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7章
“朝鲜才换了新国王,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新国王是由我们扶持上位,而且我国在朝鲜有很多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产业项目,皇太极如果不想招惹我们,那再对朝鲜大举出兵的可能性就已经不大了。”颜楚杰分析道:“倒是大明比较危险,正如老陶刚才的分析,满清应该已经看出了大明与我国之间的隔阂,所以才用停战和谈这种手段来剥离我国与大明之间的关系。”
“停战对我国有利,对大明不利,所以实际上在两头角力的还是大明和满清,而我们只是中间的跷跷板。”陶东来接着颜楚杰的话头道:“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从两头争取到更多利益的同时,也要设法让局面继续保持平衡,不能让其中一方轻易占到上风。”
“这碗水可不是那么容易能端平的。”宁崎若有所思地应道:“现在北方的形势已经跟原本的历史有了比较明显的出入,满清从海外得到了更先进的兵工技术,这可能使得清军的实力会得到很快的增长。大明……还能不能撑得住,不好说啊!”
颜楚杰冷哼了一声道:“人不自救,天也难佑。大明也知道只要找我们求助就有翻盘的机会,可他们就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你能怎么办?”
对于大明在这次被满清入侵过程中的表现,海汉方面可谓是极其失望,大明既没有组织起像样的防御,也没有及时向海汉请求援助,整个抵抗过程简直就是一团糟。即便海汉很难出兵深入内地与清军主力在正面战场上对抗,但如果大明早些出声求援,海汉完全可以组织武装舰队从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在清军渡河地区对其实施打击。如果时机得当,说不定就能吓阻清军的渡河行动,保住黄河南岸的济南城。
但实际上直到清军绕过京师逼近山东,海汉才知道大明在北方部署的防御措施已经全部告破,无法再阻止清军的肆虐。但即便如此大明也没有作出任何向海汉求援的表态,这从侧面也反应出大明对海汉的顾忌之深,恐怕并不亚于对满清的敌意。
大明不开口求助,海汉自然也很难主动出兵介入。这些交战地区距离海汉军事基地都有数百里之遥?而且多在内陆,如果得不到大明的全力配合?海汉也绝对不会派出自家精锐去这种环境冒险。但只要这样的大规模入侵再多来几次,大明还是如此羸弱无力,满清大概就会真正意识到自己取代大明统治天下的可能性。
“问题难就难在这里,就算我们肯向大明提供某种形式的军事援助,但大明却未必愿意接受。”陶东来对颜楚杰的话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我们暂时还无法确认大明的态度?但我个人也觉得不容乐观。”
如果大明不愿妥协?那么海汉想通过炒作停战和谈来从大明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就很难了。但大明可以破罐子破摔,而海汉出于自身发展的考量?却又不能坐视大明在满清铁蹄下覆灭,还得想方设法扶助大明维持统治才行。
陶东来接着说道:“所以我们现在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向大明施加压力,务必要引起他们对满清态度转变这件事的重视,要让他们意识到一旦我国与满清停战?那大明将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处境!”
会议室里沉默了一阵?才又听到宁崎的声音:“这可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那就算装?也得先装个样子给大明看看才行?得让大明朝堂上那些人意识到,我们是真的会跟满清坐下来谈判停战的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能得让王汤姆去金州主持谈判的事情才行。”顾凯补充道:“由汤姆出面代表执委会?也更名正言顺一些。”
王汤姆的身份不仅是军方大佬?同时也是执委会的现任执委中?唯一一个身在北方的人?从朝鲜赶去金州也无需太多时日。如果接下来要以执委会的名义的跟满清展开谈判,那的确是由王汤姆出面更正式一些。
“但如果大明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也要跟我们展开高级别的对话,那王汤姆一个人在金州能不能应付过来?”白克思对此提出了质疑。
当然他所质疑的并不是王汤姆的军事素质,而是王汤姆是否有足够的外交手腕来同时对付满清和大明?不仅要从谈判对手那里为海汉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且还要让东北亚地区继续维持海汉所需的那种微妙平衡。
颜楚杰立刻替自己的同僚辩解道:“各位不要忘了?当初我国与朝鲜所签署的结盟协议,就是王汤姆亲自去汉城谈下来的,他可不是外交门外汉。而且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具体状况,我想在座的人也没有谁能比他了解得更为透彻,如果连他都不能胜任,那在座还有谁能负责这项工作?”
