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远天涯近
她面无表情,充耳不闻,只管耍酷向前走着。
又是这副面瘫的死样子……
估计这n
1次询问,又将以失败告终。
却听耳边响起干巴巴的声音,“哼,说了你也不知!终南山你可听说过?!”
“啊?!终南山?!!”活死人墓??您老莫非就是那传说中的……老龙女??
她鄙夷地斜我一眼,“兰者,衡兰芷若之兰也!”那眼神似乎在说:不出所料,你不仅没见识,竟连耳力也不行。
望天,南……兰……看来推广普通话还是很有必要的。
自那天把我带出来她就开始耍酷,原则上不主动与我说话,如果迫不得已说了也是言简意赅外加讽刺挖苦,本来还怀疑她是不是真要收我为徒,不过这错觉很快就被我打消掉,看她绝口不提教我功夫,甚至连一般的闲谈都没有,明显还是很讨厌我呢,可那又何必装出要收我为徒样子?想来是打算把我放在她眼皮底下,怕我脱离了她的掌控,万一我和李归鸿神不知鬼不觉的私奔了,岂不是让她“这些年的心血白费”?想通了这节我也就不磨她放我回家了,何必浪费口舌。
想到他,心里忍不住小怨了一下,居然还真让他师傅把我带走啊,居然还真没追来呢……
好吧,我知dào
古人基本上都是愚忠愚孝的,即便是在忠诚度较低的乱世,孝道仍为人们所推崇,象朱温的儿子那种牛x到弑父的毕竟是极少数(既然老爸先出手**,就谁也别说谁了……),对一般人来说。遵从父母、师傅之类的意愿是天经地义的,貌似那家伙也是这样呢,那天我就看出来了,他虽然对夺天下当皇帝没兴趣,但只要一提及“先人遗愿”什么的就不免犹豫起来,于是就被这老女人抓到死穴……
这在他家里是有传统地,话说他太爷爷李克用在弥留之际给了他爷爷李存勖三支箭。遗嘱是这样的:一支箭用于讨伐出尔反尔的燕王刘仁恭父子;二支用于教xùn
阳奉阴违、食言毁约的契丹领耶律阿保机;最后一支用于消灭李家的宿敌朱温。李克用的意思是如果儿子能把这三件事完成,他在九泉之下才能毫无牵挂。于是李存勖遵父亲遗命将这三支箭用锦囊盛起,供于祖庙,每逢出征便按顺序请出一支,随军为将士壮行助威。等班师凯旋回来,再送回祖庙供奉。后来李存勖还真完成了他老爸的这三个心愿,想必李克用可以含笑九泉了
看来他们李家地家风就是如此啊,而且这也符合社会传统道德标准,为世人所推崇。古人似乎对于了却先人遗愿极是看重。于是才会有“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类诗句吧。
叹。
想着心事,脚步不免就慢了下来,迎头撞上她谴责的回望。一路看只得紧走两步赶上去。
天天被她拖着赶路,是真的用走的,有天我实在忍不住,婉转建议她要不要买两匹马,结果她听了,两条淡眉毛一竖,拉起我施展轻功走了一个多时辰,看她足不沾地的样子。好不轻松,可那度正好是我地极致,也不知她怎么拿捏得那么恰倒好处,刚好让我咬牙努力才追得上,略松一口气都不行。偏生手腕被她握住,火辣辣的让人不得不跟着走。想装死都疼的装不得……恨呀,这是什么功夫,我也要学会了做女王欺负人终于切换到正常度,她面不改色气不长出的扔下一句:“下回再有游手怠惰之语,好逸恶劳之态,便如此法炮制!”
不就是走路嘛,健康的步行
呼吸无污染地空气纯天然的人生!有什么大不了的!连大丈夫都能屈能伸呢,我一个小女子,不妨也屈一下了……
幸亏我一直坚持体育锻炼(关起门在房里跳肚皮舞、在屋顶上锦衣夜行……),尤其每天打坐练功,体质还可以,要是普通闺秀,估计早就玉体横尸于半路了。
很阿Q地想到,总算没穿到以裹脚为美的时代,理论上裹脚出现于五代末年,也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南唐,不过裹脚的始作俑者(yo)娘,这时大约还没被李煜宠幸呢,裹脚之风还未兴起,若是到了后世,比如三寸金莲大行其道的明、清,象水沉烟这种官家小姐、大家闺秀,是铁定从小就要裹脚的!
