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义胆忠肝
白天行动是十分危险的,邵飞决定找一处十分隐蔽的地方先安顿下来,晚上行动。他知道南京有一处安全区(难民区),是受到国际公约限制的地方,日军不会轻易在那里展开杀戮,于是决定晚上去那里,也许在那能找到孙元良师长。
13日,南京最乱的地方当属挹江门和下关渡口。
12日5时,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后,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然而,他所制订的撤退计划毫无可行性,并且根本就没有安排撤退船只,并且在撤退安排上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甚至也没有人通知担任督战任务的第36师。
结果,第36师为了阻止国军各部队撤退,双方还生了冲突,导致形式更加混乱。
有些将领接到撤退命令后擅自脱离自己的部队,自己现行逃跑。他们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
如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
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们逃走时,底下的团长还在外围和日军战斗,一直到12日晚8点半,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直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
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藻12日下午逃走时,也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直到12日傍晚261旅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明白了一切,但为时已晚。
36师师长宋希濂的部队撤退时,居然下令关城门。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抡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无数。36师过江后,宋希濂竟然下令烧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的死活。
以上种种直接导致了几万国军士兵滞留下关渡口以及南京城内,最后遭至日军全部屠杀的惨剧。
“我誓于南京共存亡!”
比起那些逃跑的将军,国民革命军6军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萧山令,其人格魅力更显的光芒耀眼。他身兼六职,明则风光,实则无奈。以他的高职,完全可以先行离开南京,然而他毅然而然的决定留下,与南京共存亡。
接到撤退命令后,萧山令想的不是如何逃跑,而是如何用自己现有的兵力拖住日军,为大部队渡江争取时间。
萧山令为了鼓舞士气,对手下的官兵凛然说道:“现形势已乱,各自只顾逃命,满城皆游勇散兵,不听指挥,军心民心以无法稳定。守土卫国是军人的职责,我等应尽忠报国,笑卧沙场,死守南京!”
随后,萧山令命令宪兵增筑南京城内街垒工事,准备巷战,并激励宪兵与南京共存亡。他又带领部下将市政府所有机密档案烧毁。一切处置完后,他立即率领剩下的4oo余名宪兵和警察阻击日军。
13日,南京的几个城门皆被攻陷,大批日军企图沿中华路北上,向鼓楼、挹江门突进,在经过中华路商业街时,潜藏在商铺内的军人、宪兵、警察向日军开火重创了日军。日军十分恼怒,在大街上架起山炮向商铺猛轰。
整个南京城在烈焰中颤抖。市民们伏在家中忍受着惊恐与未知命运的煎熬。蜷缩在寒冬马路上的是无家可归的难民,以及从前方阵地上撤下来的痛苦呻吟无助的伤兵。
萧山令带领宪兵和警察节节抵抗,收拢人员,开始向下关撤退。
来到下关渡口,萧山令未现一条船只,有的只是成千山万的散兵和难民在无助、绝望中等待那不可能到来的生命之船。
萧山令立即组织宪兵、警察、散兵展开自救。扎木排,寻门板、圆木等渡江。
部下扎好一只牢固的木筏,一名军官走到萧山令面前:“长官,木筏扎好了,你先上。”
萧山令听完十分恼怒,斥责道:“上什么上!那么多百姓还没走,我岂能偷生!”
军官有点无奈,几次把他抬上筏子,他几次都跳了下来,继续回到岸上指挥百姓疏散撤离。
“轰!”“哒哒哒”“砰!”密集的炮声、机枪声、步枪声逐一而来。日军多路开始包抄下关渡口,激战再起。
萧山令立即指挥宪兵和警察部队在江边狙击,掩护渡口的平民继续撤退。
“杀啊!舍生报国,誓杀敌寇!”
萧山令带领将士在下关与日军展开肉搏血战。将军无畏,士兵自当英勇,上千人在萧山令的带领下反复冲杀。但因数日战斗,体力不支,周围的军警伤亡惨重。
大批日军水6夹攻,朝前方疯狂残忍扫射,数万军民惨死江边,浮漂遍野,硬是将半个长江水染成了红色。
萧山令见状,双眼冒火,率部继续战斗。所有人都知道,此乃他们的致死之地,以无生路,故而决死应战,敌人每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双方激战5个小时之久,终因众寡悬殊,背水无援,数千将士壮烈牺牲江边。
“授命拱卫都,防守无方,无以对党国,杀敌不力,无以对金陵老小,贪生怕死,俯称奴,何脸见江东父老!”
站在水中的萧山令不愿被俘受辱,决绝地将手枪对准自已。“砰!”一声枪响,萧山令将军倒在了已是赤红的江水里。萧山令大义凛然,血染金陵,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
敦诗笃礼,义胆忠肝,气吞暴日,名并钟山。
萧山令将军以身殉国,也宣告了南京保卫战的结束。南京并非不战而陷,日军围城时,无数英烈用血肉之躯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血染沙场,寸土必争。
(ps: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能被遗忘!)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小说站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