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百年前

  时间往回倒转一百多年,那时候还是清朝末期。
  海城市地处南方沿海,数百年来就是天朝上国和东南亚的通商之地。光绪六年,随着外国殖民者的枪和炮,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海城市成为了大清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烟台条约的签订,不仅仅吸引了广大西方的殖民者和商人的目光,一些宗教组织也开始把自己的手伸向了这个新兴的海滨城市。海城没有发达的商业,也没有自给自足的农业,都是些靠海靠天吃饭的穷苦渔民,非常适合传教,这足以让那些在内地碰了很多钉子的西方宗教组织为之疯狂。
  新的教徒不仅是宗教意义上的扩张,还是潜在的固定财富来源,掌握了一个地区的宗教信仰,无疑就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命脉。
  面对着宗教信仰上处于一片空白的海城广大百姓,天主教大中华区广州教区特地派遣了骨干精英前往海城传教,效果斐然,一时间小小的海城市耸立起了三座漂亮的天主教教堂,然后,这还不够
  在一个风平Lang静的上午,随着一艘小艇渐渐靠近码头,小艇上三个穿着黑色奇怪服饰的三人身上的黑衣相似,是那种工业革mìng
  后欧洲最为普遍的款式,外来者的到来引起了涠岛百姓的注意。
  三人不仅服饰奇怪,穿着清一色的黑色衣麻布长衫,手上还拿着一本羊皮封面的书籍,乍一看看着像读书人,可又没有读书人的辫子。更怪异地是,三人中领头的那位居然是一个金发碧眼的高大老头!
  围观看热闹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优良传统,三个奇怪的外来者的到来,让看惯了黑发黑眼睛的涠岛百姓顿时疯狂了,他们从岛上各地赶来,只为围观这三个奇怪的外来者。
  小艇靠岸,两个黑衣长衫的短发青年率先登上涠岛那个小而简陋的码头,然后伸手拉过那位金发碧眼的老头上了岸来。
  三个外来者看着围观的岛民们暗暗摇头,他们身上衣服破烂而肮脏,目光呆滞而没有精神。
  领头的老头张伯伦神父怜悯地看着岛民们,似乎对着众人又似乎在自言自语:“主啊,愿你的慈悲,照耀着这片土地!”
  三人正是天主教广州教区的传教士,由于鸦片战争后新教(我国称呼的基督教)的传入,这让作为传统基督教势力的天主教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从前上百年时间看不起的西南地区如今也变成了香馍馍。
  见到围观的岛民越来越多,三人开始对着这些渔民苦哈哈传起教义了。
  半天后,岛民们在满足好奇心后终于满yì
  地散去,疲倦的三人提着行李找到涠岛上唯一的一家客栈休息。
  说是客栈,可无非就是一间陈旧的小木屋,作为个从欧洲跑到亚洲传教的狂热宗教徒,张伯伦神父自然没有嫌弃。
  扫了扫床上的灰尘,两个年轻传教士里边长得尤为清秀的那个青年捏着鼻子,忍不住开口了:“主啊!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啊!”
  另一个长相木讷的青年拍了拍伙伴的肩膀,宽慰道:“张伦,忍一忍吧,这里条件虽差,但至少也比露天睡觉好!”
  “张默,你就是呆,什么都只会默默忍受,咱们都被贬到这不毛之地来了,还不许抱怨么?”
  这个叫张默的木讷青年闻言只是傻傻一笑,并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给张伦递过一杯水。
  看着同伴,那个名叫张伦的年轻传教士摇了摇头伸手接过水来,他感觉自己这个伙伴张默实在是太傻了。自己两人被广州教会安排离开广州城那个花花世界,跟着张伯伦神父这个狂热宗教徒来到海城传教,无非就是在广州教会里不受重视和被排挤,到了这里如果还不享shòu
  ,那么活着还有什么盼头?
  当水递到嘴边的时候,张伦忽然看到了床边看着圣经的张伯伦神父,这个欧洲来的神父虽然也来到这个不毛之地,可作为个外籍神父,他在教会里边,还是有着巨大能量的。说不定自己重新回到广州城的希望就在神父身上了!
