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工开物神著作,科学巨匠肯惹祸

  孙承宗和王体乾带着边关的胜利回了京城,日子又回复了平静。
  武库的工作也逐渐展开,如今战事暂缓,武库要处理的事情少了许多,再加上有张开心等人的鼎立协助,杨乐倒是变得清闲起来。
  “库司大人,昨天您出去的时候,兵营的主事甄有才来过,要咱们打造十支火铳,这是任务文书。还有,这是户部拨过来的一千两研究经费。”张开心把银票和任务书寄给杨乐。别看他年轻,他已经在武库干了四年,经验丰富,对于武器制造这些工作更是轻车熟路。
  “这任务有问题?”杨乐猜测道。如果没有问题,张开心也就不会和他说这些了。
  “嗯,武器研究院的宋百工(百工类似现在的工程师)上次在城墙上受了重伤,正在家修养。还有,许百工已经殉国。两位百工都不在,研究院也停了好些日子了,工匠们一直等着开工,可是……上面委派的百工还没有来,这个任务恐怕只能搁浅了。”
  杨乐总算听明白怎么一会儿事儿。上面临时还没有派总工程师来,开不了工啊。“行,这件事我知道了。你知道那位宋百工和许百工家的地址吗?”
  “知道。”张开心把详细地址告诉了杨乐。
  杨乐琢磨着,自己真应该去看看这些忠烈的家属,虽然朝廷已经发放了抚恤金,但他作为他们的新任领导,必要的关怀还是要有的。
  于是,杨乐买了一些水果,先给许百工家送了过去,探望了一番。
  他这样做,不图名,不图利,只求心安。
  研究院的宋大人住在永乐大街,杨乐转了好几个巷子,搞得晕头转向,最后终于在城北的角落里找到了他的家。
  那是一个独门独院,从外面看,倒像个小别墅。
  “咚咚咚~”杨乐敲了敲门。
  “谁啊?”里面传来一声苍老沙哑的声音。
  “是宋百工吗?我是新任武库司杨乐,听说您受伤了,特地来看往您了!”
  里面沉默片刻,说道:“门没锁,进来吧。”
  杨乐推门走了进去。小院很大,不过堆满了一些矿石,只留下了一条仅够一人通过的窄道。
  顺着道往里走是客厅,里面虽然有桌椅,上面却摆满了工具和图纸。另外,在墙边还有一座咕噜噜旋转的水车。最里面是两间厢房,房子里有一个老人,背对着身子,看不出多大年纪,在他的身前有一个巨大的火炉,里面是一些即将要融化的铁矿石。他的左手胳膊上缠着布条,右手却没有闲着,呼哧呼哧地正拉着风箱。
  “自己找地方坐吧,要喝水自己倒。”老者头也不回,继续他的工作。
  遭受怠慢,杨乐也不在意。把水果放下,眼睛打量着凌乱的四周,最后,定格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面。
  那是一本由牛皮纸装订起来的新书,发黄的书页,样子看起来很普通。
  但它的封面上写着令杨乐震惊的四个字――天工开物。
  杨乐急急走过去,将书捧了起来,然后迅速往后翻,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本书的后半部分都是空白,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
  杨乐呼吸急促起来,看老者的眼神瞬间变了。他只知道这位老者姓宋,具体叫什么名字,也也没有询问。此时,杨乐已经知道了老者的身份――宋应星。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部很出名的著作,那就是这本《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一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您是……宋应星……宋前辈?”杨乐试探着询问道。
  “是。不过前辈可不敢当,我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事儿你就尽快说,别磨磨唧唧的,我还忙着呢!”宋应星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头看杨乐一眼,继续拉着他的风箱。
  杨乐讪讪地笑道:“我没什么要紧事,今天是专门来探望您的。”对于这种古代的科学巨匠,杨乐是心生敬畏。
  “没事儿就赶紧离开,不要打扰我工作。”三句话,这位巨匠就下了逐客令。
  杨乐早就听张开心说过,这位宋百工脾气又臭又硬。据说,宋应星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华,但不知为何,他三次科举考试,三次名落孙山,因此他就打消了继续入试的念头,一心搞起了他的科学研究。
  当官不成,也因此,他对官员一向是冷语相对,对朝廷安排下来的工作经常是置之不理。他的很多研究很受朝廷重视,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但很多武库司却被他给气跑了,这也正是榆林镇武库司一直空缺的原因所在。
  杨乐今天算是领教了这位脾气古怪的科学巨人,不过,他也不计较,找了把椅子,坐在旁边观看起宋应星古代大炼钢铁的操作。
  宋应星用眼睛斜瞄了一下坐在旁边的杨乐,心中略感诧异,这位新任的库司也太年轻了些。一个毛头小子竟然能当官?说不定又是靠爹爬上来的。他心中的气又提了上来,冷冷地说道:“杨库司果真是年轻有为啊!既然管理武库的工作,不知道对炼铁是不是很熟悉呢?”
