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初现成果乐开怀,君臣四人吃地瓜
因此,土地富绅战战兢兢,开始响应土地改革。杨乐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土地富绅不可能一棍子全部打倒,必须给他们留下缓和的余地,所以,杨乐承认他们曾经的私人土地,改为承包地,只要向国家缴纳税收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大大缓和了他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冲突。
军中将领也出现大的变动,洪承畴去了陕西任总督,孙传庭去了江西,卢象升去了湖广当巡抚,兼任湖广、四川军务,其余各位将领也都分布在全国各地,皇上对他们的叮嘱只有一条,把地方军政大权抓在手里。
同时,内阁成员也有了变动,不出杨乐所料,周廷儒成了内阁首辅。当时崇祯果真问温体仁有何想法,温体仁低头答道:“臣资质尚浅,不及周大人。”崇祯也知道温体仁虽然近日锋芒毕露,却是周廷儒一手提拔出来的,因此决定暂用资格较老的周廷儒。
国安局如今已经成功地在京师立住了脚跟,而且以京师为中心,以锦州、济南、榆林、南京四城为分部,每天都在向四面八方不停蔓延。
而且,在实行贸易新法令之后,经商的人突然倍增,与国安局合作的商户越来越多。这种瘟疫般的蔓延速度就是杨乐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本来只开通从京师到南京一条水运交通线,等待有了出色的盈利,再趁势全国铺网。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全国几乎所有的车马行都愿意与国安局合作,薛云不得不提前做出安排,拿出银子在山西、湖广、四川、福建等地着手开设分部。这样一来,国安局的物流运输真就形成了一张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超大网络。
大局已定。杨乐稍稍松了一口气。这三个多月一直忙忙碌碌,有时候甚至连家都顾不上回去,就在国安局凑合着睡觉,杨乐自己都觉得亏欠朱兮兮太多。好官难当,好官顾不上家呀。如今朱兮兮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挺这个大肚子,估计再有两个月就生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红薯试种大获丰收,亩产八百斤,虽然没有达到杨乐期望的千斤以上,但是在皇庄里最外围不太肥沃的土地种上了一千亩红薯,总和起来那就是八十万斤红薯,在地里堆的跟小山似的,想想都让人觉得兴奋。
皇庄里的良田寸土寸金,原本不赞成杨乐试种红薯的官员们纷纷闭了嘴,这亩产八百斤,可是比小麦的产量整整翻了一倍。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小麦、水稻的产量也就在四百来斤左右,这还是良田,要是贫瘠的土地,获得的产量更少。
杨乐觉得自己有必要研究一下化肥了,化学可是自己曾经的专业,不能白白浪费了。在明代那个时候,由于生产技术达不到要求,很难生产出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化肥,却可以用草木、枯叶、粪土能制造出有机肥料,这些化肥比无机肥料好用多了,没有“板结地皮”的副作用。
杨乐令人把红薯的藤条枝叶收集起来,一部分用于栽种,一部分送往牧马场当做饲料,最后剩余的搭成一座,准备腐烂之后,和粪土混合用作肥料。
这个小小的丰收成果,自然令崇祯欣喜若狂。他马不停蹄地赶到皇庄,察看这硕果累累的果实。崇祯站在田间,拿起一个两斤多重的大红薯,掂量着呵呵直笑。笑问:“杨爱卿,这红薯能储存多长时间呐?能不能立刻运往灾区去?”
杨乐过来见礼,笑道:“皇上,这刚刚挖出来的红薯水多放不长,得把这红薯一刀一刀地切成薄片,晾在地里风干,制作成一块块的地瓜干,这样就可以放置很长的时间而不坏,也就可以送往灾区,而不用担心路上变坏的问题了!”
“爱卿的办法总是点石成金。”崇祯大喜,点头应允,命人立刻制作地瓜干。
此时,正直晌午时分,王承恩趁机挑了几个大的红薯,命人就地挖洞,升起篝火,烤起了红薯。
一阵诱人的香味传出,崇祯忍不住搓了搓手,笑道:“朕上次就吃了半块烤红薯,那味道至今还记忆犹新,真是美味啊!今天,朕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
杨乐笑道:“皇上,上次是种粮,臣舍不得给您吃,现在您要是想吃啊,这田里的红薯随便挑,臣让您吃个够!”
曹化淳呵呵笑道:“皇上,上次烤红薯的滋味,奴才也是回味无穷啊,因此奴才也想大吃一顿。”
崇祯大手一挥,豪气说道:“吃,随便吃。八十万斤,足够咱们吃的了。朕想过了,全国马上开始推广种植红薯,杨爱卿你看这件事谁主持比较好?”
杨乐笑道:“皇上,徐光启大人对农业熟悉,这些红薯就是他培育出来的,我看由他全权负责比较妥当。”
崇祯摸着饥饿的肚皮,笑道:“恩,说的是。推广的事情就交给他了,朕早就饿了,现在咱们先吃饭。”他大手一抓,抓过一个滚烫的烤红薯,幸亏他手上裹着毛巾,要不然真能烫伤了手。
曹化淳和王承恩也不甘落后,纷纷抓过一个红薯,大朵快颐。
杨乐慢条斯理的拿起一个,心里却是想着什么时候百姓们天天能吃上馒头,而不是烤红薯,大明也就算真正富强了。
君臣四人怀着各种心思,一起吃起了烤红薯大餐。
吃完午饭,君臣散去,杨乐来到工部。
上次和后金一战,除了马虎,狼牙营三百勇士全军覆没,令杨乐心疼不已。如今变法步入正轨,他需要快速重新建立起一支新的部队,而且是比狼牙营只强不弱的新军。建军最需要的是士兵和武器。
新军士兵的来源,杨乐想从全国招募,尽量选拔一些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而且不论从事那个行业都可应征入伍。初步规划的人数是五万人。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大力支持。
至于武器,杨乐想法很简单,火枪会是将来的主流武器,他要对前装火遂枪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升级,最好能够研制出后装的燧发枪。可惜的是,他对枪械知之甚少,只能通过外形跟那些老工匠们去讲解其中的部分原理。而且许多技术都不成熟,成功的几率十分渺茫。
这一些杨乐都十分清楚。建立一支强大新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花费的银子无疑是巨大的。幸亏有国安局给他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才能试上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