抖,要是真穿到个香钩款款的肉身上,没人扶着颤颤巍巍走不出一丈远……天哪不敢想啊
这一路上,她对我爱搭不理,勉强说起话来也是满脸不耐烦,要不是我见过她对她徒弟们的说话方式,简直要怀疑她是故yì
在精神上折磨我呢,不过即便是也无妨,嘿嘿,她明显不知dào
我地心理素质赶小弥啊,越是这种情况下越不能输了人去,更何况这种事也不是我的死穴……
我只狡猾地叫她“前辈”,她也只字不提拜师之语,我很小人之心的揣测,不弄死我可能是因为已许诺了李归鸿,怕日后他回来不好交代?大约这种自诩为一代宗师、为人师表的人物不好意思言而无信吧,再或者留着我就是为了牵制他?这个猜测太阴险了,但很有可能啊!
算了,植物神经紊乱的女人是不能以常理论之地,都说“女人心,海底针”,我看这句前再加个“老”字就更精确了……我自娱自乐的想着,姑且调节一下枯燥地旅程。
我这也算是行走江湖了吧,尽管是被迫的,且方式比较另类。
一路上留心太阳的方向,只觉得有时是向东走,也有时向南,偶尔还有向西,汗。我并非路痴,但方向感也就是一般人的水准,是为了防我记路吗,哪用得着这么麻烦呢!
如此这样走了几日,无非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一日……来到一座大城镇。
农历七月末八月初的天气,白天还残留着暑热,而早晚已颇有秋意,金风飒飒,玉露泠泠。提醒着人们盛夏已逝。
正是日落时分,夕辉洒在宽阔的街道上,酒旗招幌在风里噗噜噜地飘摆,道路两侧客栈当铺、酒店分茶,一眼望不到头。看起来这里是个交通要镇,往来客商打尖住店,牵马推车。驴叫马嘶,好不热闹。
随她在街上走着,一路不断有店小二殷勤的迎上拉客,她挑了一家客栈进去,我抬头看,见门上挂了“云来老店”的牌匾。
要了二楼一间厢房,这几日住店都是在她的房里另加一张木榻,不知是为了节约银子还是为了怕我夜里跑掉。在这种时代。做徒弟的其实和为奴为婢是一样的,即便在师傅/主子的床前打地铺也很正常,夜里随时准bèi
端茶倒水听候使唤,虽说我并没正式拜师,不过“人质”只怕还不如徒弟呢……咳。本已经作好了视死如归地心理准bèi
,倒是没想到居然不用席地而睡。而我白天的徒步越野行走很是消耗体力,晚上一沾枕头就能睡着,连梦都顾不上做一个。
就当是军训拉练吧……
不是不想逃跑,只是她警惕性这么高,偷跑根本没机会,明着跑就更不用考lǜ
了,我的功夫是李归鸿教的,李归鸿的功夫是她教地……没有万全之策,我还是不要打草惊蛇了。
暂且忍耐。
小二送了只木盆进来,盛了热水,供我们洗手擦脸用,又把一壶热茶几只杯子端了来放在桌上,我先倒一点茶把杯子涮过,再斟满两杯晾着。说实话一路上这些店里的水盆杯碗之类总让我觉得不太干净,不过行走江湖也不能太挑拣,总不能指望餐具都是从消毒碗柜里拿出来的吧……这个时代也就是这样了,连李归鸿那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都能忍呢,难道我的适应能力还不如他?
那家伙……现在已经和他师姐一起北上了吧……
想想我过去地运气还真好,从穿越了到澶州,无论是在李归鸿家还是短暂的住在王朴家,以及后来到了京城有荣哥罩着,起居饮食方面无不精致整洁,真是一直没吃过什么苦呢……
对了,不知荣哥现在在忙什么,现我不见了会不会找我呢?
