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直抒胸臆

  “皇爷爷明鉴,孙儿怎会有这样的想法。”朱由校说着,头就重重磕了下去,其用力之大,哪怕是在毛毯上,也发出了咚的一声闷响。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从皇父的身上,孙儿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贵妃郑氏之于皇父,犹如西李之于孙儿。皇父种种窘迫局面,令儿臣心忧不已。”
  边说着,朱由校边磕着头,一时间,咚咚咚的声音响个不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儿臣之忧,恰恰也在文官。皇父虽有郑氏在旁虎视眈眈,然则有着朝中大部分文官的自持,犹自能支撑下来。”
  “然则孙儿呢,由于自小习武,在文官中的声明并不太好。外无助力,内有豺狼,敢问皇爷爷,若无东宫六率,倘若皇爷爷不幸,孙儿……”
  “何以为凭!”
  说完,朱由校狠狠的磕了下去,重重的声音,仿佛一柄大锤砸在万历心头,让他痛心无比。这些年我这个孙儿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有这样的感悟。
  虽然心中痛惜,但万历还是谨慎的问道:“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这般眷恋武艺,而不去经营自己的名声,获得文官的支持。”
  “皇爷爷在上,以孙儿观之,东林党与三党之争,已如火如荼,恰如唐末牛李党之争,此乃亡国之祸也,孙儿恨不得提剑将他们一一斩杀干净,肃清妖氛,如何愿意与之同流合污。”朱由校的语气渐渐慷慨激昂起来。
  “孙儿五岁曾言欲为圣君。圣君者,当文武兼治,文韬武略,皆不可忽视。如今文官势大,武官卑微,已入歧途。孙儿自当从武略始,以武抑文,以文治武,达到文武平衡之度。”
  “孙儿所欲者,唯愿日月双轮永照,大明功业不朽。愿我大明如秦汉隋唐那般,威名远播,光耀千古。孙儿只愿大明在我的手中,繁荣昌盛,拓土开疆,远迈汉唐。孙儿只愿,百姓安康,传承绵延。孙儿只愿,百年之后,尽皆是华夏衣冠。”
  说这些的时候,历史上,华夏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在他心中缓缓流淌而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年黑暗**,列强撕咬瓜分,乃至最为酷烈的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华夏儿女一朝丧命。
  种种悲惨命运,顿时让朱由校真情流露,放声大哭。抬起被泪水模糊的脸颊,朱由校字字泣血,边哭边声嘶力竭的喊道:“此皆是孙儿掏心挖肺之言,实不敢有任何欺瞒之处。东宫六率,实乃孙儿心中伟业之起点,望皇爷爷明鉴,望皇爷爷恩准。”
  “请复东宫六率!”
  “嘭!”
  朱由校再度深深的磕了下去,长跪不起。朱由校说的这些,都是肺腑之言,全都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大明繁荣昌盛了,自然就挽救了后世的苦难。所以他没有掩饰什么,也没有遮掩什么,就是直白白的告诉对方,我要当皇帝,然后当圣君。在万历这样的老狐狸面前,这是最好的方式,最直白的话语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诚,才能感动对方。
  望着泣不成声的孙子,感受到他言语中的真诚,万历大为动容。被朱由校悲伤的情绪传染,万历也迷糊了双眼,泪水,一滴一滴的在他眼眶中出现,而后缓缓满溢出来。
  不过他却并不擦拭,而是有些虚弱的支起身子,缓步走到朱由校身前,弯下腰将他扶起。“好孙儿,真是辛苦你了,爷爷答应你。”
  万历的脸上,早已老泪纵横,朱由校也是如此,两张被泪水模糊的脸相互望着,却又忽然笑了起来。
  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明万历四十三年(西历1615年)五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万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不朝后,终于出现在了朝堂上,召集内阁大臣,文武百官,以及太子、皇孙,当众训话,表示这件事就是疯子张差的干的,此事到此结束。
  一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一直有极深牵连的庞保等太监也不明不白的死在刑部大牢当中。所有有关的一切,都被湮灭了。
  又一天后,一道诏书传来,晓谕皇宫内外各大太监头目。大致的意思是,鉴于东宫护卫实在有所疏漏,竟然别有用心的奸邪分子趁机利用,特此从御马监调拨人手,组建东宫禁军,保护太子的安全,要二十四衙门配合。至于具体执掌训练这只卫队的人选,则是年仅十岁的太孙朱由校。
  由于这道旨意起初是密旨,而且是调整内廷二十四监的,是以并不为人所知,等到列位朝臣知晓时,早已尘埃落定,不容辩驳。但仍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整个东宫禁军的编制是八百人,驻扎和训练场所就是朱由校现在禁足的地方。那里曾经是御马监的值房,场地广大,朱由校只是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容纳八百人绰绰有余。这里离慈庆宫又很近,正好能遮蔽到,应合了东宫禁军这个名字。
  八百人的卫队,合护卫整个皇宫大内的两三为的军队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乾清门处守卫的禁军依然增加了大约一半,而晚上的门禁制度也更加的严格。
  不过,朱由校此刻去没空去关注这些,他此刻正在宝藏库里,挑选一些能用的上的装备。明朝皇帝有内帑,就是自己的私房钱,而执掌这些内帑的就是内承运库。而内承运库起初是明朝的国库,只是后来随着储存物资的类型以及时间的演化,渐渐变成了明朝皇帝的私库。
  内承运库里面存储的东西可谓包罗万象种类繁多,既有珊瑚珠宝象牙等奢侈品,也有瓜果蔬菜粮食等消耗品以及木炭丝绸等日用品。而现在朱由校所在的这个宝藏库,则是大明皇室历年仓储一些极为珍贵物品的地方,可谓是皇帝的收藏室。
  嘎吱!
