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 狐假虎威(盟主唐青曦加更2)
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市人民医院的王主任就赶了过来。
“吴院长,又见面了。”王主任客客气气的打招呼。
“你怎么来了?马院长呢?”吴院长诧异的问道。
“院里面有事儿,耽搁一会。”王主任笑道:“但郑老板安排的事情不能耽搁,院长就叫我先带着试剂盒来了。”
吴院长有些挠头,他昨天没睡好,也懒的敷衍。见王主任一脸兴奋的表情觉得有些奇怪,在他记忆中上次郑老板的助手似乎把病历差点砸在王主任的脸上。
要是换个人,这就是死仇,不死无休的那种。
可是看着王主任的表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吴院长有些奇怪,看了一眼站在王主任身后的那个“试剂盒”。
“这位是生物制剂厂家的业务员。”王主任介绍道。
吴院长微微颔首,却没说话。
王主任会意,他让“试剂盒”去外面等一会。门一关,吴院长便问道:“王主任,上次的事情我还没专程感谢,实在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都是应该做的。您太客气了,我这不高而来,也算是恶客。”王主任客客气气的说道。
“这事儿得怨你们老马,我说请全科吃饭,他非要参加。最近还忙,就一直没什么时间。”吴院长撇清了一下自己,不等王主任客气,便直奔主题,“王主任,这次你怎么跟着来了?”
“不是郑老板会诊的意见么?而且乳糜泻和我们普外科有关系,我就跟着来看看,也算是专业对口,这是马院长安排的。”王主任道。
吴院长见他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略有点尴尬。这事儿没法说啊,总不能自己直接问——你上次被苏教授病历拍脸上,为啥没生气呢?
见吴院长的表情,王主任猜到了少许,他也不尴尬,而是笑了笑,道:“吴院长,您是想问我上次的事情?”
“嗯。”吴院长点了点头。
“人家郑老板和苏教授没错不是。”王主任说道,“最后还把事儿给摆平了,患者后来顺利出院,家里给医院送了锦旗,郑老板的名字在最上面。”
呃……吴院长怔了一下。
“喏,郑老板拿了诺奖后,我们留了影。”王主任表情有些愉悦的拿出手机,找到一张照片给吴院长看。
一面锦旗,最中间写着杏林高手,妙手回春。右下角写着郑仁医生、苏云医生、王磊医生以及一些感谢的话语。
吴院长看的有些眼热,只一瞬间他就明白王主任的想法了。
不说别的,这张照片挂在科室门口,上面郑老板的名字名明晃晃的!意味着科室和诺奖得主郑老板开展过合作。
只是一面锦旗、一张照片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算是狐假虎威还是扯虎皮拉大旗呢?好像都不是。人家真的和郑老板合作过,只是当时被郑老板的助手苏教授用病历糊了一脸。
最后苏教授还很严厉的训斥王主任不做查体来着。
就这,现在竟然变成了炫耀的资本,吴院长也很是无语。人家不说,谁都不知道不是。这种炫耀,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没什么错误。
“吴院长,这事儿得感谢您来着。”王主任笑道,“我最近抓了一下医疗质量,苏教授说的查体什么的都很严格的执行着。今天不是说您这面有个疑似乳糜泻的患者么,我就赶过来了。”
“郑老板的诊断,应该不会有什么错误。病历也看了一遍,我是没什么头绪,日后肯定找机会要向郑老板和苏教授请教一下的。”
吴院长心里明镜的,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想要接近郑老板。自己算不算呢?好像也算一个。
他心中一动,问道:“王主任,乳糜泻和精神病有关系么?”
“乳糜泻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在1908年首先在两例小肠吸收障碍的患者中发现了周围神经病的表现。在1925年在另一例患者中发现有共济失调和下肢麻木的症状。”王主任显然做了功课,顶着两个黑眼圈给吴院长讲解。
“1966年,Cooke等报道了16例患者,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尸检。其中10例患者发现了严重的周围神经病。从此以后,有了大量的经活检证实的乳糜泻和神经系统损害相关联的报道。”
“呃……”吴院长怔住了,还真有关系?
“共济失调是乳糜泻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多见于缺乏胃肠道症状和吸收不良症状的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的发病率大约在12%-15%。”
“可共济失调……”
“吴院长,共济失调只是最常见的,其他的精神症状也会有。”王主任笑道,“在18例合并共济失调和乳糜泻的患者中,核磁检查出现了明显的小脑萎缩,范围从单纯小脑蚓部萎缩到小脑蚓部和双侧小脑半球萎缩。尸检可以发现:小脑萎缩,胶质细胞增生,浦肯野细胞丢失,以及脊髓后索变性。”
“所以我认为郑老板的判断是准确的,这次我来是准备当面问问病史,看看患者中间有了什么改变才会出现加重的精神症状的。”王主任说道。
这工作做的真是细致,吴院长心生羡慕。
不过……他马上压低了声音,哪怕是在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办公室里也压低声音问道:“王主任,你没想过郑老板诊断失误的事情么?”
“吴院长,跟您说实话,我最开始是不信的。”王主任笑道:“帝都专家的嘴巴大,患者愿意听就听呗,管我什么事儿。不过我和帝都的一位老师联系了下,询问了一些情况,他觉得郑老板判断准确的概率大于80%。”
吴院长瞪大了眼睛,无法相信王主任说的话是真的。
“他说他曾经遇到了一名类似的患者,当时做了检查,却没想到是这种病。后来在外文期刊上看到类似的报道,这才知道记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