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1798年的尾声

  等到整个军务改革进行到尾声,时间的年轮已转到十月份了。
  向来只有旱雨两季的明京市,也进入了过渡期。虽比不上雨季的降水量,但隔三差五,还是有几场小雨。经历了漫长旱季的土地,也开始得到雨水的浇灌。干枯的草原,慢慢焕发着生机。
  这也代表着,农忙时节,正式到来。
  而在大明的北方,与清国接壤的交趾省。南北半球的差异,让交趾省的降雨量,正逐渐减少。
  虽然清国难民的到来,影响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但是全省的农业生产,并没受到明显妨碍。所以一片片稻田,都迎来了丰收。为了让难民知道付出才有收获,大明还特意组织难民,帮着收割庄稼。
  同时新一轮播种、施肥、开垦荒地,也在逐步进行。
  也是交趾省是热带季风气候,良好的水热条件,使得农作物能一年三熟。再趁着当前充足的人力,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于是交趾省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辛勤劳作的百姓。
  在此之际,与交趾省交界的云贵、两广地区,也慢慢平静下来。持续了好几个年头的白莲教起义,终是在白莲教教主——无上老祖接受招安的情况下,彻底告一段落。
  这是白莲教与清廷相互妥协的结果!
  按照协议,清廷承认白莲教的正统宗教地位。作为交换,白莲教要接受道教衙门的管理。本来这只是清廷为管理道教而设立的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层层分级。
  如今将白莲教并入道教衙门,实际上是弱化了白莲教的地位。
  毕竟在一般人眼里,很容易形成白莲教是道教分支的错觉。
  起初白莲教是不答应这个条件的,但是有大明派出的代表,作为斡旋。使得和珅掌控的清廷,答应在道家衙门之下,分别设立道教司与白莲教司。
  从而在地位上,二者趋于平等。
  白莲教也就接受了这个方案,加速与清廷和解。
  当然,白莲教中原本带有反清色彩的宗教教义,是一律剔除的。并且教民的武装,也要全部解除。那些反清军队,自然要跟着解散。
  尽管这个条件,对白莲教极为不利。但是对清廷来说,这是和解的基本条件。就是和珅偏向大明,也不敢完全不顾其它朝臣的意见。
  何况太上皇乾隆还没死!即使老糊涂了,也知道解除白莲教武装的重要性。再加上新皇嘉庆还在一旁看着,他也不敢做得太出格。
  不过为了消除白莲教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清廷允许白莲教教主常驻昆明。设在京师的教所,则必须让护法以上级别的教徒坐镇。
  这是白莲教起义后,教主无上老祖出于方便管理的考虑,特意对白莲教进行组织改革的结果。
  从高到底,一共分为九级。最高的,自然是教主。
  次一级,则是左右护法。在教务中,分别执掌军务和教务。作为教主亲传弟子的王聪儿,就是白莲教的左护法。只不过随着和解,军务变成了教内的奖赏惩罚。
  再往下,就是四大长老。分别负责传教、祭祀、钱粮、登记等具体工作。之后的话,是六大执事、十二司仪、二十四堂主、香主若干、主事若干。
  最低等级的,就是普通教民了。
  如此一来,白莲教的组织机构,就更加严明。在执行力上,也比之前提高了一大截。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
  实际上,白莲教的改革,主要是情报司为了扩张在清国的影响力,提高白莲教的组织能力,而特意为之。教主无上老祖的所有改革方针,也都是按照情报司出具的方案执行。
  与之类似的,情报司也对天地会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很多经过大明培训的情报人员,就通过改革,顺利进入白莲教和天地会的中高管理层。
  有了这个外衣,外界就更加疏于防范。情报司的工作,也能更加方便展开。
  这也使得,白莲教和天地会,彻底沦为情报司的耳目。
  由于流感的爆发,欧洲也出现了一个白莲教。所以为加以区别,大明情报司,又授意欧洲白莲教,改称圣教。算是从名称上,更加贴近欧洲人的习惯。
  本来欧洲的白莲教,就与清国的白莲教,没什么干系。除了有白莲作为教会标志外,信仰的核心,还是上帝。不然欧洲人,也不会这么顺利的皈依白莲教。
  现在改变称呼,只会加速白莲教融入欧洲本土。
  对于情报司的工作,也只会有利无弊。
  正是看到宗教的好处,情报司还向内阁提议,建议将大明现有的宗教,都改成情报司对外发展的工具。但这一计划,执行起来实在太难了。并且无形中,架空了宗教司,助长了情报司。
  怕其演变成前明的东厂,所以大明高层,否决了这一计划。
  不仅如此,内阁的数位部长,还特别向杨崇提议,将情报司纳入检察系统中来。
  也是情报司的地位太过尴尬!
  既在六部之下,又不受六部管辖。实际运行中,完全成了总统的私人工具。
  这对大明的法制建设,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若没有之前的叛变,内阁也不敢提出这个要求。
  毕竟情报司的地位,就是建国初期,杨崇独自确立的。某种程度上,算是维护了杨崇的地位。
  但是叛变的发生,杨崇的遭难,让情报司的作用,大打折扣。即使这之中,有很大原因,是情报司的高层,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南洋。才使得本土疏于防范,让穆淳钻了空子。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
  情报司没有履行好应有的执能,辜负了杨崇的信任。
  这是任何借口,都推脱不掉的。
  所以在叛变平息后,杨崇对情报司的功劳,只字不提。连带着廖青,都受到了冷落。本土的三个处长,还被司法部的纪检司调查。
  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三个处长参与了叛变。但是杨崇还是以失职为由,直接免除了他们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