当初海汉与朝鲜签署结盟协议可并不算是一帆风顺,王汤姆去的时候带上了北方舰队的大部分战船,在汉城外的汉江上向朝鲜人展示了一番实力,才顺顺当当把这事谈妥了。要说这里面有多少外交手段,其实也未必,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海汉展示出来的强大武力。
而此次要跟满清和大明在谈判桌上周旋,最后能谈成什么样,恐怕还是要着落在军事实力上。颜楚杰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想让执委会再另行派人去北方负责此事,免得抢了军方的风头。
当然了,要长时间离开环境舒适的三亚,乘船去几千里之外的辽东处理并不轻松的外交谈判,还要为谈判结果承担责任,这种吃力的差事也的确很难有人愿意主动承担。所以颜楚杰发话之后,当下也没有其他人再质疑负责谈判的人选了。
但确定负责谈判工作的人选仅仅只是第一步,制定谈判策略才是真正的难题。由于目前尚无法确定大明的态度,执委会也很难下达一些具体的指令,只能先制定一个大致的谈判方向和条件框架,由负责此事的官员自行掌握尺度和时机。为了保证行事周全,且有他人监督实施过程,执委会打算让身在北方的其他几名高官也加入到这个计划中来,
目前海汉在北方的高官除了王汤姆之外,还有钱天敦、陈一鑫、郝万清三人。除了隶属安全部的郝万清之外,另外三人都是经验丰富且熟悉北方状况的军方高级将领,可以说这个阵容基本上就是代表了军方的意志。但陈一鑫和钱天敦是先后接见了满清使者,对于此事的来龙去脉比较了解,而郝万清是情报官员,这样的大事自然也不容缺席,所以让另外三人加入其中倒也不会太突兀。
但明眼人看到这个阵容,就不难联想到海汉目前对海外殖民地的统治方式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偏向,即距离海南岛较远的海外殖民地,几乎都是处于军方将领的管理之下,而往往缺乏负责行政、民政、商贸、文教等事务的高官在当地主持政务。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倒并非军方把持权力,不肯让执委会委派文官到当地执政,而是因为穿越者的群体中愿意长期到海外发展的人实在太少,也只有军方的这些高级将领比较有冲劲和责任感,愿意常年在外带兵征战,开疆拓土。
绝大多数穿越者在当初参加行动的时候都是怀着各种雄心壮志,十个人里边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想着要在这个时代成为某个地区的统治者。但当他们真正来到这个时空之后,才慢慢意识到很多目标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往往远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凡夫俗子也并不是换个环境就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无论他们换到怎样的环境中,最终也还是只能当个普通人罢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即便这部分参透命运的人不用打拼,他们也可以在这个时空享受到穿越带来的红利,毫不费力地拥有上等人的生活,顺利地娶妻生子当个无忧无虑的富家翁。他们或许在三亚担任一些可有可无的职务,或许在海南岛某地管理着一个人口不多的城镇,总之有一份混日子的工作,每年休假的时候可以去安南的下龙湾或是大明广州城玩一玩。
但要让这些人离开海南岛去外地发展,他们往往会拒绝这样的调派,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这个时空里生活状态最接近二十一世纪的地方,也就只有三亚了。而在海南岛之外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与他们的生活习惯相差了几百年的世界。虽然在海外殖民地也可以过着很优越的人上人生活,但在他们看来社会环境终究与三亚相提并论,因为很可能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内都不会有和“同类”当面交流的机会。
这并不是穿越者群体中的个别现象,甚至在执委会这样的高层机构中,也慢慢有人出现了类似的心态。留在三亚才能生活在穿越者的群体当中,而离开这里就意味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的过去,彻底融入这个时空的环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意志,很多人还是希望能保留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海南岛享受衣食无忧的安稳日子。
愿意远赴海外发展的穿越者越来越少,执委会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总不能强行分派驻外任务,把自己人当作罪犯来发配。而真正尝到在海外发展甜头的,基本上也只有以军方将领为主的特殊群体,他们当然也不会主动要求执委会派人来分享自己的权力,于是时间一长,慢慢就变成了当下这种古怪的局面。
所以如今处理海外的事务,执委会往往也只能倚重军方的力量,原因无他,因为当地往往就只有军方的高层官员,不交给军方还能怎么办。像这次北方出现如此重大的局势变化,执委会同样只能是将差事交给军方负责。好在还有个郝万清留在北方,多少能在谈判过程中起到一些监管的作用。
执委会当然也不会对这种不好的趋势听之任之,所以当前也在想方设法,从穿越众内部挖掘潜力,试图多培养一些具备执政能力的人,然后送他们前往海外任职。只是截止目前,这样的努力似乎还没有见到有什么明显的成效。
有关满清尝试寻求停战和谈的消息,目前仍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高级机密,市面上没有丝毫的风声。不过关于清军过去这几个月在大明境内的劫掠行动,却已经登上了三亚的各种报纸,并且成为了近期民间的热门话题。
由于海汉的人口构成有一多半都是来自大明的移民,所以民间对大明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的舆论风向几乎都是恨铁不成钢,认为大明的抵抗表现太令人失望,堂堂天朝上国,竟然无力抵抗清军的入侵,要知道仅仅数年前,满清的前身还不过只是大明下辖的小小建州卫而已,那努尔哈赤建国称汗至今也才不过十多年而已,怎地形势发展如此之快,竟然已经被清军一举打过了黄河。
当然在指责大明的同时,舆论也普遍认为大明没有像朝鲜国一样及时向海汉求援,是其在清军面前一败涂地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