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奋起直追
忽然遭遇无边无岸的“红旗军”铁骑洪流,所有的流寇都发出哀嚎,内心里流露出的恐惧无以言表。
“兄弟们!杀贼正是此时,冲啊!”红旗军骑士人人奋勇个个当先!
“妈呀!是‘红旗军’,兄弟们快跑啊!晚一步就得送命!”流寇马贼人人如惊弓之鸟。
猛将王志诚挥舞夹刀棒一马当先,顿时有三个老营马贼被打得脑浆迸裂栽落马下。
紧跟在他身后一员骑术不错的小将也不含糊,他掏出自生短铳击毙一个马匪,紧接着挥舞马刀从一个逃跑的马贼后颈处划过,顿时鲜血狂飙……
这位少年因为有文化、思想好已经是把总级镇抚官,离把总级别仅仅相差一级,他就是被黄汉刻意转行的施琅。
历史上的名人果然牛,真应了“盛名之下无虚士”这句古话,施琅成为骑兵后每战争先,积功一路升迁。
他由于入伍前就已经在书院读了十年书,文化底子好,如今已经拥有正五品千户军职,实授把总镇抚官。
施琅身穿全钢胸甲,由于是掩杀模式,为了增加视野,他把面甲推到头盔上方,露出了由于兴奋而涨红的脸庞。
他有两支自生短铳装备,此时还留下一支没有舍得打空,因为他不想浪费时间驻马完成二次装填,直接挥着马刀上。
不是施琅装填技能不过关,而是这个时代的黑火药前装枪装填步骤复杂,在战马奔驰之时,没有哪个牛掰到能够在剧烈晃动之时保证装填质量。
况且为了不至于使得装填完毕的自生铳在战马上颠簸之时掉了铅弹、撒了火药,骑兵装备的短铳不使用米尼弹,没有预留空隙,装填之时更加不容易,必须把实心椭圆形铅弹砸进枪膛。
一般情况下,骑兵装填短铳之时都得使用马刀的刀柄砸钢铁通条,才能够完成装填,当然浪费时间。
相对于火器骑兵,在这种掩杀状态下,冷兵器骑兵反而更加具备优势,特别是在“红旗军”骑兵中人数占比已经不足一成的骑射好手。
此时他们都采取一口气射出十支羽箭,然后挥舞冷兵器厮杀的战术,效果不错战果累累。
流寇老营马队遭遇“红旗军”骑兵后立刻溃逃,使得战场上形势一边倒。
连最喜欢一夹刀棒砸烂敌人脑壳的王志诚都意识到了没有必要斩尽杀绝,尽可能抓俘虏。
于是乎他一边策马挥舞夹刀棒奋勇杀敌,一边大声喝道:“下马投降者免死,莫要心存幻想,建奴、鞑子都不是‘红旗军’骑兵的对手,休说尔等!”
数千亲卫营骑兵也在顾奎、严从优带领下大声呼喊:“下马投降者免死!”
忽然还夹杂了一阵阵狗吠,那是戈大本、顾吉祥以及足三百骑兵身后背着的军犬发出兴奋的欢叫。
亲卫营总镇抚官顾吉祥大声宣布命令道:“流寇老营马队乃是罪魁祸首,不可以放过,这一次一定要追得他们上天入地!”
随即亲卫营少年骑兵纷纷喊出:“歼灭、俘获流寇马贼,一个也不放过,兄弟们加速!冲啊!”
“兄弟们,大家眼睛放亮些,莫要走脱了张献忠、罗汝才之流啊!”
“谁瞧见了面孔黄、个子高的献贼?谁看见了面孔白嫩的罗汝才?”
“莫要废话,逮拿几个流寇头目问问便知。”
“老子管他是谁,只要不投降直接砍脑袋,兄弟们,跟谁老子冲啊!杀!”
见血就狂热的少年亲卫骑兵大呼小叫着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其中有一个少年武官冲得最快,他不是为了抢军功显得迫不及待,而是他瞧见了前面不远处正在挥着马刀冲锋的兄长施琅。
刻苦训练两三年,参与骑兵对决不下于五次,如今的施显早就不是菜鸟,在马上能够玩转短铳、长枪和马刀。
他和黄昂、李知恩等等七个弟子亲卫如今都兼职镇抚官,跟亲卫营将士们打成一片,相当于学习和实践同时进行。
施显无比热爱“红旗军”这个集体,更加喜欢亲卫营这个大家庭,远远地瞧见了兄长,特别渴望让兄长看到他跃马挥刀的英姿,心里有许多话要向兄长倾诉。
少年军人最是充满杀敌热情,也是最忠诚的将士,他们每战争先,战功赫赫。
黄昂、李知恩等等八个弟子亲卫今天都没有一无所获,俘获、斩获已经有了好几十。
他们见施显连俘虏都不抓奋力向前冲杀,哪里知道是因为施显见到了兄长前去追赶,还以为施显发现了张献忠这个二号贼骨头,纷纷打马舞刀奋起直追。
由于是数九寒冬,大地冰冻,狼奔豕突的几大千马贼在冬日的田野跑得遍地都是,以抓活的为主还真比直接杀了耽误时间。
拥有真正的战马大多数是老营精锐,他们跑赢了八成同伴,渐渐地跟追兵拉开了一段距离。
由于遭遇“红旗军”中原方面军袭击之时,流寇就已经察觉到危险,为了摆脱被围歼正在撤退,故而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这三个最大的头领跑在一起。
谁知往西跑正遇上了渡过黄河发动突袭的入援主力骑兵,原本有恃无恐的张献忠等等顿时歇菜了,还没怎么着呢,身边就已经不足两千人马了。
心里有些想法的刘国能不想继续跟八大王混在一起,刻意放缓马速落在了后面。
听见身后喊杀声阵阵,献贼头皮发麻,他暗叫不妙,老子今天恐怕要归西。
一直跟他跑在一起的罗汝才忽然道:“八大王,如果咱们俩投降‘红旗军’会不会被‘红旗军’收编?”
张献忠愣了愣,道:“这谁能够说得准?老子可不敢拿命去赌,还是争取跑出去才是上策。”
“‘红旗军’骑兵太厉害了,我觉着比鞑子、建奴还要猛三分,他们那许多人,咱们恐怕跑不了啊!”
“要不你干脆不跑了留下投降试试?反正老子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