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行为艺术
这时,传来一声充满磁性的叫喊:“大伙看这里!”
人群纷纷把目光转过去,看见十几米外,一个穿黑色卫衣戴口罩的年轻人,正向他们扬起手,手里举起一张苏楠的海报。
大概也是来声讨刘歆语的战友吧,几个青年马上打招呼,“哥们儿,赶紧的,这边集合。”
随后,眼前只有光,明明是白天,他们却感觉像身处不知名的虚空,因为那光让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淹没了这群人。
方铭中远距离释放了“葵”,盛开的光线刺入他们的双眼,造成短时间的眩晕和短期致盲效果,一群人东倒西歪,捂着眼睛乱叫。”妈妈,我害怕!”
“看不见了,谁闪我。”
“我看见了,是刚刚那个黑衣人闪我们。”
“毛黑衣人,我怎么没失忆?”
不少人手里的鸡蛋掉在地上,他们跌跌撞撞,姿势怪异,脚下是一片黄白蛋液。
很快,他们外边围了一圈人,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大家都以为这是什么行为艺术,或者集体快闪活动。
有聪明人悟性非凡,解释道:“这是群体行为艺术!听到没,黑衣人!他们在表演被黑衣人清除记忆的惨状,借此提醒大家,要珍惜过去的美好记忆……”
刘歆语走过人群,今天大门附近很热闹,一群人围着另一群人,大概是某明星粉丝的庆祝活动吧,中间的人大呼小叫,外边的人情绪欢快。
刘歆语没有停下来观察,径直走过人群。
这时,她似乎感觉到有人盯着她,看向侧面,只看到一个有点熟悉的黑衣背影,边走边把手里的纸团扔进垃圾箱。
方铭不理会艾恩的质疑,“你为什么不去邀功获得好感?”
方铭回答:“这种小事,没必要说。”
“……真是死要面子,等你能量耗费完了,看你还耍不耍酷。”
自己能吸收的好感,情感波动必须超过30点,大概比人们常说的激情还要难。对大多数人,30点是难以逾越的界线。
哪怕是亲密的恋人,激情也只在某些瞬间才会出现。方铭回忆自己见过的恋人,即使优质恋人之间,能做到二分激情,五分平淡,三分冲突,就算不错了。当然,或许自己接触的人有限吧。
强烈的情感,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比如,一见钟情的瞬间,脱离嘈杂城市的浪漫场景,贴心的礼物,关键时刻的精神和物质支持。很多情侣终其一生,或许产生激情的瞬间也只是个位数。
套用某位哲学家的话:大多数恋情就是大量的苦闷时光,偶尔穿插一点浪漫温情的插曲。
方铭自问,自己这样的重度冷漠症,怎样让人产生激情?和戚晴一起生活这两天,她虽然温柔有加,并没有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情感。
“理所当然,世上没有不劳而获,你挑逗过她吗?献过殷勤吗?
此外,在戚晴眼中,你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对象。没有女孩会对这样的人产生激情。”艾恩回答。
没错,他也觉得戚晴的关心过于无微不至,说话总是小心翼翼,似乎担心哪句话会刺痛自己,完全误解了自己。
自己该怎么让戚晴明白这一点?方铭想要自己静一静。
他打通戚晴的电话,“我要晚点回去,不用准备我的饭了,有朋友约我。”
戚晴说:“好的,在外边玩的开心。”
挂上电话,戚晴的脸色变得凝重。
在戚晴看来,方铭从前的表现还可以理解为自闭、孤僻,一年前,当他拒绝和自己见面,戚晴就觉得不对劲了。这一年间,好几次,她偷偷在他公司和住处附近观察他,还拜托戚国海调查他的工作情况。
结论是:工作之外,他几乎没有朋友,很少社交,很少有愉悦感,对外界不感兴趣,这种种症状,符合典型的重度抑郁症,这样的人容易轻生。
从那时起,戚晴就开始留意他的动向。
当末日预告出现后,戚晴约方铭见面,得知方铭也是知情者,依然确信了这一点:方铭显的如此平静、对末日无动于衷,只有不在意生命的人才会这样吧。
所以,戚晴搬进了方铭家,这两天,她甚至悄悄对方铭释放了几次心理安抚异能。尽管如此,方铭还是没有什么喜悦之情。
所以,当方铭说不回家的时候,戚晴马上启动了她的应急预案。
一个冷漠的抑郁症患者,同住这三天,她没有看到他和谁联系过,这时候突然要见朋友,戚晴越想越担心。
方铭确实没有朋友,他只是想散散步,想想怎么消除误会,随便吃点什么再回家。
从电视台向南走,穿过一条总是拥堵的马路,就到了燕都有名的美食街,各种特色美味应有尽有。这里,方铭被游荡的乞丐拦住,
“帮帮我吧。”这是一位老人,年纪很大、面孔黧黑,穿着看不清颜色的衣服。
方铭随手掏出十元,老人点头说了声谢谢。
意识之中,艾恩有点惊讶的说:“他竟然对你产生了16点感激之情,或许你的眼神没有鄙夷,没有不耐,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感觉不一样。”
一家人气很高的店前,坐着一二十个等座的客人。
有人叫方铭的名字,在等位的人群中,方铭看到了公司的几位同事,范总监也在。
同事们纷纷打招呼,对这个交流不多的前同事,他们印象一般,只是方铭临走前为大家出了口气,所以同事们倒不排斥。
方铭点点头,径直向前走,一位同事拉住他说,他们来这吃饭,庆祝拿下一个大客户,邀请方铭也加入。
范总监不冷不热的说:“没工作就是不一样,真悠闲。”
方铭没有回答,他也不打算加入。
此刻,他看见一个瘦小男人晃晃悠悠穿过人群,范总监身旁椅子上的手包瞬间消失,男人的动作非常隐蔽。
方铭指了指,他们反应还算及时,几位同事起身去追,差点揪住那人的衬衫。那人像泥鳅一样滑溜,几人先后跑进路东边的一条胡同。
旁边的服务员说,“这下跑不掉了,小偷这是慌不择路了,选了条死胡同。”
不一会,同事们悻悻的回来,范总监气急败坏的打电话报警。原来,追进胡同之后,小偷消失不见了。
前后脚进的胡同,人居然不见了,而胡同里的高墙足有三米多高,就算是能爬上去,也不会瞬间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