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丞相回府
张氏很快就被两个妯娌给拦住了,并且强拉硬拽给拽回了院中。
这时,王嬷嬷突然疯跑出来,扯着嗓门喊道:“夫人,不好了,小姐快不行了。”
“您快进来看看吧。”
“什么……”张氏吓得腿一软,噗通一下摔倒在地。
王嬷嬷急忙将她扶起,两人跌跌撞撞毁了房间。
张氏一头冲进房间,发现韩芷焉的气息已经很微弱了,她的手吓得直哆嗦。
“郎中……快去请郎中……”
“呜呜呜……快去请郎中……”张氏抱着韩芷焉无助的哭着。
王嬷嬷又焦急又无奈的哭道:“呜呜呜……老奴也想去喊郎中,可是族长他们拦着不让。”
“呜呜呜……他们这是要害死我的女儿呀……”
“相爷呢,相爷怎么还不回来……”
“他是想等女儿死了再回来吗?”张氏哭的泣不成声。
王嬷嬷哭着说道:“夫人……现在不是哭的时候,赶快想办法救小姐才是关键啊。”
“呜呜呜……我可怜的女儿,都是娘没本事,都是娘救不了你……”
“你的那些叔叔伯伯一个个都想害你,他们宁可眼睁睁的看着你死,也不愿意找郎中过来救你。”
“若是你真有个三长两短,以后做鬼也不要放过他们。”
大伯母开口说道:“弟妹,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焉儿自己做了不要脸的事,也是她自己撞墙寻了短见,怎么反倒怪罪到我们头上了?”
“难道你女儿死了,也要看着我们女儿死了才甘心吗?”
“滚开……你个狠心的女人,早晚有昨天你们要不得好死,你们的女儿也没好下场……”
张氏骂完妯娌之后,又突然跪在族长面前,苦苦哀求:“族长,求您开恩就让我去请郎中来吧……”
“纵然她有千般错,她也是您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呀,您真的忍心她去死吗?”
“呜呜呜,焉儿可是相爷最疼爱的女儿,你们真的要这样逼死她吗?”
“你们就不怕相爷回来质问你们吗?”
“更何况我家焉儿是被人陷害的,她从小最是乖巧听话,安分守己,一直都是咱们韩家的骄傲。”
“现在突然出了这种事,难道你们这些做长辈的就不用脑子想想吗?”
“二嫂,即便焉儿是被人陷害的,但是事情已经出来了,现在不管追究谁的错,也挽回不了焉儿的名声了,她的一生终究的毁了。”
“就算她活了下来,也是被武陵王休妻的命。”
“说不定这个韩家还会因为她这件丑事遭殃,武陵王是什么人呀,那是皇帝捧在眼珠子上的人,焉儿给他戴了绿帽,这不是在赤裸裸的打王爷的脸吗?”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焉儿抬出去,说她是妓院勾栏里过来闹事的妓女,将她扔在乱葬岗上。”
“反正百姓们现在还不知道她就是韩府嫡女,这样做既能保全韩家的掩面,也能保住武陵王的颜面。”
“等人群散了之后,再去乱葬岗将焉儿抬回府中,找郎中过来医治。”
张氏听着老三妯娌的话,气的浑身颤抖,猛地扑了上去要去抓花她的脸。
“你个杀千刀的贱人,你跟我家焉儿到底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恨,才能想出这样的办法逼死她?”
“我跟你拼了,你个不要脸的贱人。”张氏简直气疯了,抓着弟媳的头发一通乱挠。
就在这时王嬷嬷突然尖着嗓子喊道:“相爷回来,相爷回来了!”
张氏浑身一颤,立刻冲了上去,扑到韩相怀里哭的泣不成声。
“呜呜呜……老爷,你快救救焉儿……快救救她……”
“焉儿快被他们逼死了。”
“呜呜呜……你要为你的女儿做主,否的她死也不会瞑目的……”
韩相急匆匆的去了张氏的屋子,看着韩芷焉躺在床上满头是血,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心中一阵心疼。
虽然韩芷焉出了这样的事丢了整个韩家的脸,但这毕竟是他最疼爱的女儿,也是他最骄傲的女儿。
他就算再狠心,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去死。
“呜呜呜……老爷,焉儿已经快没气息了,你快去请郎中救救她……”
张氏跪在地上不停的哭喊,但是韩相却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
他没有派人去找郎中,而是推开众人急忙去了书房,拿了一样东西又急匆匆的回到张氏的住处。
张氏看着他从瓷瓶里倒出一颗金色的药丸,紧张的问道:“老爷你给焉儿吃的什么?”
“这是皇上之前赏赐的续命丹,可以续命十二个时辰。”
“谢天谢地,皇帝赏赐的定然是好东西。”
“焉儿已经吃了续命丹,你快派人去请郎中,或者叫御医也行。”
“胡闹,你还嫌韩家不够丢人吗?”
“还想把脸丢到皇宫不成?”
“呜呜呜……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难道看着焉儿十二个时辰之后死了,你才开心?”
“呜呜呜,天底下哪有你这般狠毒的父亲。”
“为今之计只有对外面的百姓说,她就是妓院过来闹事的女子,绝对不能承认她是韩家的女儿。”
张氏还没说话,老三媳妇又说:“相爷,我刚刚就是这样说的。”
“对外宣称焉儿已经死了,然后将她扔去乱葬岗,那地方晦气的很,就算白百姓们喜欢看热闹也不会在乱葬岗逗留许久,等的到也夜深人静的事情,咱们在把人偷偷接回来给她医治。”
“反正您已经给她吃了续命丹,能帮她续命十二个时辰,不怕她中途断……出什么意外。”
老三媳妇刚说完,族长便发话了,开口说道:“我看山媳妇这办法可行,这样既保住了韩家的颜面,也保住了武陵王的颜面。”
“武陵王可是咱们得罪不起的人啊,你可要想清楚了。”
“若是现在把这件事压下去,等王爷回来还好和他交代。”
“否则,整个韩家面临的可就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