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密议
“皇上您不是说要在文华殿召见他吗,他已经在那里恭候圣驾了。”
“杨嗣昌怎么还没有到?”
“他正在齐化门一带的城上巡视,已经派人去召他进宫,马上就到。”
“不等他们了,起驾,朕亲自去找他们!”
当崇祯乘着皇辇来到文华门外的时候,高起潜赶紧跪在甬道的一旁,用尖尖的嗓音高声喊道:“奴婢高起潜奉旨接驾!”
崇祯没有理他,下了辇,穿过前殿,一直走进文华后殿,在东头一间里的一只铺着黄垫子的雕龙靠椅上坐下。
高起潜跟了进来,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如果是一般大监,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当然用不着这样多的礼节。
但他现在不是在宫中侍候皇上的太监,而是皇帝特派的总监军,监督天下勤王军队对清兵的作战。
“听炮声好像又近了,今天边关的消息如何了?”崇祯问道。
高起潜跪着回答道:“鞑虏兵势甚锐,今天已经过了通州,看情形会再次进犯京师。”
有片刻的工夫,崇祯默不做声。其实,外边的军情他随时都能够得到报告,用不着询问高起潜。
不过为保持他的自尊心,他不肯直然提出来他急于要知道的那个问题。
“昌平要紧,”他慢吞吞地说道,“那是祖宗的陵寝所在,务必好生防守。”
“请皇爷放心。卢象升的宣大、山西军队已经有一部分增援昌平。依奴婢看,昌平是不要紧的。”
崇祯又沉默一阵,从一位宫女手里接过来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轻轻地啄了一口,若有所思地端详着这一只青花色的宣窑雕龙杯,欣赏着精美的图案。
高起潜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等着皇上自己先提起来那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免得日后皇上的主意一变,自己会吃罪不起。
站在旁边侍候的几个宫女和太监都没有一点声音,偷偷地打量着皇上的面部表情和他的端详茶杯的细微动作。他们都知道皇上会向高起潜讨论什么机密大事,但是他们没看见皇上的任何指示,不敢擅自回避出去。
这些宫女和太监们平日不需要等待皇上开口,他们会根据他的眉毛、嘴唇或者眼角的任何轻微动作行事,完全合乎皇上的心意才行。
当皇上的眼睛刚刚离开茶杯,扫视左右的时候,一位宫女立刻走前一步,用双手捧着一个金盘子把茶杯接过来,然后小心地退了出去,其余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在一两秒钟之内蹑着脚跟着一起退了出去。
现在文华殿里只剩下皇上和高起潜两个人了。
崇祯站起身来,在暖阁里来回踱了几步,然后用沉重的低声说:“高起潜,你这几年常常出外监军,还有一些阅历。朕叫你总监天下兵马,这担子可不轻啊。你可得小心办事,驱逐鞑虏,保卫京师,万万不可辜负了朕的期望。”
高起潜很明白皇上只是希望他“小心办事”,并不希望他勇猛作战,而且他自己也确实很怕勇猛的清军,但他还是用慷慨激昂的声调回答道:“皇上,臣甘愿赴汤蹈火,战死沙场,决不辜负了皇上对臣的提携之恩!”
崇祯点点头,在龙椅上坐下去,道:“起来吧!”
高起潜又叩了一个头,然后从地上站起来,等候皇上同他谈那个机密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在明亮的宫灯下边,才看清高起潜是一个身材魁梧,没有胡须的中年人,虽然他已经四十多岁,但由于保养得极好,面皮红润,看起来只像有三十出头的年纪。
同崇祯皇帝苍白、疲倦和忧郁的面容相比,完全是两种情形。
“勤王兵马虽然到了几万,”崇祯突然把谈话转入了正题,“但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二者不可兼得。历年用兵,国家元气损伤很大,如无必胜的把握,还是以持满不发为上策。你是总监军,总要相机进止,不可浪战。”
他把“浪战”两个字说得慢一些,响一些,生怕高起潜不明白,然后停顿片刻,接着说道:“与其将这几万人马孤注一掷,不如留下这点儿家当,日后说不定还有其他用处。”
高起潜哪里还不明白,赶快跪下说道:“皇上深谋远虑,说得极是。奴婢一定相机进止,不敢激进浪战。”
“嗯,这就对了。中原腹地的流寇才是祸乱之源。”崇祯把话说完,向高起潜的脸上扫了一眼,小声问道:“你真的明白了吗?”
高起潜深知道皇上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关于那个问题只能点到这里,以下的谜底必须由他亲口揭开,于是赶快放低声音说道:“皇上勤勤恳恳,日夜操劳,自然希望国民强大,只因今日形势逼迫,既要内剿流贼,又要外抗东虏,兵力和财力两面交困,都不好办。如果与清朝议和……”
“外廷可有什么意见?”没等高起潜把话说完,崇祯打断了他,询问道。
“外廷百官似乎没有人知道此事,”高起潜毫不迟疑地撒谎道。
其实由皇帝和兵部尚书杨嗣昌秘密主持向满洲试图议和的消息,不但朝廷文武百官都已经知道,连满城百姓也都在议论纷纷,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连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只是他们没有抓到证据,不敢贸然上疏力争。
听了高起潜的回答,崇祯有些放心了,小声嘱咐道:“这事要与杨嗣昌迅速进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使密议未成,先遭非议。”
“奴婢知道。”
“还有,对鞑虏,且不可莽,要抚,一定得抚!”皇帝用坚决的口气说道,故意用了一个“抚”字,以掩饰向满洲求和的实际,在怎么样也不能失去了他大明皇帝的无上尊严。
“倘若抚事可成,”他接着说道,“国家即可无东顾之忧,又可抽调关宁铁骑与宣大劲旅,全力剿贼,一举荡平内乱。”
“皇上深谋远虑,说的极是。”杨嗣昌拍了一句马屁。
“卢象升今夜可到?”
“是,今夜可到。”
“你要嘱咐他务须持重谨慎,不可轻敌轻战。”
“奴婢遵旨。”
说罢,小太监匆匆过来禀告,“皇上,杨嗣昌杨阁老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