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崇祯参观新军营,马虎上任三把火
经过裁汰整编,新军保留了三万铁甲骑兵和两万重甲步卒。就其总数而言,不算太多。杨乐始终秉持一个观念,兵在精而不在多。
在明末时期,朝廷很重视火器的研究和发展,因此,明军火力配备已经相当先进,这是一个好现象,也给新军的装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崇祯微服出巡,见识了许多在京城里看不到的东西,熟知了大明军力和军制的一些弊端。但是要彻底改变旧军制,训练出一支精锐新军,对于一个天灾不断、危急四伏的大明来说,无异于是一个诱人的黄粱美梦。如今,杨乐力行变法,梦想成真,大明真正开始训练自己的新军了,这件事岂能不成为崇祯关注的大事?
在回京之后,崇祯迫不及待的要参观新军。
过了一道山梁,运河河道渐渐变窄变深,两岸的青山已经遥遥相望。下了船,杨乐陪着崇祯放马奔驰了近半个时辰,便来到了雾灵山的山脚之下。
雾灵山,便是新军训练的所在地了。
在雾灵山的背后,有一片三五十里的平地,曾经有牧民在这里居住放牧养马。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隐藏在大山里的兵营!
“皇上,新军兵营就在前面了。”杨乐马鞭一指,高声提醒。
崇祯恍然抬头,但见数里之外两座高山耸立,一条小河如银线般隐隐穿出两山中间。山色苍黄泛绿,秋风浩荡呼啸,一片荒僻无人的景象,不禁问道:“山后便是营地么?”
“正是。”
“好地方!有山有水有草,走!”
马队急风暴雨般向大峡谷卷去。
……
在七八个月以前,马虎刚刚上任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担子太重了,颇有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沉重压力。在他看来,按照大明执掌兵权的传统,统率新军的应该是孙承宗老大人。可孙承宗因为袁崇焕被下狱,收到牵连,被上奏弹劾,要不是杨乐力挺,崇祯恐怕要免去了他兵部尚书的职位。
后来,杨乐提出让马虎统帅新军,让他惶惶不安,又感激涕零。
三年前,马虎还是一名锦衣校尉,没有任何人脉,几乎官路走到了头。不期上天有眼,让他遇到乐杨乐,随后鱼跃而起,打造出了狼牙营铁军的名声,但诚实的说,狼牙营全军覆没之后,他的军功尚少。如果说,当上狼牙营的将军是一种带有提拔色彩的晋升,那么杨乐让他统率新军训练,则是实实在在的重任寄托。大明再也不是靠世袭功劳过日子的时候了,没有才能,没有自己的功劳,就没有任何家族的荣耀与个人的光芒!能够拥有如此重要的功业机遇,马虎如何能不激动和兴奋?
马虎完全摆脱了老旧训练的路子,凭借着杨乐的点拨和他的兵家天赋,开始了一丝不苟的新军立制与严酷的实战训练。
第一件事,马虎在国安局、锦衣卫、东厂的协助之下,三个月内就完成了遴选将士、裁汰旧军的繁重任务。杨乐向他们交代的策略是“裁旧编新,双管齐下”,以求最快的完成新旧交替,防止战事突然爆发。马虎带着十名军吏,马不停蹄的跑遍了大明所有的军营,一个个的挑选出两万余名官兵,又妥善接受了所有可用的军器辎重。如此安排,竟在极短的三个月时间内,使一支新军胚胎初步形成,这是根本无法想象的速度。
第二件事,从各县青壮中一举招募了两万多新兵。因为军功激励,应征者踊跃而来,大大超出。面对从军人潮,马虎报杨乐批准,定了两条军法:一,只招家有三丁以上者入伍,独生子、二子者纵然本领过人,也不招收。二,以“狼牙营”的标准严格考选。
马虎最佩服的军队,就是杨乐训练出来的“狼牙营”。标准是身穿三层铠甲,头戴铁盔,腰佩阔身短剑,身背二十石强弩并带箭五十支,肩扛刺刀火铳一支,背上三天干粮,日行一百里后尚能保持战力!单以甲胄与随身携带物事的重量论,大约就有五六十斤,更兼甲胄兵器皆是累赘长大之物,在全身挂满的情况下要健步如飞的日行百里,还要随时有剩余体力迎战,谈何容易!对于未经训练的壮丁,这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马虎在和杨乐的书信里交流之后,变通办法是:只考校体力与意志,凡能按以上要求披挂,日行一百里者就合格,不要求保持战力。如此一来,纵然大明有超过一百万的军队,也堪堪只选了两万名的合格者。
第三件事,便是更新装备。新军的主要标志是精铁的应用程度。铁骑、铁甲、铁兵器,都要上好的精铁打造,才能对后金铁骑保持绝对优势。国安局投入大量银子从全国各地进行收购钢材,加上开海禁以来从沿海流入大明的铁材,足够打造出五万身钢铁装甲。杨乐的变法当中有一条,除了农具,所有能够搜集到的铁器铁材一律上缴官署,全数交给马虎的辎重营。一时间,民间三户用一把菜刀,富裕人家仅有的牛车上的铁轮毂和宗庙的铁香炉,以及旧军遗留的少量铁兵器,都一起进了雾灵山的兵器场。马虎派一名得力副将,进行“大炼钢铁”,专司监造兵器、甲胄、马具、火铳。七八个月之间,峡谷中烟火彻夜不熄,皮囊鼓风恍若沉雷,叮当锤锻几乎淹没了刁斗之声。
这些事就绪后,马虎才开始了真正的组军训练。
开端一把火,车英首先在军中遴选了一批年轻将领。依大明军制官位,伍长、什长通常是最低级的官位,百夫长一般是第三级官位,这些都不能算军中将领。能称为“将”者,最低为千夫长。
如今,骑兵和步兵中的千人队乃是战场厮杀的基本单元。所以,千夫长就是军中最基层最中坚的将领层,在杨乐看来,千夫长这个将领阶层,没有“老将”之说,能者居之,他们最好是四十岁以下的壮年或者是杰出青年。
大明军制,千夫长便可以有大书姓氏的将旗号令,而千夫长以下的百夫长则不能有标名战旗。一国军队战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千夫长层的战术素质与胆略气质。因为即或是小型战场,千夫长也是冲锋陷阵的最直接的指挥者。
杨乐对于千夫长、百夫丈这些官员颇为重视,特令马虎专门对他们进行培训。不仅是体能,还有心里,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马虎起自底层,也做过狼牙营的将军,自然深知千夫长、百夫长的重要,所以他的遴选重点便是千夫长人选。三万骑兵需要三十名千夫长,两万步兵需要二十名千夫长,全部新军便是五十名千夫长。但由于北方、西方、南方战事频繁,来不及及时裁汰,所以军中大部分千夫长都已经成了四十岁以上的“老将”。开始从旧军遴选官兵时,马虎便反复筛选,只留下了二十多个身经百战的青年千夫长,还差一半有余要从新军中选拔。
杨乐给出的建议是:打破身份,唯才是举。大明新法虽然已经消除了军中的身份地位的差别,讲求人人平等,军兵之间不再有贵族甲士和永远只能做行伍老卒的贱民之分。但来自贵族、平民、新自由民这三种将士之间的偏见隔阂,毕竟不是短时期内就能消除的,马虎要做的就是打破身份,打破这种偏见,尤其要消除贵族平民官兵对新自由民的子弟的蔑视。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说辞不行,最扎实的办法就是比试本领,唯才是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