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远走 二

  他从大夫所指的北方走了十几天,沿途逢人就问有没有见过一个叫小木的孩子。
  人们只是摇摇头,也许乱世的人不愿多管闲事,也许他们真的不知道。
  两人就像在茫茫大海里被淹没的沙子,曾经短暂的相逢不过是几辈子攒下的一点点缘分,被浪花一卷,一个仍在漆黑的海底,一个被拍上了岸,注定再无重逢之日。
  汤剑离也好,许国和卫国的仇恨也好,那些往事现在变得都不重要,寻找小木才是叶雨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机会如砂粒一样的渺小,叶雨的征程仍然前行。
  随着无数个被他问过的人摇头,他的脚步慢了下来,眼神中那种急躁和焦虑正逐渐退去。
  随之代替的是一股深不见底的恨意,对那个大夫和人贩的恨,对逼死汤剑离的恨,对自己的恨。
  他打算回去杀了大夫,当他踢开那个医馆的门时,才发现这里已空无一人,大夫已不知去向。
  后来人们告诉他,大夫在不久前离开了,去了别的地方谋生。
  那天夜里叶雨喝醉了,就在小木消失的那个客栈里喝醉的,尽管他不断咳血,也没有停下酒杯的意思。
  烈酒混着血水划过他喉咙那一刻的折磨,仿佛可以稍稍缓解灵魂上的痛楚。
  酒能让人随时结束,却永远无法解脱。
  第二天醒来,叶雨又和昨日一样踏上征程,这一次他向南走。
  路上,他碰见了一位老僧,白眉白须,从他年轻穿到现在的僧袍上已满是补丁。
  叶雨和往常问路人那样问他:“老和尚,有没有见过一个叫小木的孩子。”
  老僧摇头:“未曾见过。”说完,他毕恭毕敬的行了一个佛礼。
  这发现刚才“老和尚”三个字有些失礼,叶雨也回了一个佛礼。
  “你找了多久?”
  “几个月。”
  “其实,我也在找一个人。”
  “找谁?”
  “我的师弟,我们失散了整整四年。”
  “对不住,这一路上我就见过你一个和尚。”
  “无妨,如果施主愿意,你我二人可以结伴而行一段。”
  于是叶雨便跟着他走。
  老僧所在的卫国寺庙被许国的士兵占领了,庙里只有他和他师弟两个和尚,就是在那次的变故中,他和师弟失散的。
  老僧用极其简短的描述说起自身经历时,语气和眼神里没有一点恨意,仿佛这一切是佛陀在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没有怨言,没有痛苦。
  他早已放下一切,已得解脱。
  叶雨并不理解,爱与恨本身就是两种无法分离的感情,没有恨,哪来的爱。
  只不过很多时候,爱像一副坚不可摧的铠甲将人包的严严实实,恨并没有消失,只是很隐秘的藏匿在连自己都无法看见的深处。
  老僧是这么回答叶雨的:“你说我什么都放下了,你觉得放下的是什么呢?”
  叶雨答不出来,老僧仍然执着于寻觅他的师弟,他并没有彻底放下尘世。
  “这世上你所见到的,没有哪个人可以真正放下,佛陀放不下普度众生,老衲放不下师弟。”
  “那你究竟放下的是什么?”
  “仇恨,痛苦和无常。”
  “你是怎么放下的。”
  “一日一月,照四天下,此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日月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宇宙有三千个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甚至是佛祖的慈悲,不过是三千大千世界里一粒尘埃,又何必为这一粒尘埃所苦呢?”
  “我悟到了。”
  “悟到什么?”
  “我应该放下仇恨。”
  他憎恨的人太多,那些人如泰山一样耸立在人间,没有某种力量可以铲走,他终其一生都难以复仇。
  那是一种凌驾在仇恨之上的仇恨。
  老僧看得出来,他说:“可你放不下。”
  “还请大师点化。”
  “拿起和放下是并存的,能拿起多少,就一定会放下多少,试着执念于某种在仇恨以外的事,也许此恨可得解脱。”
  “我应该拿起什么?”
  “你拿起了小木,寻她已经成为你此生的修行。”
  “你我都在寻人,他们也许改名换姓活在一个没人能找到的角落,甚至化成了尸骨,人间这么大,你我都懂,寻不到的。”
  “寻找,是为了不丢失自我。”
  两人分手前,叶雨毕恭毕敬的给老僧磕头,唤他大师。
  “大师,我真的害怕有一天,我还未寻到她,就已经放弃了。”
  “她是你的因,未必是你的果,寻到和寻不到都是缘,是因果。”老僧递给他一个小锦囊,道:“到了那时,你打开这个锦囊方可放弃。”
  老僧离去前,留给叶雨一段意味深藏的话。
  “欲度化世间众生,佛却说我是众生。
  一边求道,一边苦行。
  不求修得正果,只愿修得脱离众生。
  任狂风暴雨,任星辰来去。
  不为流言蜚语所动。
  不为因果无常所苦。
  大千不过是手中的尘埃。
  万物不过足下一草一木。
  未生的人,是归后的我。
  肉身归时,不忘初心所念。”
  这是老僧最后留给叶雨的话,他看着老僧灰色的背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不见,跪在地上的叶雨才站起身子,继续寻觅这因果。
  红尘就是个婊子,你本想将其忘记,她却会主动找上门来缠住你。
  叶雨经过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在经过城隍庙的时候,遇上了一个人,又把他拉回了乱世红尘。
  这个人是汤氏镖局的趟子手,叶雨认得他,他也认得叶雨。
  他告诉叶雨,汤剑离死后,他的追随者们并没有全部解散,还有一部分忠于汤剑离的镖师聚拢了起来,正在四处找寻镖局里流落江湖的镖师。
  这个人告诉叶雨,现在找到的镖师有五十几个,三天后的子时,在往此地向南三十里的一座山庙里聚会,有要事相商。
  叶雨问他是什么事,这个人说他也不知道,只知道领头的人是大镖头。
  大镖头是跟了汤剑离时间最久的人,每当汤剑离不在场时,他就是龙头大哥。他一身武艺有一半是汤剑离传授给他的,几十年下来,他几乎就快成为第二个汤剑离。
  大镖头也使枪,快意恩仇。
  汤老板在世时常常说,很多人都有左膀右臂,可我不需,我有大镖头就够了。
  人们不在乎大镖头的过去,因为此时的大镖头的的确确是一个光明磊落的男子汉,刚正不阿,也正因为如此,汤老板才很放心的在自己不在的情况下把镖局交给他打理。
  现在大镖头大张旗鼓的召集汤剑离旧部,想必一定有大事,叶雨经过简单的思考后,决定去赴此约。
  三天后的子时,孤零零的山庙里有火光,方圆数里内无人无户,选在这么隐蔽的地方聚会,也许真的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叶雨在山庙门口被人拦了下来,让叶雨出示腰牌。
  在颠沛流离中,叶雨的腰牌早已不知去向,幸好叶雨也为汤剑离做了几年事,有人认出了叶雨,这才让他进去。
  庙堂中间生着篝火,五六十人围着篝火站成一圈,都是叶雨熟悉的脸庞,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走镖的岁月。
  大镖头似乎一点变化都没有,走路依然虎虎生风,说话中气十足,跟每一个来的人打招呼,嘘寒问暖。
  他如一尊石像,挺拔的站在篝火前,手里握着的铁枪映着火光寒气逼人,红缨如火花在风中摇摆。
  他看见叶雨走进来,只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显得不太欢迎他。
  等手下告诉大镖头所有人都到齐后,大镖头中气十足的咳嗽了几声,众人便停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