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崇祯动手烤地瓜,君臣一心谋发展
杨乐和钱谦益一进大殿,只见崇祯正依偎在炭火炉旁边取暖,曹化淳在一边往火炉里放着煤炭,两人立刻下跪行礼。
崇祯摆手让他们起来,笑道:“杨爱卿怎么和钱爱卿一块来了?”
钱谦益早已经迫不及待,直接开门见山地道:“皇上,杨大人给老臣介绍了一种新作物,可以作为粮食食用,是故,老臣特和杨大人一同前来,是想让皇上推行试种此农作物。”
“哦,是吗?是什么东西,快拿来让朕瞧瞧,”崇祯早就看见钱谦益手里拿着一个红红的、圆圆的东西,立刻让钱谦益拿过去给他。
崇祯拿在手里,感觉硬邦邦的,忙询问道:“这东西朕看着像水果,它能当粮食吃?”
杨乐笑道:“皇上,此种作物叫红薯,俗称地瓜,是从西洋传过来的,可以生着吃,也可以煮着吃,或者磨成面粉吃,最好吃的就是烤着吃,烤出来,香喷喷的,皮儿是焦黄焦黄的,里面要是红心的,既香且甜,吃起来特别好吃。”
“哦?真的吗?朕还曾未吃过这个东西。”崇祯拿着红薯,左瞧瞧右看看,颇为好奇。
“皇上,这里正好有炭火,不如烤一个尝尝滋味如何?”杨乐诱惑道。
“好,尝尝,要是没有爱卿所说的那般好吃,朕可治你的罪。”崇祯把红薯寄给杨乐。
杨乐看着火炉里的炭火正旺,又加了一层煤炭碎屑,把火苗扑灭,然后把红薯埋在了红红的炭火里面,在上面洒了一些水,防止煤炭燃烧起来。
崇祯看见颇觉有趣,问道:“烤地瓜还有这么多程序?朕还以为直接扔里面就行了呢。”
杨乐嘻嘻笑道:“皇上,我这儿还有一个红薯,不妨你也试试,臣告诉你诀窍,烤地瓜的关键是一定要埋严实了,不要露出来,否则,露出来的部分会不熟。而且不要用明火,否则皮儿胡了,里面还没熟。”
崇祯点点头,兴奋地拿起另外一个红薯,依照杨乐所说的诀窍埋在了炭火之中。
等待地瓜烤熟的这段时间,三人闲聊起来。
崇祯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好奇道:“杨爱卿想如何去推广种植?”
杨乐微笑道:“徐光启大人已经在他的上海老家试种,大获丰收。这作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块蕃薯可培植栽种数亩的薯藤。
红薯比起大明现有的物种,抗旱高产,病虫害也轻的多,只要推广种植,一定能够减轻灾区百姓的饥饿问题。
陕西省连年干旱,臣想先在陕西一省之地全面播种,除了那些一二等的良田继续栽种原有庄稼外,可在瘠地、山坡和新开垦的生田栽种,而且要同时培养出一批种粮,教会出一批会栽种的农夫。”
崇祯想了一想,却又谨慎地道:“杨爱卿,这作物真的适宜栽种么?若是颗粒不收,那时再栽种其他庄稼可就错过了季节,到那个时候,百姓又要埋怨朕了,还是等确定了效果再推广也不迟呀!”