  随着掌库太监打开厚厚的铁门,朱由校踏入了这个价值连城的房间中。门刚一打开,就是一片清幽好闻的香料味道。这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据他所知,万历因为懒惰,几乎已经有快十年没有踏入这个地方了。
  而其他的皇子公主,由于不得**爱,也没有进入过,只有福王早年间尚未封蕃之国时,才进入过这里挑选赏赐。朱由校也是因为听说过这个,才趁这次机会请求万历,进入这里挑些自己能用的上的东西。
  站在门口,朱由校朝里看去,一排排的木架子陈列其间,虽然繁多却不凌乱,摆放整齐,显得极为秩序规范。木架子上干净清爽,没有灰尘霉斑,显然经常有擦拭打扫,地面也是一尘不染,甚至连一个脚印都没有。
  “小爷,小人孙岩,是这里的掌库。”那名老的牙齿都快掉的没几颗的掌库开完门后,冲着朱由校淡淡的说道。他态度随意,但手下的几个小太监却殷勤无比,立马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佝偻着腰,谄媚的讨好,表示为太孙讲介绍下这里。
  “嗯!”朱由校微微颔首,示意对方讲话,对于老太监的态度,他并不在意,看对方的样子,没有八十也有七十了,尊老爱幼之心他还是有点,哪怕对方是个太监。而他自己,则一边听着,一边在这里闲逛着。随着小太监的讲解,他对这里也大概有了个了解。
  宝藏库,是皇帝收藏皇帝私人藏品的地方,每一件藏品入库时都清晰无疑的记录着收藏者,收藏时间,品相,种类,来源,经办者等,其管理制度极为完善,根本不给人上下其手的机会。因而在这里办差的太监,可谓清苦又劳累。
  而能来这里的支取藏品的,非富即贵,根本不是这些处于边缘的宦官们敢得罪的,外水收入几乎没有。除了能克扣一些维护费用外,这里的太监几乎有没其他能够捞钱的渠道。
  一件件藏品看过来,让朱由校大开眼界,这里的收藏的东西,无一不珍贵或者重要,永乐大典的副本,王羲之的手稿,吴道子的画本,永乐用过的宝剑等等。不过,这也就让他过过瘾罢了,他今天来主要是来挑选一些兵器铠甲的。
  站在储放武器铠甲的区域,朱由校仔细的看着。这里东西,几乎都是开过几代皇帝收藏的,后面的继位者,除了正德外,就再也没有哪位收储了。
  被密封在木头盒子中的兵器铠甲,尽管过了上百年的时间,但仍然鲜明锃亮,锋刃处闪烁着掩盖不住的寒光。储存这些东西的盒子是特制的,里面的夹层中有石灰,还有一些其他他认不出来成分的粉末,用来保证铁制品的完好。
  一个个盒子被打开,让朱由校一一观看,忽然,他在一个正方形的盒子面前停住脚步。“嗯?这是什么?”看着里面被叠的非常整齐的白色衣物,朱由校好奇的问道。
  听到太孙问话,孙岩看也不看小太监手中捧着的厚厚的记录本,只是瞟了一眼盒子中盛放的物品,便迅速回答:“小爷,这是正德爷收藏的东西,上面记载,是正德爷寻访天下高明工匠,收集材料,冶炼金属,而后花费了三年功夫编织而成的金丝软甲。”
  看他这样子,竟是对这里的东西如数家珍。
  “哦,是么,拿出来看看。”金丝软甲朱由校听过,不过都是在中,黄蓉的软猬甲就是金丝软甲。看到宝藏库里有这么一件,他顿时来了兴趣,能被皇帝收藏的软甲,怎么都不会差,更别说是皇帝亲自寻访工匠炼制的。
  :实在不好意思,本人工作忙,自己又有点小赖,所以晚了点,更新也少,见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