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七六章 牛人来斯行

  “明年重点项目,教育,土改!”将所有的想法一口气倒出后,朱由校再一次强调道。
  听完了皇帝关于科举的所有设想,徐光启和孙承宗二人都深感佩服,当真是每五百年有圣人出,前宋到如今,正好五百年,没想到应到了当今陛下身上。
  “陛下之才,老臣佩服。”徐光启叹服道。
  孙承宗也是如此,只是他目光毒辣,看到了一个直到现在还没解决的问题,“只是,陛下,明年秋闱,该如何考试?”
  此话一出口,殿中气氛登时一窒,朱由校和徐光启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啥好。他们两人谈论起政务来,似乎有这样的天赋,总是会离题万里,从一个务实的技术性商讨,展开到务虚的理论和国家制度讨论上来。
  “明年的秋闱…….”朱由校揉揉头,有些苦恼。
  “陛下,不若照旧吧,还是如同以往,由各行省的文厅提学来举办组织。”徐光启突然插话道。
  文厅的主官是最好搞定的,由以前各省的提学直接转过来就行,也因此,这个职位的称呼也没变,依然是称为提学。
  “也罢,就如此吧,所有的都不变,至于春闱……”朱由校想想,还是道,“依然分科考试,不过科目改下,分为,文科、武科、理科以及海外科好了。”
  至于和文官科举并称的武举,则早在大都督府再立的时候已经停止了,武举本来是兵部举行的,只是在大都督府侵夺了兵部的大权后,兵部就没资格举办武举了,而大都督府有皇家军事学院,根本不需要武举来输送人才。
  更何况现如今有对接到了乡试中的武科,就更加不需要武举了,如此一来,武举就此名存实亡,逐渐的消失了。
  听完皇帝对会试考试形式的划分,孙承宗和徐光启不由深思起来,文科、理科、武科都好理解,这在上一届的科举中都有体现出来,不足为奇。只是这海外科值得人深思啊,海外海外,如今的海外,都是西洋人的天下呢。
  “哈哈,两位可想岔了了,海外可不只是西洋人,还有我们的属国属地呢。”朱由校哈哈大笑。
  “嘿嘿。”两个老狐狸笑而不语,陛下真的这么想的么,只怕未必啊!
  “科举考试的内容朕不管,但是形式要变。”朱由校不管两人,自顾自的说道,“印度数字各位多学了,远比以往我们所用来的精确,朕打算将之引入科举试卷的打分当中,总分为一百分,每个试题规定分数,然后根据考生的作答给出分数,卷面,字迹,立意等等,来做出分数上的高下,如此一来,想必要比甲乙丙这样的分级要精确的多。”
  科举考试内容很多,贴经,墨义,八股,诗词,策论等,每个都有考,而划分便是甲等上,甲等中,甲等下,乙等上这样的规定,甲乙丙上中下的划分,也不过九级,相对来说比较粗疏,决不出高下。
  如今百分制一出,却没有这些毛病。
  “这个好,就这么办。听完后,徐光启当即就察觉到了这里面的好处,立刻拍板道。
  皇帝提出,政府首脑也同意了,如此,为后世学子举子所痛恨的分数制和高考制度就这样横空出世了,在绵延持续,为帝国提供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遭到了无数人的唾骂。
  什么高分低能啊,唯分数是举啊之类的,通通都出来了。
  “好了,科举问题解决了,你们没事就下去吧,朕要休息下。”见徐光启同意,朱由校登时轻松的折了个懒腰,想要回去看看自己女儿,休息下。
  只是,他想的太轻松了,只见徐光启一脸诧异的看着他,“没事?陛下,怎么会没事呢,这才刚刚开始啊,科举只是老臣随口一问的,本来没想得到结果,却没想到陛下硬是直接给老臣解决了。”
  噗嗤!
