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二:露头

  梦中醒来,李不琢把目光从卷宗上移开。
  现世中,兽首铜香炉里的沉香还只烧了一角,看来过去了不到一个时辰。
  “原来他叫吴潜,真是内务府神匠。若他握有的那柄神兵就是奉夏皇之命督造的烛龙,我就算找到他,有用什么向他求得此剑?他身怀绝艺却甘心窝在铁匠铺里打制农具,财帛多半是没法打动他的,何况我的身家,也买不起一柄神兵,除非拿丹青剑典换,还搭上里头收藏的四十八柄剑……”
  李不琢撑起下巴,心里盘算着怎么求得吴心的那柄神兵,就算求不到,能借来观摩剑意也好。但吴心是个瞎子,又不贪图钱财,看起来无欲无求,又防人之心极重,这事要怎么办,李不琢心里还没个底。
  “若能令他双目复原,不知能否有接触神兵的机会,但令人双目复原的神药可遇不可求,除非我能请动真形境大宗师出手……可惜,白神将要是在河东县,就算厚着脸皮也得请他帮这个忙……至于那位破邪大将……”李不琢寻思着自己虽然是傍着支霜衣的大腿,才坐上了神咤司千户的位子,但和支霜衣又称不上熟稔,还欠着她的人情,她又神出鬼没,恐怕是没法请她帮忙了。
  眼下就只能等着下面的人查到吴氏师徒二人的下落再做打算。
  放开前朝的卷宗,李不琢听到有敲门声传来。
  喊了一声进来,一名神咤军参上,把一份文书递呈给李不琢,禀报道:“千户大人,泊陵冯氏和樘西符氏的人已经到了河东县,不过他们是便装前来,没惊动其他人。”
  “嗯?”李不琢心中一动,神咤司的司职说起来简单,除了奉上命办事外,就是监察两县之中官员的动向,符氏和冯氏都是豪门,进了河东县,自然也进了神咤司的眼里。虽然是便装过来,但瞒得过普通人,却瞒不过神咤司的眼线。
  李不琢沉吟了一会,吩咐道:“盯着就好,对了,若有可疑人等打探这二家的消息,也要提防。”
  那神咤军得令告退,李不琢又翻看起房中关于两县的卷宗,其中记载了各家族与各官员的案底,甚至其中有浮黎八年九月六子时三刻,河东县右功曹齐涣和正室在床上的私房话有讽刺神咤司手段狠辣之嫌的记载。
  “嘶……”
  李不琢吸凉气,惊叹于神咤司的情报力度,有这么些人搜集情报,就算八条腿的苍蝇都能给你找着。这么看来,很快就能找到吴氏师徒。
  黄昏时,处理了神咤司的公务,李不琢回到府中,临近吃饭的时候,三斤和洛还君又在学字,不过才短短几天时间,似乎就已经反变成洛还君教三斤了
  “对了……”李不琢忽然心中一动,目光下意识移向洛还君打量着,心道自己家里还藏着一尊大妖呢,虽然是失了忆的,但从那洛还君能与支霜衣对峙片刻来看,她似乎还留下了几分实力?
  能从羽织之中死而复生,若她还能施展神通,让瞎子重见光明,应该不是难事。
  ………………
  春日,天朗气清,白龙寺外桃花盛开,上香的游人不绝如缕。
  李不琢带着两名女眷拾级而上,花香和檀香远远传来,夹杂着隐约的唱经声。
  到神咤司上任已有三日,李不琢本来等着支霜衣出现,把要他帮忙的事点明。但三日过去,支霜衣也没有现面,手下人亦未找到吴氏师徒的消息。
  而李不琢的公务虽称不上繁忙,也有些劳神,本来与洛还君约定半月后庙会时来白龙寺,今日刚逢上旬休,就来到白龙寺踏青。
  从山腰往上看,山顶上那尊漆金的机关大佛光泽暗沉,庄严神秘,李不琢不由又想起了与张金岳一起潜入寺里的那一夜。心中暗道:“张金岳是龙雀的内奸,那时他没理由调查龙雀的事,他引我调查白龙寺,是为了诱杀我,还是为了转移我的视线?但若说龙雀中人是在白龙寺故布疑阵,那为何支霜衣也出现在这附近?”
  李不琢正想着,那边三斤喊道:“李不琢!李不琢!来看这儿的糖画!”
  李不琢笑了笑,抛开念头走过去,三斤举着一支金灿灿的公鸡糖画,问李不琢道:“你看画得多像啊。”又转头问半山腰卖糖画的老头:“这画怎么卖呀?”
  老头见李不琢穿着非富即贵,说一个银铢,三斤连忙摇头道:“太贵了,不要了。”
  “小姑娘,这些钱可不是我拿,要上供给佛菩萨的呢。”老头笑呵呵道。
  三斤吐吐舌头,躲瘟神似的离开,李不琢道:“千机阁开张后,你去坐上一天就能拿不少钱,怎么还这么小气。”
  “不缺钱是一码事儿,浪费是一码事儿。”三斤认真地解释,哼了一声道:“还说我小气。”
  “好好好。”李不琢见她认真的模样有些好笑,移开话题道:“千机阁刚开张,你虽然来了河东这边,但郭璞那边有信过来,可要随时回去。”
  三斤轻叹一声,颇感麻烦,嘟囔道:“知道啦。”说着看向一旁没怎么说话的洛还君,奇怪道:“洛姐姐在看什么?”
  李不琢目光移向洛还君,只见她正盯着半山腰一间专卖木鱼、铜钟、陶埙之类乐器的店铺,顺着她目光看去,正可以看到屋里的一架七弦琴。李不琢神情一动,对三斤附耳轻声说了几句话,三斤若有所思,接着便往店里走去,准备购下七弦琴。
  李不琢望着三斤过去,身边忽然有香客模样的人接近,低声道:“千户大人,您吩咐找的那两个人,已经有一个露了头。”
  “嗯?”李不琢心中一动,三日过去,果真神咤司便发现了吴氏师徒的消息。问道:“在哪?”
  “是二人中那个年轻的,就在县城中。不过他似乎是临时回来,很快就要离去,还请大人下令,要不要把他抓起来?”那报信的人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