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8章:第六次中原大战,大秦第二次科举
自大秦对明宣战之后,全天下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中原,除了关注秦明两国的战事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魏宋两国的反应,毕竟这关乎第四次中原大战的进展。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第六次中原大战。
世人都将魏宋明三国,所爆发的三次大战,都称之为中原大战,但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两次,而第一次就是黄巾起义。
黄巾军虽昙花一现,却席卷整个中原地区,虽将中原打成了一片筛子,但也同样带来了新生,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中原大战。
第二次中原大战是在群雄讨董之后,曹操、袁术、朱元璋等各大势力,相互征伐兼并,最终只剩下魏、宋、明、齐四个国家。
至于第三第四第五,这三次中原大战,则是在朱元璋陨落,朱棣继位之后。
魏宋两国联手准备吞并朱明,却没想到明国竟然如此顽强,接连打了三次中原大战都没能灭掉明国,反而是中原的政治格局从四强争霸变成了三足鼎立。
如今大秦对明宣战,魏宋两国若是站在明国这边的话,就等于是以整个中原之地对抗大秦,那自然也就是第六次中原大战。
不过有不少人觉得魏宋明三国不一定会联手,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魏宋明三国之间的矛盾太大,三次中原大战致使无数人死亡,这份仇恨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化解的。
二是魏宋两国和大秦的关系太紧密,秦与魏、秦与宋都是姻亲关系,私底下的商业交流则更是频繁,在彻底切割前就翻脸显然很难。
而三就是魏国这个大秦第一狗腿子未必敢和大秦翻脸了。
魏国能有今天,大秦的各项物资支援功不可没,再加上三面和大秦接壤,国内各行各又曾被大秦所控制,以至于魏国面对秦国连腰板都挺不直。没有任何底气和大秦翻脸。
两国联姻,宋吴都是派去一位公主去,而魏国竟然派去了三个。
魏国对大秦的讨好,已经到近乎谄媚的地步,说是大秦的附属国都丝毫不为过。
你指望附属国敢和宗主国翻脸?
韩国敢和美国翻脸吗?
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大秦对明宣战的两天后,第一个做出回应的竟然是魏国,而且回应内容还是指责大秦无端伐明乃是不义之战。
对大秦态度一向软弱的曹操,这次竟然罕见的强硬了起来,简直太不可思了!
不只是那些普通人,就连赵匡胤和朱棣,都对曹操的反应而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唯有他们知道曹操的这份声明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大秦若是同时对中原三国开战的话,第一战场也将从青州南部转移到兖州,毕竟枪打出头鸟嘛,曹魏等于是在牺牲自己在为明国挡刀啊。
那个阴险狡诈,无利不早起的曹阿瞒,什么时候有这种觉悟了?
赵匡胤和朱棣都对此感到震惊,可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还在后面。
曹操出了指责大秦无端伐明之外,派遣曹仁领五万大军援明,并且还要迁都?
这是连一丁点的余地都不留,直接破釜沉舟,和大秦正面硬刚的节奏啊。
赵匡胤本来还想在观望一下,可曹操如此激烈的反应,却让赵匡胤彻底下定了决心。
宋国内部同样也有不少主和派,而且同样站在为宋国好的角度反对出兵。
之前赵匡胤还有耐心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可现在却不准备再和国内的主和派扯皮了。
赵匡胤在杀了两个反对援明的文官祭旗后,同样发文指责大秦无端兴兵,同时令命张须陀为主将,袁崇焕为副将,赵普为军师,率领十万大军,以及石守信、潘美、高怀德、张俊等将,前去青州支援明国。
同时,赵匡胤还向魏宋两国派去使者,并提议三国在魏国的新都城谯县,歃血为盟,正式组建魏宋明三国抗秦联盟,以表明三国共同抵抗大秦之心。
曹操和朱棣得知后自然是都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朱棣派朱允炆为使,代替自己前去会盟,而赵匡胤则是派赵德芳前去。
至于曹操,作为东道主,自然是亲自参与。
当初魏宋吴三国,相约在寿春相王时,大秦曾派五尊大宗师前来,名为护卫实为捣乱。
为了防止当初的那一幕再度出现,魏宋明三国都各派了一位大宗师,以防止大秦再度派大宗师前来捣乱。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让申公豹和赵公明前去邀请修罗教教主奎刚过来坐镇会场。
越是混乱的土壤越适合魔道发展,而中原地区的世家因战乱被清除大半,之后各大势力之间更是混战不休,所以这里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魔道的乐土。
这也造成了中原地区,除了三足鼎立之外,还有正魔两道交织。
魏宋明三国并不是没想过清除魔道,但奈何难度和阻力太大,而且还有外部威胁,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而后甚至转变策略,改搅为抚,甚至是招揽,所以中原三国和魔道各大门派的关系都还不错。
