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天师之女
两天前,汉城守将,杨松之婿王奕率部归降,汉中门户洞开,高顺亲率四万大军自斜谷而来,随马不停歇,兵分三路,以赵云为左先锋,率军五千,前往阳平关,以胡珍为右先锋,率军八千,收复乐城。
而高顺亲率本部大军,兵围南郑。
大军之中,被提拔为安西将军的高顺一挥手,一排的军士便站了出来,只见一根根锋利的羽箭夹带着书信射上了城头。
高顺看后,严肃道:“希望张鲁能明白时势”
“将军安心,张鲁非雄主也,实乃道门之清修,绝无誓死一战之决心”在高顺的旁边,荀攸摸着抚须,自信道……
不久后,在南郑府衙内,张鲁望着手中的劝降书,浑身颤抖,气愤难平道:“杨松奸贼,祸我汉中,祸我汉中啊!”
说完,整个人便瘫了下去。
“师君……”旁边的数名文武立刻着急的搀扶道。
“汉中完了”张鲁落泪道。
“师君,杨松的确可恶,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必没有好结果,然我汉中精锐皆失,大军围城,师君当早做决断,否则一旦沈军攻城,南郑将无一幸免”旁边的一名谋士,无奈的说道。
张鲁听后,黯然道:“某结盟刘焉,出征陈仓,背反朝廷,那沈辅如何能容啊!”
“父亲多虑了,沈辅不会伤害父亲”随着一道动听,悦耳之音后,只见一名白衣飘飘,长发散落,一袭道袍,虽不说何等绝美,但确给一种清净,柔和之感的年轻女子,面色平静的丛外走了进来。
“瑛儿”张鲁看后,意外道。
来人真是张鲁之女,张琪瑛,据传乃五斗米教最为优秀的传人,可惜纵再优秀,亦女子也,不可继承张家天师之位。
张琪瑛来到了张鲁面前,蹲下柔声道:“父亲,女儿早就说过了,沈辅异星命格,凶悍非常,汉中只可为友,不可为敌”
张鲁听后,自责道:“为父悔不该听你祖母之言”
“不,父亲,祖母也没有错,沈辅的确不是信仰道教之人,此人贫寒出身,一路杀伐,终成今日之伟业,他的确是一个以刀剑为本的雄主,不论是何道,都不能影响他的权威,但父亲,你乃道教传人,不可被俗世权利迷了道心,以道立国,纵然强如张角,浩如黄巾,依旧覆灭,道家清净,同法度丛来就没有矛盾,沈辅要的是天下一统,而不是清除教派,若父亲同意,女儿愿出城协商,避免无辜惨死”张琪瑛道。
“什么”张鲁一惊,道:“不可”
“父亲”
张鲁摇头后,慢慢站了起来,望着张琪瑛,严肃道:“瑛儿,你乃为父最优秀的女儿,我教最杰出的传人,不可出事,这些年天下大乱,为父想以教安世,但如今看来,资质有限,终是春梦一场,但纵如此,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受委屈”
“多谢父亲爱护”张琪瑛施礼后,笑道:“父亲,不必担忧什么,此次归降非终,实乃起点也”
“起点?”张鲁一愣。
“当年巴蜀一代,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淫祀害民,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先祖张道陵得太上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创五斗米道,铲除巫教,天下共尊真人,先祖羽化之时,曾留宝诰,内中蕴含星象万物之化,可惜父亲沉迷俗世大业,不曾仔细研习,女儿得父亲信任,得宝诰一阅,此次父亲归降,绝无大碍,反而得以立我道统千年之根基”
“什么”张鲁一颤,旁边的人也长大了嘴巴。
“瑛儿,这是真的”张鲁有些激动道,他等学道之人,笃信命理,尊崇星象,而相比汉中,他更看重道统传承。
“父亲未来自知”张琪瑛神秘一笑……
当半个时辰过后,南郑城门缓缓打开,张鲁带着南郑官员,慢步而出。
望着前方的高顺,张鲁手持着汉中太守的印玺,缓缓跪拜了下去,“汉中张鲁愿降”
听到这话,荀攸露出了微笑,高顺松了一口气,带着大军缓步而上,当靠近之后,高顺下了战马,表情温和的将张鲁搀扶了起来,温声道:“师君能及时悔改,实乃朝廷之幸”
张鲁意外的看了一眼后,惭愧道:“张鲁听信谣言,背反朝廷,致使百姓水火,罪孽深重”
“师君严重了,主公从未想过要杀师君,师君以教安民,使得汉中百姓居有所,食有粮,民风淳朴,崇安少斗,实乃一方福地,此次我两军虽浴血而战,但主要原因皆乃益州刘焉之过,主公说了,不但会伤害师君,还会在长安等待着师君,同师君一起共论道义”旁边的荀攸认真道。、
张鲁听后,顿时感激的施礼道:“多谢相爷”
“师君,张卫将军不幸战死,主公以将其厚葬长安英雄林,师君日后可随时去拜祭”高顺低声道。
张鲁一颤后,顿时被震动后,眼含泪花道:“多谢”
张卫之死,乃他之过也,自家用兵,难道还不允许别人反击吗?
当高顺大军缓缓入城后,在北门外,张琪瑛慢步上了一辆马车。
“小姐,我们去哪里”马车内,一道好奇的声音响起。
“鹤鸣山”
“小姐,为何不跟师君告别?”
“今日为了让父亲脱离死劫,我泄露星象,虽简短一句,未说其详,但必遭恶果,不出半月,沈辅必知,以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性格,最多两个月,其定会下令,招我入长安,此乃厄运之起也,如今唯有祖师开创我五斗米道之福地鹤鸣山,才能护我安全”
“沈辅会杀小姐啊!”担忧声响起。
“不知道,比起祖师,我等后辈子孙差的太远,也许是他,也许是其他人,不过不管是什么,沈辅此人,最好不要靠近”
“可是如今汉中已经被沈辅占据,鹤鸣山就能守住吗?”
“我自会休书一封给父亲,说明缘由,走吧!!”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