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梦回长安
这人既然这样做,或许是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身份,这样解释起来的话倒也合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多半他此次回京是刚到,而且还是偷偷回来的。
太子李建成虽然折了一臂,齐王李元吉殒命河东之后,太子一脉在军中的实力大打折扣,而这事李建成未必没有责任。
李氏四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李元吉有几分能耐李世民不可能不清楚,而李元吉出兵河北,准备去讨伐窦建德他也是清楚的,甚至他的麾下还有细作探知到了窦建德那边的安排,或许早就已经知道了窦建德的打算,但是他在关键的时候却出兵缓慢,等到李元吉在前方兵败之后,这才慢吞吞的带兵去击败了那宋金刚,占领了太原,虽说李元吉的死跟宋金刚也有很大的关系,李世民的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李元吉报了仇,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恐怕就是去抢地盘的,宋金刚兵少将寡,根本不是精锐的唐军的对手,而他轻而易举的占领了*{}{}
m.35zww.n
e
t*太原及河东的大片地区,极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势力。
这一点相比******的人甚至是李渊都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而最后李密跟窦建德联手向关中进军的时候,正是在太子一派人的坚持之下,李渊才会连发上十道圣旨,让李世民撤军,太子在这一点上实际上是利用而李渊的心思,为自己的党争扳回来了一局。
李渊是上位者,他不希望大唐的根基受到动摇,而大唐的根基在哪里?
很显然就在关中,而李世民的这支部队虽然有些脱离他的管控,但是这支不低是目前维护大唐统治的基石,他们一定不能有事,而河东的局势当时已经很不好了,窦建德刘黑闼的军队都已经快要完成对李世民的包围,就算是自己的次子和四子能征善战,李渊还是不想让他们冒险,因为一旦他们败了,那大唐的屏障也就没了,虽然河东之地丢了很可惜,但是只要保存了自己的实力,那么将来还是能够夺回来的。
而对于太子李建成而言,他考虑的就是不能让李世民吞下这一块肥肉,河东之地丢了对李建成的打击很大,所以他更加不可能让李世民舒舒服服的吞下去,于是这才在李渊面前旁敲侧击,鼓动李渊给李世民下旨,最后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
李世民如今的处境其实是很不妙的,当初他率军准备进京的时候,就是李密的隋军到来解了围,那一次是刘文静的算计,算计着宇文化及回来偷袭隋军,他们谋划的是洛阳,但是只可惜最后功败垂成,计谋没有得逞,反而是让李渊李世民父子之间心生间隙,这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隐患。
这些大局刘志以前就知道,在河东的时候,尤其是在太原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过,如果他是李世民的话,他要如何破局,眼下李世民拥有最强横的实力,但是李建成却站住了道义上的制高点,而且身边的人脉也比李世民要丰厚,而且李世民不能直接翻脸,因为这个时候外面还有强敌环绕,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办法的话,那大概就要看李世民跟李渊父子之间的隔阂能不能消除了。
三人在小院住了下来,前几天李世民还会过来跟刘志说说话,带他在府中走走转转,只是没有出府,而之后他或许是有很多事情要忙,便没有自己过来,而是让府中的管家安排了人手带他们游玩长安。
刘志心中明白,这李世民多半是不敢公然在大街上抛头露面,怕被太子一脉的人发现了行踪,这个时候的京兆尹还是李建成的地盘,李世民在这里讨不到便宜。
原本刘志一直以为长安城的规模没有洛阳城大,因为杨广放弃长安城选择洛阳定都,不仅是因为他为了摆脱关陇贵族,而且还有洛阳城更新,更安全,更能彰显他的文治武功这几点在里面。
洛阳城他当初去过,还顺便帮了守城的小越王杨侗一把,这个时候当初的越王已经成了大隋的皇帝,但愿他不是隋朝最后的一个皇帝。
洛阳城的规模和宏伟的建筑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定鼎门、应天门还是紫微宫、九州池都令人目瞪口呆,定鼎大街的笔直和宽广、紫微宫和天堂的金碧辉煌,都让人为之震撼,整个城市被四纵四横的几条大街和数十条笔直的小街道分割成了一片一片,非常规整的区域,即便是后世布局最好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上面都比不上洛阳城的规划。
而且不仅是看得见的好处,杨素在修建洛阳城的时候,对于洛阳的地下排水、疏通都十分的重视,洛阳城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后世动不动就出现在大城市的看海,在隋唐时期是很难出现的,这一点上,古人的智慧是真的不能小觑。
而长安城跟洛阳城却又有不同,和洛阳城的朝气蓬勃不同,长安城多了一份厚重,承载着西汉两百多年的历史,加上南北朝风风雨雨的洗礼,长安城在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而整个城市虽然已经不是强汉时期的都城,甚至在位置上都有很大的偏差,但是那种深埋在关中百姓骨子里面的厚重和淳朴,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而且,长安城的规模和声势其实一点都不逊色于洛阳,虽然这两者真的不好区分到底谁大谁小,单纯比较大小好像也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而无论是长安城还是洛阳城,都有气势恢宏,布局规整这些特点。
不过这个时候的长安城,缺少了盛唐烟云的哪一种滋味。