  想到这里。张伦眼睛一转,直接拿着水便走到神父身边,问:“神父,渴了么?来喝一杯水吧!”
  “哦,谢谢了!阿伦。”神父刚坐下休息,正是口渴难耐的时候,看到递水的张伦,心里非常舒畅,这个年轻人果然聪明伶俐!再看看另一边呆呆站着的张默,神父心里给的印象分立马就低了。
  “好了,你们两都过来说说今天传教的感受吧。”
  张伦和张默听到张伯伦神父的话,连忙坐到神父身边。
  “阿伦,你觉得涠岛怎么样?”神父率先开口问张伦,这也显示了他对这个年轻人的看重。
  张伦虽然有些不情愿来到岛上传教,刚才传教的时候也不认真,但是他本身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听到张伯伦神父这么问,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神父,看来,涠岛这地方偏远,一直不受重视,可今天我发xiàn
  岛上穷苦百姓非常多,他们都是些迷途的羔羊,非常需yào
  听到主的声音,咱们可以在岛上大干一场了!”
  “恩,你回答的很好!”张伯伦神父满yì
  地点了点头,他能跟从欧洲千辛万苦赶来,又不辞辛苦主动带队来海城传教,在海城传教成功后又身先士卒地跑到一穷二白涠岛,神父对于教会的狂热不用言表。张伦对于涠岛传教的分析让他很是满yì。
  神父又转过头来看向另一边的张默,这个孩子不爱说话,所以神父特别温言问道:“阿默,你的看法呢?”
  张默听了神父的问话,脸上忽然一阵红一阵白,看起来非常激动,作为一个从小被教会收养的孩子,张默对于教会的狂热和对主的信仰并不比张伯伦神父少,可是作为个性格孤僻的人,他实在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吞吞吐吐半天,他最后只能黯然道:“我的想法跟跟张伦一样。”
  张伯伦神父摇了摇头,果真孺子不可教也!这也让他起了全力培养张伦的心思——谁都会希望自己的继任者聪明伶俐,心思敏捷。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名传教士的的名气在涠岛越来越大。神父自欧洲来,博学多闻,而且会一些医术,免费治好了很多岛民的疾病;张默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他干活肯下力qì
  ,而且乐于助人,经常帮zhù
  岛上孤寡老人干活;而张伦口齿伶俐,聪明机智,三人齐心合力发展了一大群受众。
  情况越来越好,张伯伦神父作为个法国籍传教士,他在教会里的能量也开始体现。
  在他的活动下,广州教区收到了一笔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对于修建涠岛教堂的赞助款,涠岛教堂正式开始修建。
  开工那天,兴奋的张伯伦神父给了两名弟子钱,让他们去买上足够的好食材,晚上要宴请教众们。
  清苦的传教生活里,能吃上一顿好饭菜非常不易,如今神父给了足够的钱,张伦一大早便拉着张默去菜市买菜。
  涠岛上的岛民们都是苦哈哈,一般吃饭都是吃自己捕捞的鱼,除了去换米饭,极少去菜市场。因此岛上菜市品种数量简直少得可怜。
  两人千辛万苦把菜市上所有的蔬菜肉类鱼类搜刮一空,可是却发xiàn
  鱼还是没买够。岛民基本都是自给自足,而且基本全都是渔民,卖鱼的人非常少,为了完成任务,两人只能往海边渔村赶去,看一看渔民家里还有没有多余的鱼出售。
  一连找了好几户人家,让两人失望的是,这些渔民家里的鱼已经变成了餐桌上的晚餐。看到两位传教士脸上的失落,一位教徒给他们出了主意:
  “两位修士,为何不去海边渔女阿怡家看看?”
  “他们家有鱼?”张伦好奇道。
  教徒笑了笑:“阿怡孤身一人,应该是有鱼的,修士且去问问。”
  两人顺着那名教徒指的路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小木屋边,张伦伸手敲了敲门,“有人在么?”
  年久失修的小木门吱呀呀地打开,两名年轻的传教士看到了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