  徐光启的话不蒂于直接在朱由校的胸口来上一剑,他略显悲愤的看着对面这老货,真想大喊道,您老套路太深,小子甘拜下风。
  然而这时,孙承宗也凑热闹道,“陛下可不能就这么走了,老臣这边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商讨呢。”
  这日子没法过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领兵在外呢,好歹自在。朱由校直觉天空一黑,整个世界都暗了下来,他有种直觉,怕是今天一整天都走不出这个宫殿了。
  “说吧,还有什么事。”朱由校恹恹的坐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让徐光启将问题道来。
  “是这样的,陛下。”徐光启翻了翻,抽出一份奏折。“去年朝鲜内附时,陛下发来公文,说制定一份全国的精确到县乡的邮政编码,用来邮寄信件。这个工程浩大,臣交给了驿马院的掌院来斯行。”
  “而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这份邮政编码已经制定成功,相应的,随着皇权下乡计划的进行,驿马院也扩展到了乡镇,陛下所说邮政计划差不多可以实行,驿马院也相应的该升为驿部了。”
  徐光启将奏折递上来,朱由校接过后,仔细的翻看,迎面就是一份表格,表格很厚,数目很多,按照行省、府、县、乡的划分,编篡了一份数字编码,包括两个直隶州,京师和天津,也都有各自的编码。
  “这里有点不妥。”朱由校翻了翻,提出了个问题。“上海县不要归属到松江府了,此地地位重要,不下于天津,朕有意设置直隶州,重新将上海的编码弄过,其他的没有什么问题,等到正月大朝会后,就按照这个发布。”
  “是,陛下,老臣省的。”徐光启用钢笔匆匆记下。
  “还有这份,陛下,这是来斯行自己写就的,是受到陛下所说邮政信件系统后,做出来的扩展。”徐光启又将两份奏折递了上来。
  “受到朕的启发?”朱由校颇有兴致的接过奏折,他对这种奏折最感兴趣了,现代化的知识和古人独特的认知体系相互碰撞,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会不会有比后世更好的制度诞生呢?
  翻开一看,朱由校登时有些愣住,他揉了揉眼睛,有点不敢相信的喃喃自语,“泥马,这是要物流系统提前出现么,难道以后还会出现淘宝天猫什么的么?”
  来斯行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信件可以邮寄,那么包裹呢,包裹也可以邮寄啊,反正大量的信从一地到另一个地方都是要用到马车的,那么多用些马车增加运量,运送包裹也是可以的,在拓展下,包裹可以寄,那么人呢,人是不是也可以邮寄呢?
  啊,不,不是邮寄,是运送,专门运送客人。
  这个时代想要出趟远门是非常困难的,不仅是道路的问题,还是地址问题,寻找地方非常的难,还有食宿等,出一趟远门是非常费钱费时的。但是这些问题对于驿马院来说却不是问题,他们可以大量运送,也在各个道路上有着自己的驿站,食宿全包不是问题,安全也有保证。
  这样一来,通过赚取运送的货物和客人的钱财,驿马院就不用每年都要财部划拨公文以及军令的输送费用,说不定到最后还有的赚呢。
  这里面概念对于后世人来说很好理解,无非是邮政、客运、货运的集合罢了,而这里面的利润,只要是后世之人,没有一个是不明白的,别看这是件繁琐的事情,但是一旦做成,里面的利润惊人,而且还把控了最重要的流通渠道,增强了朱由校对民间的掌控能力。
  驿马院掌院来斯行,这人很牛逼啊。朱由校心中暗自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能够根据他定下的邮政体系举一反三的人,在大明那可不多见。当然,对于这个提议,他只是有点意外,但要说到惊讶却算不上,毕竟这是建立在他大修天下道路的基础上,只有驰道、直道都修建好了,来斯行的建议才能用的上。
  不过这样创新程度的奏折,朱由校也不多见。因此,怀着一点期待,他又翻开第二本奏折,这一看,就更加的让他震惊了。
  来斯行的第二本奏折还是关于运输的,货运客运都有,只是运输工具不同了,不是四轮马车,而是海船,还是他作为巡洋舰的本体,飞剪船。
  也不知道这家伙从哪里得来的飞剪船数据,弄懂了每小时十二节航速的含义。他在奏折中侃侃而谈,飞剪船速度之快,远超陆路,故而刻在海边开通航运公司,运货载人,极大便捷南北交通,既能加强帝国对南方的掌控,也能减轻运输成本。
  这些事情其实已经在做了,故而朱由校毫不意外,甚至还有点失望,但是下面的话,却让他震惊的无以复加。
  飞剪船之快,世所罕有,一日之行,快于奔马,且不分昼夜,所及之处,人所无法想象。从京师到云南甘肃等边疆之地,八百里加急也要半月之久,平常出行,更是月余不止,然则,这个时间,飞剪船所能及者在何处?
  吕宋?爪哇?亦或者满刺加?
  有此利器,只需以之开通如今沿海已有之航班,定时定点的派遣飞剪船巡航往复,输送人、物,使之百姓形成海岛如内陆之错觉,岂不海边无数岛屿,尽皆大明疆土。
  如今大明子民岂止亿万,虽现今国土广大,还能容纳,但陛下所思所虑,岂能不为后世子孙计,国土固定而人口无限,如今飞剪船出,正是天赐陛下海外移民之宝地,乃是后世子孙福祉之所在。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望陛下以大明帝国未来计,拓土海外,开疆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