连年的战乱兵祸,对于关中的打击其实很严重,杨广为了避免如同当年的六镇之乱一样的情况发生,对于关陇贵族的势力非常的忌惮,甚至不惜迁都洛阳来削弱关陇贵族的影响。
但是自古以来关中子弟皆以尚武能战著称,三秦之地自古就是出产合格兵士的地方,如此一来,隋军之中几乎各个位置都有关陇贵族的身影,这对于杨广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开始逐渐的倚重河东贵族,尤其是山东的那几个大族,如闻喜裴氏,清河崔氏等等贵族,以这些山东贵族来牵制诸如宇文家族、元氏家族、独孤家族等等关中大族。
而之所以杨广这么忌惮山东大族,其实这跟他们杨家的出身有关。
杨广的父亲杨业本来就是关陇贵族的一份子,而北周被隋取代,正是杨业接着关陇贵族的实力才能走到这一步,最后统一了全国,他对关陇集团的力量十分的倚重,同时也非常的忌惮。
但是杨业毕竟是开国皇帝,他不好直接对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这些手下动手,但是他却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无论是杨勇还是杨广,他们都知道自己的最大敌人不是外敌,而是内部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的实力有多么的恐怖?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在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关陇集团无论是在朝堂上的官员还是在军队中的将领,都占据了大隋大半个天下,一旦这些人联合起来准备谋反,那么他们的实力将会非常的恐怖。
这就是杨广所担心的一点,他们是从关陇集团之中出来的,但是却更加害怕关陇集团里面会出现一个跟他们一样,有野心也有实力,同时也能够得到其他人支持的人,这样的人一旦出现,大隋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危机。
而杨广为了对付关陇集团,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迁都洛阳,任何朝代,定都的地方总是最有利的,因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是政策最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迁都洛阳之后,关陇集团的声势就会减弱不少,而且由于国家的中心东移,无论是对中原也好,对河北对山东也好,都是他们的机会,意味着他们可以填补关陇集团留下来的空缺。
第二件事情就是重视南方的发展,典型的代表就是江都等长江沿线地带以及京沪杭大运河这一带的发展,他有意将资源倾斜到南方去,因为六镇之乱之后所带来的后果非常的严重,整个北方甚至是到长江北部的荆襄地区都遭到战乱的破坏,而历朝历代的重心都在北方,北方遭到这样的战乱之后,梁国居然还派兵北伐,企图趁着北魏危急的时候巧取豪夺。
而杨广则干脆釜底抽薪,强行一步在南方布局,就算是日后北方乱了起来,他也不怕,带着军队躲到南方去,等到北方乱的足够了,再派兵北上收复失地,顺便剿灭关陇集团。
当然了这是最后也是最坏的打算,他并没有得以实现就已经被宇文化及给杀掉了。
后世很多人对杨广老财费力,又不讨好的征讨高句丽很不理解,这样的一块土地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出动几万精兵进攻即刻,犯不着倾举国之力进行东征,很多人都在后世分析的时候都将这理解为杨广企图借助战争来消耗关陇集团的实力,军队打仗必定会出现伤亡,尤其是他自己还出手干扰,军队伤亡更加惨重,那样的话他便可以趁势全部换上自己的力量进去,加入河北、山东以及江南等地的士族力量进去,将关陇集团的位置替换掉,这些事情和平时期不能做,因为动作太明显会被视为打压关陇集团,可能一下子就会被关陇集团识破,然后天下大乱。
但是在战时,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关陇集团身边没有足够的力量,军队都在他自己的手中,对断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整个三征高句丽期间,他几乎是不计伤亡的在进攻,前后损失了大量的士兵和将领,却万万没想到因为这样,整个大隋的国力被迅速的消耗一空,接着就爆发了眼中的农民起义,整个国家迅速的分崩离析。
防了一辈子的老虎,不想到头来却被一群狼给咬死了。
扯远了,此时的长安城是经历过隋乱的风波的,关陇贵族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那就是李唐。
不过关陇集团此时虽然出了力,给了李唐很大的助力,但是当李唐最近一直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的时候,他们心中其实也在观望,观望一下如果李唐不能成事的话,那么接下来要辅助谁会比较有胜算?
刘志可不管那么多,他此时只想尽快联系上琅琊阁在长安城之中的眼线。
他找了个理由将李世民府中的那个管事给打发了,自己此时来到了朱雀街一家名叫醉仙楼的酒馆。
这个酒楼不知道是不是日后李白在长安城经常去的那一家,不然的话为何李白这家伙总是喝的酩酊大醉,然后又被人成为诗仙呢?还是喝醉酒的诗仙。
醉仙楼的位置很不错,旁边就是国子监,不少学子很喜欢来这酒楼小饮一杯,或者是几人小聚议事。
方行天跟高君如今天也出来了,不过方行天知道他今天出来要去干什么,于是便提前带着高君如去了别的街市上玩耍。
国子监是隋朝设立的一种官办学府,其性质跟后世的大学差不多,或者说跟党校更加接近一些。
等到唐朝建立起来以后,李渊将国子监改名为修文馆,名字改了,但是性质没有变,依旧是全国最高学府,在唐朝实行科举制度之后,修文馆改名为弘文馆,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招生的对象依旧是贵族学士乃至寒门学士等。
而在十几年之后,唐高宗李世民又建立了崇文馆,这是属于东宫的学院,主要招生的对象也都是皇族众人,一般进入这里的老师便有可能在仕途上得到提升或者重用,这便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