绍也就中计了。
  只要袁绍意识到“如今不是长平之状而是巨鹿之状,继续相持就是在让刘备各个击破”,逼迫沮授转守为攻,后面就算发现上当也来不及了。
  李素从来不求骗敌人一辈子,只要骗到他惨败之后就够了。
  ……
  六月初五,程昱写完秘奏后的第三天清晨,也是南线周瑜、于禁刚刚放弃芜湖,继续往牛渚撤退的同一时刻。
  程昱的秘奏,已经被快马信使送到了定陶,也就是如今曹操治下的兖州牧驻地。
  曹操初到兖州时,因为只有东郡的地盘,所以把兖州的治所设在东郡的鄄城,曹操来之前,兖州的治所是刘岱控制的山阳郡昌邑。
  历史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本人去了豫州的颍川许昌,就留程昱为济阴太守、督兖州事,兖州治所也就顺理成章到了济阴郡治定陶。
  如今,曹操并没有挟到天子,但因为几年前他跟袁绍的“官渡之战”后,达成了鸿沟为界的预瓜分袁术领土密约。许昌现在在袁绍手上,陈留也太过靠近鸿沟前线,不安全,机缘巧合治下,曹操还是把车骑将军幕府设在了定陶。
  毕竟只有兖州是曹操的最核心领土,民心掌握度也最高,徐州因为之前有过屠城的怨气,民间没兖州那么稳定,豫州则是才刚拿下不到一周年。
  曹操对于程昱的判断当然是很信任的,略一阅览,就对那些证据性的事实问题认定,全盘接受了。他只是觉得在应对策略上,还有些需要斟酌,便喊来了郭嘉。
  “奉孝,仲德来报,李素攻孙权,兵力壮盛,动用人马怕是不下十五万众,这还不算他留在荆州镇守的兵力。
  光是在桐柏、大别群山之间,王平以无当飞军翻山骚扰汝南、庐江的人马,就有不下三万之众,据说还火速收编了盘踞当地的黄巾余孽刘辟、龚都。
  仲德建议孤主动请求袁绍为其分忧,顿兵颍川、汝南,阻挡高顺、王平对袁绍领土的侵袭,同时撺掇袁绍趁机全军出击、在河北猛攻刘备,为南方诸侯分摊刘备兵力,奉孝以为如何?这信你先看看,觉得可有破绽。”
  郭嘉拱手,恭敬接过信来,仔仔细细从头看到尾,揣摩地非常谨慎,临了,他决绝地建议:
  “明公,仲德所见,我以为已审慎非常,事实部分不会有错。我们远在六百里外,想掌握更多前军蛛丝马迹,也是不易。
  不过,属下以为,关键不在于我们掌握的真相是否充分、毫无差错,而是在于:让袁绍孤注一掷,全力出兵,对我们是否有利。
  恕我直言,退一步讲,就算李素略有使诈,就是在南边虚张声势,他图的是什么?最多也就是引诱袁绍在北线出击。
  这几个月,关羽、诸葛亮与沮授、文丑、张辽、张郃、麹义等相持,关羽转守为攻,兵少而精,听说器械也是关羽明显更为精良,只因刘备国殷民富,其治下擅长工巧。
  但沮授以数道防线挤压、适时后退、纵深防御,逼着关羽打消耗战,不给关羽纵深突破、分割包围歼灭袁军的机会,也是让关羽难以进展。
  毕竟刘备军人少,换人命的旷日持久死战硬战,不是此刻的刘备想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四月以来,我们观察到关羽攻势渐熄,前方传回的消息,多是关羽鼓噪调动、却没有真攻。
  这种形势下,李素使诈、配合刘备关羽骗袁绍出兵,不是不可能,哪怕我们没有抓到丝毫破绽——但我们更该关心的是,如果袁绍和刘备两败俱伤、孙权又已经近乎归顺我方,那这种情况出现,是不是对我们有利呢?”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微微有些不适,朝着邺城的方向拱拱手:
  “本初天下楷模,国之栋梁。如今我关东诸侯勠力同心、为陛下匡扶汉室,正该摒弃私念,才有可能对付刘备伪朝。再自相算计,怕是让刘备渔翁得利。”
  郭嘉毫不犹豫地继续诱惑:“所以,我们不是只能静坐看着袁公与刘备厮杀,袁公若是真的主动进攻,我们也要襄助其军查漏补缺、不至被刘备设计包围歼灭,成长平故事。
  无论长平之赵,还是巨鹿之秦,真正在战场上厮杀被歼灭的兵马又有多少?主要不还是军心土崩瓦解之后,望风而降,被坑杀数十万。
