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叛出大明从头来,建立新国悟重生

  崇祯九年(1636)七月二十九,今天,便是杨乐被斩之日!
  朱兮兮早就收到了噩耗,听到杨乐刚刚进京就被崇祯下令问斩的消息,朱兮兮顿时瘫软在地。她心乱如麻,脑子里一直想着如何才能在法场救出杨乐,想着想着,她忽然想起,大概是在九年前,也就是天启七年(1627年),她曾经闯法场、救夫君,上演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的故事。
  劫法场!没错,这是唯一一个可以救杨乐的办法。现在皇宫之中,全部被温体仁的人把控住了,要想见皇上,千难万难,更何况皇上正在气头上,谁的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自己就算去了,恐怕也无济于事。
  行刑的时间快要到了,劫法场,这三个字一经出现,就在朱兮兮的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她站起身来,换了一件紧身青色衣裳,摘下墙上的一把宝剑,出门而去。
  此时,法场周围早已经人山人海。前来送行的农民更是不计其数。
  火辣辣的太阳高空当照,眼看已经到了午时三刻,温体仁觉得大事已定,只要杨乐一死,朝廷再无人是他的对手。他伸手从竹筒里抽出一道“斩”字令牌。
  监斩的衙役也扯着嗓子高喊:“时辰已到~准备行刑!”
  百姓见此,呼啦啦跪了一地。杨乐回想穿越而来的点点滴滴,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妻儿,在外奔波,自己的儿子也渐渐长大了,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抬头望天,想要喊上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突然之间,天空当中,从南面突然飘来一片乌云。黑压压的,几乎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温体仁见天地异象,赶紧拿着斩字令牌往地下一掷,他刚刚喊出一个“斩~”字,便电闪雷鸣,紧接着,大雨就倾盆而下!
  百姓们见此场景,全部哭了起来:“天降大雨,必有奇冤!求大人延缓行刑啊!”
  大雨不住的倾泄而下,地上很快积攒起雨水,渐渐淹没跪在地上的农民的膝盖。
  杨乐仰天大笑:“苍天待我不薄,来世绝不会再逆天而行!”
  温体仁心里慌张,大喊道:“行刑啊~快行刑!”
  然而,忽从人群当中涌出几十个黑衣蒙面人和一个青衣蒙面人,同时杀入法场!
  青衣蒙面人看起来虽然瘦小,但见手起刀落,一招便将刽子手砍翻在地。殷红的鲜血随着雨水流淌,刽子手死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也是被斩首而死。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温体仁惊骇莫名,他真的被吓住了,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急的直跺脚,尖声高喊道:“来人呐,快来人呐!有人劫法场了!”
  周围守护法场的士兵把这五六十人全部包围了起来。
  但就在这时,但见烟尘滚滚。从四面八方涌出一队人马,全都身披甲猬,马带铁面,正是大明新军!
  与此同时,在房屋的高处,也伸出一支支黑黝黝的火铳,当然,还有那十支神秘的狙击步枪!
  马虎提着缰绳纵马飞跃,越上行刑的高台,朗声说道:“皇上听信谗言,欲诛杀国公忠良,我等实不忍心作壁上观,迫不得已,今日劫法场救人!”
  说完之后,他猛然大喝一声:“国公爷今日我马虎是救定了,谁敢阻挡,杀无赦!”
  他身后的五万新军也齐声高喊:“杀无赦!”
  “反了!反了!彻底反了!”温体仁惊慌失措。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五万新军原本驻扎在城外,怎么全跑到这里来了?
  马虎向前砍断绳索,给杨乐松绑,说道:“大人,新军战士们听说您遇难,都愿意追随您,哪怕……反叛而出!”
  杨乐望着曾经和自己浴血奋战的各位新军战士,高声说道:“多谢诸位弟兄的心意,我杨某何德何能,你们愿意跟着我,真的不后悔吗?”
  “誓死效忠大人!”新军齐声高喊,声势震天!
  杨乐终于明白,当初崇祯为什么一定要杀袁承焕,因为袁承焕有两万关宁铁骑是他的军队。如今,他和当初的袁崇焕一模一样,五万新军都只听他的命令,马虎跟祖大寿一个样,只听杨乐的命令!不服,就叛!
  这就是真真正正的私军!
  杨乐点点头,道:“好,从今日起,大明王朝不再有杨国公,我将叛出大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其实杨乐很早就想过了,大明王朝已经完全腐烂,哪怕实行了变法,国力增强,但依旧不足以改头换面,以后也会像清朝那样,由盛到衰,唯有依照那位伟人的思路,完全推反封建王朝,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才能让整个国家焕发青春活力!
  “大人,出城的道路已经打通,南城门也夺了下来。”马虎刚刚收到消息,立即告诉了杨乐。
  “好,既然如此,告诉弟兄们,立刻准备离开京城。”杨乐点点头。
  然后,他豁然发现,那位救他的青衣蒙面人把脸巾摘了下来。
  一袭秀发柔似水,两眼汪汪情如海!
  朱兮兮痴痴地望着杨乐,思念就像决堤的黄河之水,再也抵挡不住,泪眼朦胧,娇躯之身猛然投入朝思暮想的夫君的怀抱里。
  杨乐把朱兮兮紧紧地拥抱在怀里,闻着她身上的香味,感受着怀里的柔软,他真的好满足。
  人的一生,拥有一位妻子,再有一个孩子,则心满意足。倘若能吃上一口饱饭,那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倘若再获得荣华富贵,那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杨乐和朱兮兮拥抱着,享受着两人的幸福时光。马虎挥挥手,让士兵们都退下去。
  过了一会儿,薛云也骑马赶到,身边带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他就是杨乐的儿子杨明。
  “父亲。”杨明快速跑过去,抱住了杨乐的大腿。
  杨乐俯身把杨明抱了起来,想当初,自己下江南打倭寇的时候,杨明才刚刚出生不久,一转眼,就长这么大了。
  杨乐心想,自己整天在外,不是在北方,就是在南方,很少见自己的儿子一面。自己亏欠她们母子俩啊!
  “大人,出京的事宜全部安排妥当,皇上也知道了消息,御林军正在赶过来。”薛云收到了国安局的斥候发回来的消息。
  “当时,皇上怎么说?”
  “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微微叹了一口气。”
  杨乐很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走,出京。”
  “大人可想好了去路?”薛云问道。
  “天津卫港口。”杨乐遥指天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