两只手浸在热水里,木质盆底有着粗犷的纹路,越衬得手上肌肤碾玉样白细。
有些愣。
猛听身后一声冷哼,忙收了心神,拿旁边半新不旧地帕子擦了手,略收拾一下,随她下楼。
一楼是食店,摆了些桌子条凳,即便不是住宿的客人也不妨在这打尖吃饭,此时店里的食客还只稀稀拉拉的几个,我们来到角落里的一张桌边坐下,小二熟练地报出一串菜名,无非是白肉、胡饼、桐皮熟脍面、大小抹肉、生熟烧饭之类,她随意点了两样,小二响亮着唱了菜名下去。
我这几天观察,现她对吃很不讲究,我虽然对美食敏感,但只是对厨师的手艺敏感,并没有什么是挑剔不吃的,尤其吃饭注重的是心情,面对这样冷脸冷口地老美女,吃什么都无所谓了。
已是掌灯时分,客人渐渐多了起来,食物的味道混合了人的味道,酒肉香夹杂了脂粉香,暖烘烘的让人联想起那个用羊来做比喻的词汇——“愠羝”(还好只是联想……)。除了一众食客,另有一些帮闲跑腿斟酒卖唱地人穿梭在这厅里:腰系青花布手巾的妇人,绾了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收几个赏钱;顺眉顺眼地闲人,为酒客做些买物唤妓、取送钱物之类的跑腿小事,见到有子弟少年辈饮酒,便小心靠近,留神听着召唤,也是挣几个小费;浓妆艳抹的女子,穿红挂绿。眉眼含春,流连在男客的桌前,不呼自来,筵前歌唱,路过我们的桌子时,一笑,脸上扑簌落下些厚粉渣子。
忽听一声:“卖鹌鹑儿!”。是个卖儿的小贩正叫卖着从店门前经过,旁边桌有食客点手大声招呼道:“买儿。”那小贩听了,忙进了店里,拿根篾篁穿了几个油炸的儿,撒些盐在上面。放在客人面前地盘子里,赔笑道:“官人吃儿。”
忽然就想起来,那年一次和荣哥逛夜市,我因为不认识这东西还被他笑过呢…
如同就在昨天。
小二上了我们点的汤饼。
这个时代,面食多被称为“饼”。笼屉里蒸的叫蒸饼(宋仁宗后叫炊饼(1),就是武大郎卖的那个,实jì
是馒头)。水里煮的叫汤饼,至于烧饼,在这时叫做胡饼。汴京的饼店有油饼店和胡饼店,油饼店卖蒸饼、糖饼之类,胡饼店花样就多了,诸如门油、菊花、宽焦、侧厚、髓饼、满麻等等,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汤饼包括面条和面片。浇了不同浇汁就有了各种变化,即便是燥子也有精浇(瘦肉)、膘浇(肥肉)的区别,名目极多,燥子沙鱼丝儿、假团圆燥子、衬肠血筒燥子、麻菇丝笋燥子……貌似一切能作成浇汁地东西都被用到了,可选项目很多。是这个时代颇受欢迎的食物。
我们默默吃着,她专心耍酷。我则随意看看周遭的食客百态,听听临桌的闲聊八卦,也是消闲。
店里乱轰轰的,这就是中式就餐环境地典型特色吧……忽听边上一个尖锐的声音道:“……可不是么!圣上为皇后娘娘辍朝三日,丧服穿了七日才释呢!”
什么?!丧服??!!难道说……
另一个斯文些的声音道:“可叹!万岁这般悼悲,足见鹣鲽情深,为我等仰止啊。”
“可我怎听说……”一个粗低的声音加进来,“我听说皇上辍朝是为了寻找另一女子!你等不知,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并非……实是另有一位,听说在皇后娘娘登仙地前一晚,那位不知怎地就不见了踪迹!皇上为寻她险把京城翻了个底朝天呢!”
一人嗤笑道:“这等事怎偏生叫你知dào
了?不知哪里听的荒信便跑来说得嘴响!”同桌几人轰一声笑开。
那人急道:“我怎不知!我舅子邻家小儿子的干兄弟新近在皇宫内院里寻到差事!他地消息决不能有错!”
旁边几人问道:“在宫里当差?莫非是位内侍大人?”
那人语气里带出神气活现,“嘁!我舅子邻家小儿子的干兄弟可了不得,常在大内里行走,连皇上他老人家的龙颜也是觑到过的!”
众人被他掉起了胃口,连声追问,这人风旗扯足了,才得yì
开口道:“我舅子邻家小儿子的干兄弟么,嘿嘿,乃是大内御厨里的食手!”
众皆恍然道:“原来是位御厨大人。”啧啧称羡。
忽一人问道:“既是位娘娘,自然该在宫里的,又怎能忽然失了踪迹?”
众人一静,都拿眼望着先前那人,那人怔了一下,抓抓头支吾道:“这个……这个……听说这位娘娘虽是最得皇上的宠,却似乎并不住在宫里……这个,到底是个什么缘故么,我舅子邻家地小儿子并未对我舅子提起,我自然也是不知详细的……”
旁边几人先是一呆,跟着便哄堂大笑起来,促狭的已先叫了出来,“亏得咱盘问得仔细,果然是荒信!竟有娘娘不住在宫里的!赖三,你这吹牛的毛病几时能改了去!我等险些又入了你地彀!!”笑骂声响成一片。
符皇后死了,我失踪了,不知荣哥哥他……
从没象现在这样想回去,想开口求她放我回去。
一抬眼,正对上她冰冷审视的目光,心中一凛,赶紧垂了视线。不知她是否知dào
这些人说地就是我,如果她知dào
了,会不会……拿我去要挟荣哥?!
“前辈我吃好了,我先上楼去,你慢用。”也不知刚才有没有露出破绽,还是先躲开她犀利的目光吧。
站起身,向楼梯走去。
显德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符皇后崩于滋德殿,时年二十有六。(2)
注释:
(1)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仁宗庙讳祯,语近蒸,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
(2)《旧五代史》,宋,薛居正
貌似上一章贴出来,荣哥人气大涨呢……
胭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