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宣战
不出意料,结果让人沮丧,两国对于三国结盟或者单独与希腊结盟态度冷淡。
塞尔维亚一来是在上次的战争中遭受重创,几乎被保加利亚王国,而来,此时的塞尔维亚的大哥—奥匈帝国,不允许这样的同盟出现(1908年,奥匈吞并波黑,两国翻脸之前,是盟友关系)
保加利亚人的态度比较微妙,这是由于保级利亚的位置造成的,保级利亚领土,尤其是在得到东鲁米利亚省后,直接威胁到了奥斯曼的核心领土-君士坦丁堡。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和希腊结盟,战事发生时,必然是保加利亚承受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压力,然而此时的奥斯曼军队的实力如何,保加利亚并不明确。
在大量德国军官的帮助下,奥斯曼的军队战斗力如何,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
还有就是国际环境,此时的欧洲各大国,仍然是倾向于保持欧洲局势的稳定,像是在1881年的柏林会议上,各大国都明确表示维护欧洲当前的局面,没有其他各国的一致同意,禁止各方单方面改变欧洲领图的归属。
两国对于希腊的结盟要求,均是态度冷淡。
········
1896年11月15日,宪法广场皇宫,会议室。
希腊的军政高层共聚一堂,商议目前的国务事宜。
特里库皮斯首先告诉众人,巴尔干联盟的计划破产。
“无论如何,克里特岛之事已经不容许拖延了”乔治国王面色庄严道。
“希腊的经济萎缩的局面没有改观,奥斯曼帝国的贸易歧视是主要原因”特里库皮斯面色疲惫地道。
刚从保加利亚访问归来,就接到了召开御前会议的通知,根本没有休息的机会。
“已经没有任何道理再拖延下去了”
“在当前的局面下,每拖延一天,奥斯曼的准备都会增强一份,而希腊却相反”君士坦丁道。
“军备部的物资储备已经完毕,2000万发子弹和150万门炮弹,目前都贮藏在军需仓库中”军备部长扬尼斯道。
“还有,今天早上从刚果马塔迪出发的船队,已经抵达了比雷埃夫斯港”
“一共四万土著士兵,已经在雅典郊外驻扎”
“刚果号和班宁号两艘战舰随时可以执行海上任务”君士坦丁附和道。
君士坦丁认为这场战争既然已经无可避免,还不如趁着现在这个有力的时机-意大利陷入埃塞俄比亚战争,无瑕顾忌巴尔干,尤其是巴尔干亚得里亚海地区的局势。
乔治国王环视众人,似是在询问,又似是在回答:“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是么?”
“从现在开始,希腊的军事力量可以使用任何手段,来维护希腊的利益”
11月16日,在得到国王授权的情况下,希腊派出了一只2000人的军队,登陆克里特岛。
也正是在当天,奥斯曼驻希腊大使,内米亚尔斯,前来觐见乔治国王。
在王储君士坦丁和首相特里库皮斯的陪同下,乔治一世国王接见了这位大使。
内米亚斯尔,身穿一身土耳其特色的长袍,手拿一支红色信筒,庄严肃穆地来到国王面前。
见到端坐在王位上的国王,和左右的王储殿下、首相,这位大使从自己手中的红色信筒中抽出通牒,郑重宣读道:
“身为苏丹;穆罕默德的子孙;日月的兄弟;上帝的亲孙和代言人;马其顿,巴比伦,耶路撒冷,上下埃及等王国的统治者;”
“帝中之帝;万王之王;”
“从未失败的超凡骑士;耶稣基督神墓的坚定守护者;真,主亲选的笃信者;msl们的希望和慰藉;基督徒的伟大守护者。”
“—我劝诫你,希腊的乔治国王,停止使用军事来干涉、骚扰我的领地,克里特岛。”
“你有三天的时间,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内米亚尔斯宣读完毕,躬身鞠了一躬,走上前来,双手托举最后通牒。
君士坦丁走上前去,结下了通牒,转交给乔治国王。
手持通牒,乔世国王脸色肃穆,向土耳其大使内米亚尔斯说道:“真是遗憾呀,大使先生,又是一场的残忍的战争”
结束了会面后,君士坦丁静静地来到皇宫中的书房中,脑海中一片空白,沉默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吱呀”一声响,希腊王后奥尔嘉推开门走进来,站在君士坦丁的身后,看着沉思中的君士坦丁,双手扶住他的肩膀,道:“君士坦丁,你是希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王朝的继承人,所以,你必须坚韧不拔,带领大家走向胜利,无论如何,不能在众人面前表露出软弱的样子来”
“所有希腊人都在看着你,期望你带领他们获得胜利,你是大家的领袖,关注的焦点”
“不要辜负大家”
看着马上就要统帅军队前往色萨利马其顿前线的儿子,王后奥尔嘉鼓励道。
·········
随着希腊发布总动员令,战争正式爆发。
11月17日早上,所有希腊的报纸,头版头条除了加大加粗,异常醒目的“战争”一词,别无他物。
两国爆发战争的消息随之传遍欧洲。
国防部大楼,乔治国王在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雅典娜计划”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之后,在众人面前,高声宣布:“任命君士坦丁王储为色萨利军团的指挥官,全权指挥色萨利军团,对抗土耳其军队”
色萨利军团是希腊军队的主要军事力力量,目前希腊主要有两个军团,伊庇鲁斯和色萨利。
其中伊庇鲁斯军团只有一个师,1万2千人。
色萨利军团占据了希腊陆军的绝大部分武装力量。
虽然早已预料到此事,但在任命到来的那一刻,君士坦丁仍然感觉到沉重地几乎喘不过气的压力。
········
11月18日,君士坦丁来到雅典火车站,只见到火车站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到处都是依依不舍的亲人分离的场面:妇人们前来送行自己的儿子、丈夫,火车车窗中,紧急征召入伍的士兵们探着身子,在人群中寻找着熟悉的声音。
“呜呜”汽笛悠扬,通往战争的列车正式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