这时钱谦益说道:“皇上放心,老臣已经和杨大人商量过了,先给他们发放一部分粮食作为补助,有了粮食,他们心里有底,哪怕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也不会说什么的。
至于这批救济粮食的来源,杨大人想从乡绅富贾手里借,等来年收成上来之后,按照一定的利息归还他们。如此一来,阻力便会小了很多。”
崇祯点头道:“好,朕同意你们的谏言。朕马上下令让陕西巡抚张四知测量和规划土地,来年打春就试种红薯。另外,刚刚继任户部右侍郎的薛国观正巡检全国的粮饷、军饷问题,朕让他给你们征粮。”
说着话儿,他们渐渐闻到一股似有似无的香气,他们知道炉子里的烤地瓜已经熟了。
杨乐拿起炉火钳,在炭火堆里扒拉出两个烤得外皮儿黄中带着黑的地瓜。拍打掉身上的灰烬。
曹化淳早已准备好了盘子碟子、垫手的毛巾,杨乐把热气腾腾的烤地瓜掰开两瓣往碟子里面一放,看到那红皮黄瓤的颜色,崇祯忍不住先拿了一块,虽搁着毛巾,捧在手里依旧热呼呼的,剥开皮儿露出金黄色、软绵绵、热腾腾的瓜瓤,吃一口香、甜、面、糯、烫,让他混身不知不觉蒸腾起来,舒服极了。
钱谦益和曹化淳两人大眼瞪小眼,没有皇上的允许,他们可不敢吃。看到皇上吃的不亦乐乎,他们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
直到崇祯快要将手里的一半地瓜消灭干净的时候,抬起头看见两双干巴巴的眼神,才知道自己失态,尴尬笑道:“好吃的紧呐,诸位爱卿也吃。”
得到命令,曹化淳和钱谦益一人一手抓了一块,哧溜哧溜地吃了起来。他们和皇上一样,那里吃过此等美味。不一会儿,便将半块红薯消灭干净。
崇祯吃完,打了一个饱嗝,看杨乐没吃,诧异道:“爱卿为何不吃?”
杨乐用干净的毛巾把剩余的半块红薯包了起来,然后小心地揣进怀里。微笑道:“这烤地瓜女生最爱吃,这半块我拿回家给我们家的兮兮尝一尝。”
崇祯听后忍不住赞叹道:“杨爱卿,你真乃是天下第一好夫君。朕真羡慕你们小夫妻俩呐。”
杨乐微笑道:“皇上莫要羡慕嫉妒,您要是以后想吃烤地瓜,告诉微臣一声,臣一定在家里烤好了,然后用毛巾包来献给皇上,也是一样的待遇。”
“哈哈哈……”听他言语有趣,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
只要君臣一心,大明必能起死回生。杨乐坐在马车里默默想到。
当然他也知道,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朝代,官场中都有那么一个或几个奸臣小人,战士在前方浴血奋战或者为民谋福利,而这些小人就在后方指手画脚、出坏点子。
因为内阁成员人选的问题,钱谦益与温体仁闹了矛盾,这件事情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是绝大部分人都力挺钱大学士,温体仁便落了下风。
杨乐熟知历史,清楚地知道温体仁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这位善于钻营、阿谀奉承的小人,杨乐一直都看不上他。以后必须小心提防此人,防止把这好不容易构筑起来的“君臣一心”的美好氛围打破,从而破坏了他推广种植红薯的计划。
如今“国运局”已经步入正轨,锦州、榆林、济南、南京四城的分部也已经成立。北京这边,马虎和薛云两个,一个忙着开疆拓土、一个忙着搞内政,局里人员的安排、培训,物资的调配,情报的搜集和汇集整理分析机构的设置,以及借车马行周转货物带来的大笔收入的记账,种种繁杂之事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这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国安局”迅速夭折。
“国安局”的成立,让杨乐觉得有必要物色一些人才,充实自己的班底,才能支撑起这一幢摩天大厦。
杨乐让马虎在各地广泛招募三教九流的人做情报的搜集者,同时在各地设立情报中转机构,特别是一些酒楼、赌场、客栈设立专门的搜集情报岗位。
他参照信件分拣的模式,在各地情报中转机构中设立分拣、分析人员,按照内容将情报分门别类,然后依照紧要程度上传京城,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增加了效率。
同时他将这些情报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新招募训练的普通人,另一种是花钱雇佣的临时线人,各情报中转机构另设一支短小精悍的快速反应小队,作为保障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马虎又重新招募了一批年轻人,他们就是属于应急突发事件的人员,稍加培养,他们将来也会成为“国安局”的核心成员。杨乐给他们起名为“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