作为修罗教教主的奎刚,得知申公豹此行的用意,一番思考后,碍于三国对于修罗教的照顾,还是同意前往谯县坐镇。
但奎刚的前提条件是,大秦只派来一位准半步玄境的高手,他才会出手相助,可若是来了两个的话,他是说什么都不会冒着个险的,而且他和不会掺合三国和秦之间的战争。
对此,申公豹自然是满口,毕竟无论结果怎么样,先把奎刚忽悠过去,挺过这一关再说。
魏宋明三国担心大秦会派高手来破坏三国联盟,为此甚至不惜请来了准半步玄境的魔道高手奎刚。
可是大秦巴不得三国正式结盟,这样就能够名正言顺的出兵讨伐魏宋,自然没必要派人去破坏会盟。
谯县,魏宋吴三国结盟的祭坛前。
曹操、赵德芳、朱允炆三人共同祭坛,齐声道:“今日,我大魏(大宋、大明),共同在此结盟,自今日起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大秦不倒,联盟不散。”
言罢,三人共同将手伸进一个血盆之中,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沾上血液,然后又涂抹在了自己的脸上,完成歃血为盟的这个仪式步骤后面,同时对着祭坛单膝跪下,仰天齐声大喊道:
“皇天后土,佑我大魏(大宋、大明)。”
自此,魏宋明三国抗秦联盟正式成立。
——————————————
魏宋两国指责大秦无端兴兵,随后出兵援明,并且还要在谯县正式结盟的消息,在传回大秦后,立马引起大秦全国上下的一致声讨。
大秦上至达官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魏宋两国的指责愤慨不已。
若是明国,或是楚蜀两国反对大秦的话,大秦百姓反而还不会这么愤怒,毕竟这三个国家本来就是敌国。
但魏宋两国不一样,这两国一直都是大秦的盟友,两国跟在大秦屁股后面捡了无数便宜,尤其是魏国,若不是大秦的支持又岂会有今天的强盛。
可这两个大秦的小弟,如今却站在了明国这边,反过来指责给国他们无数帮助的大哥大秦,甚至还直接出兵支援明国。
这种背后捅刀的叛徒才是最招人恨的。
消息传开后,短短三天之内,洛阳、宛城、邺城、襄阳等,和魏宋两国联系密切等地,数以万计的百姓纷纷自发走上街头,掀起了讨伐魏宋两国的游行示威活动。
有些情绪过激的百姓,直接打砸当地魏宋两国商人开设的店铺,而打砸完之后还不解气,甚至还打伤了无辜的伙计和老板,最终还酿成了不少的命案。
百姓为宣泄情绪打砸店铺的话,由于法不责众,最多也就关上几天罢了。
但若是打死人,闹出了人命的话,这可就是违背公共治安罪了,可就不是关几天那么简单了。
对于这部分打着爱国为幌子,来释放自身负面情绪的暴民,大秦的法律自然不会保护他们,大秦的捕快们也丝毫不会手软,直接统一下狱进行审判,在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各城的都抓了不少这样的人,也让激奋的百姓们冷静了不少,却依旧难以普遍这股声讨魏宋的浪潮。
可要说游街声讨魏宋这两个叛徒,还得是帝都洛阳的百姓们最专业。
作为大秦都城,洛阳是治安最好的地方,城内到处都是士兵、捕快还有锦衣卫,洛阳百姓自然不敢像外地百姓那样乱来。
除此之外,就算洛阳百姓对大秦的治安罪一知半解,也有各大学宫的学子为他们普法,告诉他们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自然也就不回去干打砸商铺,甚至打死人这种违法的事了。
在各大学宫的某些学子的引领下,洛阳百姓有组织有纪律的走上街头,游街声讨魏宋背叛盟约的叛徒之举,从而也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曹魏无义,赵宋无耻。”
“严惩魏宋,以正视听。”
每一个口号响起,立马就会获得一片响应,一阵阵的声浪响彻整个洛阳城。
刚开始百姓的所喊的口号还很正常,都是些声讨和痛斥魏宋两国的话。
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百姓们喊着喊着就变味了,口号也变成了“废除五妃,讨伐魏宋”。
百姓口中的五妃,自然也就是魏宋两国的和亲公主,分别:赵灵儿、苏妲己、曹宪、曹节,夏侯青衣。
魏宋两国和大秦作对,乃是生死存亡和利益驱使,跟赵灵儿等五女没有任何关系可百姓们却骂上了嬴昊的五个妃子。
这显然是将对魏宋两国的不满,迁怒到了赵灵儿等五女身上,而且还有利用舆论来绑架政策的架势,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洛阳皇宫,北宫内。
大秦皇帝嬴昊,以及赵灵儿、苏妲己等五大妖妃,也都听到了皇城外百姓们的声讨声。
赵灵儿、苏妲己、曹宪、曹节四女都面色苍白,都隐隐的感到有些不安,唯有跟着嬴昊最久的夏侯轻衣一脸淡然。
至于嬴昊,脸上满是冰冷之色,显然是已经动了真怒。
这份怒意自然不是针对赵灵儿等五女,而是那些引导舆论、企图捆绑国家政策的居心不良的学子。
大秦的第二次科举已经快要开始了,那些家境富裕的仕子秀才,一般都会提前来洛阳适应一下。
本来这些仕子都是公平竞争,但这次魏宋叛盟事件,却给了那些实力不足,但却又想高中之人投机取巧的机会。
他们觉得在这次百姓游行声讨中,他们要是表现的好的话,也算是为国解忧,若是提前进入到了朝中大员的视线的话,那对于接下来的科举显然是个加分项,却不知高层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行为。
“奉孝,把那些将仇恨魏宋情绪,往五妃身上引导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朕揪出来。”嬴昊冷冷下令道。
(本章完)
wap.
/52/52391/2828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