  就算袁绍出击不利,只要不是被成建制地包围迫降、导致白白便宜了刘备,那么对我们而言,都是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让刘备和袁绍只死人,不歼灭。袁绍与刘备之势弱,则天子对明公的依赖便会更强。
  属下一贯以为,战国之世,即使秦已下楚、甚至秦楚一体,但只要三晋与齐燕等剩余五国勠力同心,还是可以与得楚之秦抗衡。
  秦楚皆宽阔荒芜山险分割之地,而天下肥饶膏腴、沃野千里均在中原。刘备如今国力强盛,不过是借着工巧。但工巧之物是可以学的,尤其民商之属,只要有商贸,就可以让商人偷。他们是先干了几年,积累了优势,等我们也学会了,双方就一样了。
  所以,如今我朝军力国力、看似在战场上与刘备伪朝相比,处处陷于被动,关键还是我朝诸侯分治为三,不能真正如臂使指。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要明公整合袁、孙势力,励精图治、推广刘备的民政工巧,假以时日,还是可以胜过刘备的。”
  曹操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些他何尝没想过?基本道理也都懂,但问题是,他觉得太不现实了。
  这一世的郭嘉,也从没对他说过什么“明公与袁绍,有十胜十败”,因为条件早就变了。
  历史上是曹操挟天子,袁绍因为想立刘虞以至于跟刘协有了过节,曹操才能十胜十败。现在袁绍以立刘虞的余势立了刘和,袁绍和皇帝的关系亲近得不能再亲近了。
  曹操反而是当初反对立当今天子的父亲故燕王的,曹操怎么都不敢想自己挟这个烫手山芋一样的有过节天子,后面还何从谈起?
  不过,也正是形势发展到了眼下这一步,虽然别的条件不成熟,但有两个条件已经成熟,被同样也算智商超群的郭嘉,敏锐观察到了。
  所以郭嘉没再说出“十胜十败”,却挑重点专门说他觉得有希望的点:
  “明公,袁绍在我朝之威望、势力,确实无俩,诚非明公可争锋也。然,袁绍此人优柔寡断、色厉胆薄、贪美求全,这些弱点,都可为明公所用。
  明公与袁绍也算少年相交,嘉也常听明公言及年轻时与袁绍在雒阳共事往事。袁绍此人,从小顺利,多遇贵人,讨董时又骤为盟主,天下归心,顺风顺水。
  但就是这样人,其性情难受大挫,易于一蹶不振。再加上袁绍溺爱少子、身为朝廷大将军,却分遣三子一甥各掌一州,嫡庶不分。再加上袁绍年长于明公不少,这些,都是明公的机会。”
  曹操眼珠子飞速转了几圈,郭嘉如果说别的,他还要多想一想,但郭嘉跟他分析老哥们儿袁绍的性格弱点,这个曹操简直太熟了。
  曹操当然知道袁绍是个什么脾气,也知道袁绍的心理素质如何,有多么爱面子。
  事实上,优柔寡断的人,其实都是斤斤计较爱面子的,同时也是完美主义者。
  就是因为他们爱面子,他们才寡断,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姿态不完美,然后患得患失。
  莫非,袁绍在战场上受了什么重挫、或者是被敌人狠狠打脸在天下人面前丢了大脸,他就会想不开重病不起不成?
  袁绍三个儿子各自管一州,如果袁绍本人真的有麻烦了,因为大将军的职位在如今关东刘和一朝内,并不能天然继承,曹操似乎也不是没可能通过朝堂政治斗争、而非军事战役,就夺取袁绍的地位……
  这是一个从内部攻破敌人的机会,反正曹操也不用真的跟袁家翻脸,他可以一开始先选择支持袁绍的某一个儿子嘛。
  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上袁绍的败亡,关键不是官渡之战甚至不是仓亭之战,而是袁绍本人死了。
  哪怕袁绍临死的时候地盘和大军还保存得很完好,只要爆发了内战,曹操帮袁绍的几个儿子打另外几个儿子,一直这么分化瓦解下去,袁绍的基本盘再大也扛不住的。
  “奉孝你让孤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