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这样聊天很尴尬

  库尔森是在实验室里得到了杰森的好消息。
  好消息是一个电话号码,这个速度远比预计的要快许多,也让库尔森欣喜若狂。这个世界人才永远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毫无疑问,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然库尔森并认为这篇论文所展现出的东西是一个人智慧的结晶,这个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在这方面浸淫极久的团队。但是那有什么关系?从这篇论文,库尔森可以得出结论,这位作者必然全程参与了研究,而且大概率就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
  搞定了韩文昌也就搞定了这个团队。
  作为IBM的首席科研官兼全球副总裁,库尔森有足够的权限把让他心动的人才挖到IBM旗下,为这家伟大的公司效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得到韩文昌电话后的第一时间,库尔森便离开了实验室,直接拨打了刚刚才得到的电话号码。
  至于时差?既然《科学》能够在这个时候联系上了韩文昌,并得到授权将联系方式交给他们,那么这足以证明这个家伙还在工作中。
  做研究的,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种事儿库尔森就常干,研发过程中攻克的每一个难题所带来的成就感,都是那么让人愉悦,这种清理下谁还会在乎休息这种事儿。困了累了,随便眯一下便也够了。
  在库尔森看来人本就不需要睡那么长的时间,对他来说每天能保持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便足够了,不需要更多了。
  “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话筒中传来的声音很年轻,让库尔森很惊异,不过让他开心的是,对方的英语口语能力很强,很标准的官方口音,这让两人的交流完全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你好,你可以叫我库尔森,我的朋友们都这么叫我,我想之前《科学》杂志的主编应该联系过你,韩先生,自我介绍一下,我是IBM研发中心首席科研官,认识你很高兴。”库尔森自报家门。
  “哦,库尔森,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请问您找我是有什么事儿吗?”韩文昌明知故问道。
  “我对你的那篇论文很感兴趣。很显然,你们的团队在进行跟我们差不多的研究。显然,我们都明白巨磁阻磁头技术未来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有多么广阔。虽然你们的研究跟我们的研究相比,还有一定得差距,但是考虑到你在华夏,你们用于研究的设备跟接触到的最新资讯,远远无法跟我们相比,所以我还是对你们的成绩,尤其是那篇论文所展现出的东西,表示肯定。所以我在此向你们的团队发出邀请,请问你们是否愿意加入我们IBM呢?”
  库尔森声情并茂的说着,当然这跟他在研究中心跟杰森说的完全不同。
  这是可以理解的,征召人才很多时候其实跟做生意没什么两样,无非是坐地起价就地还钱。库尔森当然不可能把韩文昌的团队说的那么重要,不止是面子问题,把对方捧的太高,万一开出他无法接受的条件怎么办?
  当然,他绝对想不到的是,韩文昌对IBM在巨磁阻技术商业化研究的进度非常清楚。他的说法只让韩文昌感觉好笑而已。
  “这样么?库尔森先生,实际上就我个人看来对于巨磁阻磁头的理解,我绝对站在世界上最高的位置。比如据我所知,现在还没有哪家研究机构攻克了自旋阀结构问题。我甚至怀疑IBM是否已经设计完成了巨磁阻硬盘的设计结构。”韩文昌毫不留情拆穿了库尔森的话。
  “嗯?”库尔森愣住了,这个神奇而年轻的东方人,竟然一口拆穿了他的谎言?
  要知道IBM可是最早研究这项技术的机构,而且得到了很多支持,正如他所说的那样,IBM拥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研究设备,充足的研发资金,聚集了世界上几乎最顶尖的人才。
  但是他却被一个华夏的年轻人拆穿了,这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
  当然,作为一个集团高管,库尔森当然不会因为韩文昌一句话便露出马脚,更别提这还是在电话中,虽然脸上现出震惊的神情,但是说出的话却更显高傲了:“哦,年轻人,好吧,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毕竟你的声音听起来并不大。”
  “我希望你首先弄明白一个问题,你对我们的研究一无所知。我们的成果也从来不会对外发表,更不会像你一样大张旗鼓的把论文投递到《科学》去。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们对这项技术的研究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至于你刚才那两个问题,我很想像你证明我们早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你应该明白,这些技术属于技术机密,我不可能为了向你证明而将这些秘密摆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个通透,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是同行。但是,如果你可以加入我们,那么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你可以参与我们的研究,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得到所有这些答案。”
  如果换了一个人说不定就得被库尔森这番话给说服了。
  一般人谁会去质疑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呢?
  但是韩文昌显然不在此列。
  “好吧,库尔森先生,既然您这么说,看来我们就没得谈了。不如这样,我们可以打个赌,看你们跟我们谁先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使用了巨磁阻磁头的硬盘,标准就订在30G!一块30G的硬盘,现在的磁头技术根本无法达到。怎么样?”韩文昌没有在废话,直接在电话中发出了挑战。
  当然,如果库尔森真的接受挑战,那么IBM肯定会赢的。
  因为韩文昌只知道理论暂时还没有任何能力真的进行实验室试验来制造这东西。
  正如库尔森所说的,这涉及到设备、材料、人才等等……
  但是库尔森不知道啊。
  实际上从看到韩文昌的论文那一刻开始,库尔森就已经认为韩文昌代表了一个实验室的团队,这个团队已经在这项技术上进行了很久的研究。而且很多研究思路跟他们不谋而合,却走在了前面。
  这就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