  杨乐坐在旁边有些莫名其妙,好好的考我炼铁的知识干什么,难道是确认自己的能力?他不能说不会,因为化学方面可是他的强项,也不能说的太厉害,只好含糊说道:“略懂一二,略懂皮毛。”
  杨乐虽然谦虚,但听在宋应星的耳朵里却变了味儿,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那个时候,炼铁技术并不发达,一个人如果没有在炼铁上浸泡过数年,甚至数十年,谁都不敢说略懂皮毛,一个连铁锹都没摸过的少年就敢说略懂?这不是吹牛皮、说大话吗?
  “去,添些煤炭来!”宋应星吩咐道。
  “哦。”杨乐应了一声,往炉子里添了一铁锹煤炭。
  “多加些,太少,火不够旺!”通过加煤这件小事儿,宋应星已经确信,杨乐根本就没有炼过钢铁!
  加煤之后,炉子里的铁矿石受到高温,完全融化成为铁水,“快,拔掉中间的塞子!”宋应星右手猛烈的拉着风箱,保持铁水的温度。因为他的左手受伤,行动不便,他无法抽身去拔塞子。只好命令杨乐去帮他做。
  杨乐依言照做,拿起工具箱里的一个长铁夹拔掉了火炉上的铁栓。顿时,里面火红的铁水从底部小孔里流出来,顺着卡槽流进了一个模具里。模具周围是由水车带动的流水。所以,铁水瞬间凝固。
  “成了!”宋应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用夹子把模具里的器具拿了出来。
  杨乐终于知道,这是一把火铳的外壳,里面的其他构造还需要另外添加和雕琢。
  宋应星兴奋地观着这把火铳,忽然,他眉头一皱,自言自语道:“还是功亏一篑,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杨乐顺着他的眼睛看去,只见火铳身上有一块不起眼的杂质,虽然不大,但火铳很可能承受不住火药的爆炸而从这里炸裂开来。
  古代火铳制造时的质量问题是炸膛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宋应星眉头紧锁,连杨乐还在身旁都忘记了。
  杨乐没有打扰他,而是到火炉旁边看了看底部遗留下来的残渣。
  “温度足够,火候也对,工序也对……铁矿和焦炭的比例也适合……不对,为何杂质就是清除不掉呢?”宋应星点头又摇头,肯定又否定。
  “前辈不妨再加入石灰石试一试。”杨乐是化学系的大学生,对炼铁的知识十分熟悉,后世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焦炭用于还原出铁矿里的纯铁,而石灰石是造渣除脉石,能使冶炼生成的铁与杂质分开。
  宋应星炼铁的原料里明显少了石灰石,他说用的只是沉降过滤法,去除效果很差。所以,有很多细小的杂质清除不掉。
  “石灰石?”宋应星明显一愣,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杨乐,他所知道的书籍上并没有加入石灰石的记载。难到石灰石真的可以除去杂质?
  “前辈不妨试上一试。晚辈还有其他的事情,就先告辞了!”杨乐拱拱手,踏步离开了。他很确信,这位科学巨匠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成功的可能。
  果然,在杨乐刚刚走之后,宋应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新一轮的炼铁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