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扩大势力
萧铣和张仲坚一直都在注意渔城内先锋兵的动向,春耕之后渔城的先锋兵突然出动,让他们非常紧张。
渔城,南疆城同时出兵二十万兵马所到之处全都成了幽州的势力,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占领了岭南的大部分区域。
等长安的李渊等人得知消息时整个岭南都已经被先锋兵占领,占领很容易花时间的是将当地居住的人全都集结起来。
他们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商量过,必须要保证清除一切不安因素,尤其是在岭南的各个势力。
贺必达的策略很简单将所有人全都集中起来,因为当地最多的都是部族,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先锋兵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在岭南的最南边规划出一片区域。
贺必达将部族的人全都从山中让他们迁徙过来,几十万兵马一直都在做这个事情。
渔城的工匠们也被早早的派遣到这里进行建设,物资全都是从渔城海港运送。
在岭南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战争就是如此烧钱,如果只想着掠夺那么成本会减少很多,但那不是他们想要的,长治久安才最需要的。
就在长安城举办画展的时候,岭南地区已经成了幽州势力范围内,与此同时商人们也开始了他们的任务。
从渔城和南疆城两地开始修建道路,两地的工坊在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十几个水泥砖石工坊,大量的劳动力被有偿的征调。
尤其是南疆城的百姓们最为积极,每天五文钱的工钱还管三餐这样的酬劳和待遇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更别说三餐中两顿中有肉食,这些看似平常的饭食有多少人只有过年才能够吃到,就了这样的待遇不积极才怪,而且工程做完后他们都会得到很可观的酬劳。
南疆城的几十万人全都响应直接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渔城方的工匠被抽调的人数更多,这些有经验的人全都负责各个路段的主要监督管理工作,待遇也稍微好一些。
李德在城守府办公正看着红牡丹递送回来的情报,岭南攻略进展还顺利,但是想要将所有的部族全都从山中迁徙出来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大量的人被征调劳役,直接免去了管理这些人的麻烦,岭南规划出的港口已经正在建设,一切都是按照计划中的进行。
李德放下手上的消息,起身看着墙上的地图上面明显圈出来的辽北与岭南区域已经是幽州势力范围。
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南北不想连是很让他遗憾的。
想要打破现在的局势有很多办法,最直接的就是用武力征服,但是在中原区域的各个势力在面对战争时肯定会抱团到时候有很大的可能会联合唐国。
或者更直接的与李世民合作,说实话李德不想将零散的势力倒向敌对阵营,那样解决的时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代价。
他想要用更有效的办法才行,打打杀杀固然是最快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同样会有很大的隐患。
以目前幽州的兵力真的要攻打中原胜利是有保障的但是想要占领就需要分兵,到时候防御面增加会给唐国可乘之机。
这个时候就必须求稳,何况现在岭南区域想要彻底掌控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大都督,渔城传来最新的消息。”
“放下吧。”
李德先是看了一会儿墙上的地图才打开信函,里面是渔城的消息,第一个船坞已经建设完成已经满足造船条件。
按照船坞的计划,接下来就会开始打造新式战船,这是一个好消息,新式船坞大量应用到了蒸汽动力能够增加工作效率,节省造船时间。
为了打造这样的船坞只有李德和铁匠工坊的负责人知道,投入的设备比船坞本身的建造花费要多的多。
大量的蒸汽工程设备,不仅是造价更是占用了大量的铁矿资源。
接下来就要发挥出新式船坞的优势。
“烧钱吧,打造出一支强悍的舰队。”
李德已经预想到了这支舰队的强大,一旦具有安装舰载火炮的舰队出现后所有与幽州为敌之人将会感受到恐怖。
“什么,先锋兵占据了岭南,怎么会这般突然?”
李渊得到消息坐不住了,原本幽州的势力就很大可以说是唐国不及的,如今岭南区域全都成了幽州势力那么接下来会不会要对他们出手。
身为唐国的皇帝首先在乎的自然是对皇位的威胁,这天下若是有能够威胁他皇位的那也只有幽州的李德。
前两天他还想着如何让唐国的画师在幽州的画展上扬名,竟然会在这个时候传来这样的消息。
想着之前幽州的报纸的内容,此时立刻想明白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欲盖弥彰转移众人的注意力。
李渊狠狠的拍打着身前的桌案,怒气是蹭蹭往上串,唐国的发展速度缓慢,目前战力的发展都赶不上他的二儿子。
现在想想幽州突然有这样大的动作,想想南疆城的事情他应该早就想到的。
凭借李德的性格是不可能放弃任何利益的,南疆城距幽州很远现在呢直接将岭南区域都占了下来将南疆城与渔城还有岭南区域连接成一片区域。
相信只有给李德时间几年后可能会在南方又多出一个幽州城来,目前对付一个幽州就很难了,现在又要出现第二个。
李渊忽然觉得他这个皇帝做的好累,他也想要占领更多的区域,那样的话就必须开启战争模式,不停的征战才行,只是这样一来他要面对的首先就各个势力。
随后李渊着急了几名心腹大臣到宫中商议事情,此时的李建成也在与薛万彻进行商量。
幽州的势力扩大李建成得到消息后知道天下局势随时都可能因为二各个实力的实力不平衡而被打破。
这个时候他必须做些什么。
“殿下获得太子职位的时机来了。”
薛万彻得知消息后很喜悦,在他看来这不仅是李建成的机会更是唐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