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才沈括

  top.wwwcom,更新最快的无弹窗网!
  千古奇才沈括
  对一个在某个领域足够优秀的人才,我们往往给他戴一个“家”的帽子。比如,欧阳修是文学家,赵普是政治家,祖冲之是天文学家,张骞是外交家,刘徽是数学家,张衡是物理学家,葛洪是化学家,徐霞客是地理学家,华陀是医学家……如果我们把上面这些帽子戴到一个人脑袋上,你会不会觉得此人相当的牛叉?
  更神奇的是,除了这些帽子,他头上还有“工程师”,“农业专家”,“生物学博士”“水利专家”,“兵器专家”,等几顶光彩夺目的帽子,嗯,等等,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算命大师呢。
  他就是沈括。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牛人在小的时候都会显得与众不同,沈括亦然。
  四月的一天,少年沈括坐在家里读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很好的句子。但是他读着读着就不吭声了:好像有点不对劲哦。明明院子里的桃花梨花都已经开过了,山上的桃花却才开始盛开呢?莫非是白居易信口开河?他皱着眉头,冥思苦想。
  还是妈妈了解他,笑着说:“傻小子,你别看书看呆了,今儿个天气这么好,你干嘛不到山上去玩呢?”
  沈括一想:对啊,诗歌里说山上四月才开桃花,我现在去实地看一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
  沈括约了几个伙伴到山上去玩。他们刚刚翻过一个山坡,就嗅到淡淡的芳香。眼前一亮,十几树桃花开得正艳呢。四月的山顶,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目睹此时此景,豁然开朗:原来山上气温比山下低了许多,因此花朵开放的季节也迟了许多。
  这件事情教会了沈括一样东西:实证。实证精神也贯穿了沈括的一生。
  如果要罗列出沈括一生所有成就(哪怕只是一部分),肯定不是一篇短文能够完成的任务。更重yào
  的是,那样会失之枯燥无味,让读者顿生海扁我而后快的感觉。
  还是讲故事吧。
  自打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之后,两国总算保持了几十年的友好睦邻关系。不过,辽国还时时垂涎繁华的中原地区,总想弄点事情来做。公元1075年,辽国派大臣萧禧来到东京,要求重新划定边界。划边界,好啊。宋神宗就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因为萧禧一口咬定,说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一带三十里地方应该属于辽朝。宋神宗派去谈判的大臣不了解黄嵬山的地形,明知萧禧提出的是无理要求,也没法反驳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谈判。
  沈括并未直接跟萧禧接触,而是到国防部查看相关文件资料,他发xiàn
  以前两国已经签订了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黄嵬山一带属于宋朝的国土。沈括为了增强说服力,还特意画了一幅地图——在这样的铁证面前,萧禧自然无话可说了。
  古代对外交的作用重视得还不够,没有职业的外交家。往往需yào
  出使外国的时候,就临时派懂点外交常识的干部。比如,包拯就曾经被派往辽国。沈括在与萧禧的时候显现出高超的外交技巧,因此宋神宗再次往辽国派大使时,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没过多久,沈括受命出使辽国首都上京。去之前,沈括收集了大量的地图资料,并且让随行的官员背得滚瓜烂熟。事实证明,这些功夫都没白做。
  他们一行到了上京,辽国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他们谈判边界。这一次辽方提出的问题,沈括和官员们都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开始耍流氓了。他板起脸来蛮横地说:“你们连这点土地都斤斤计较,难道想跟我们断绝友好关系吗?”
  沈括不屌他,理直气壮地说:“靠,你们想背信弃义,用武力来胁迫我们吗?真要闹翻了,我看你们也得不到便宜。”
  辽国官员见沈括软硬不吃,又怕真闹僵了,对他们也没好处,只好放qì
  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宋神宗时,王安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沈括是站在王安石这一边的,受到王安石的重用。但是新党旧党之争太激烈,沈括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进去。
  大家都知dào
  ,王安石变法,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皇帝,也不是来自那些贪官污吏,而是另外两个历史重yào
  人物:苏轼和司马光。王安石一派是新党,苏轼一派是旧党。政治斗争是龌龊的,虽然这两派人的领头人物都是“清风亮节”的主儿,可随着争斗的白热化,一些不应该使出的招也使出来了。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沈括,是乌台诗案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沈括在科学研究中非常注重理性分析,实证探索,可阵地转移到政治斗争中,他就有意无意变成了一个嗅觉“灵敏”的投机者。沈括比苏轼大5岁,两人都在皇家图书馆做过事,关系还很不错。
  苏轼因为坚持反对变法的立场,被贬到杭州做二把手。有一次,沈括以中央督察的身份,到杭州检查浙江农田水利建设。沈括到了杭州,虽然政见不同,两个人还是喝酒叙旧,场面很和谐。临行前,沈括还把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些,表示要回家好好学习。沈括回到首都,果然学习了,而且还邀请了宋神宗一起学习——他以跟帖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加以详细的“注释”,强调这些诗句如何居心叵测,如何反对“改革”等等,然后交给了最高领袖。其中有一句是“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沈括解释道:明明皇帝在天上坐着,为什么偏偏要到九泉去找?
  这句话差点让苏轼掉了脑袋。好在宋神宗宽大处理,只是吧把苏轼和亲友39关进监牢。
  所谓风水轮流转,公元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安徽宣州做一把手后来又被调到抗击西夏前线。在前线,沈括充分发挥了他在武器制造方面的天赋,对军中的武器,比如弓弩、甲胄和刀枪进行改装,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发明了一种震天雷,类似于现代的燃烧弹,杀伤力极大,可惜由于当时石油提炼和炼钢技术的限制,未能大规模生产,否则,西夏早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沈括在前线抗敌有功,被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但没过多久,他又打了一次败仗,而且是宋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惨败之一。他作为首领被问责,当然就是贬官,到湖北均州做团练副使,相当于流放了。
  从此以后,政治家沈括从政治舞台落魄下台,他的其余身份却纷纷上场。
  1088年,沈括隐居在江苏润州梦溪园,开始安静地撰写他那本煌煌巨著《梦溪笔谈》。
  这本《梦溪笔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他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共600余条。其中200来条属于科学技术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xiàn
  和真知灼见。
  在天文学方面:《梦溪笔谈》阐释了沈括对浑仪、漏刻、圭表等天文仪器研制方面的许多创见,记述了他的“日有盈缩”这一重yào
  发xiàn
  以及他关于实行阳历“十二气历”的建议。书中还准确描述了五星运行轨迹,计算出月道与黄道交角每月后退度数更为精确的数值,正确说明月亮的盈亏生光现象,发明准确测定极星位置的方法,详细记录并描述陨石特征及陨落过程,指出了铁陨石的存zài
  ,等等。这些均系天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重yào
  成就。
  在物理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了算家所谓的“格术”,沈括以之解释小孔和凹面镜成像,开辟了“格术光学”这一光学新领域。沈括对透光镜的研究,思考缜密,多有可采之处。另外,沈括还讨论了指南针的不同安装方法,记录了“以磁石磨针锋”的指南针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现象(卷二十四),从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zài。在声学方面,《梦溪笔谈》记述的沈括在琴弦上贴小纸人,以验证声音共振现象的发明,比欧洲类似的发明要早约七百年。
  在数学方面:《梦溪笔谈》讨论了垛积问题,建立了隙积术,其实质是解决了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书中还探讨了会圆术,沈括从计算田亩出发,考察了圆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新的弓形面积的近似公式。隙积术和会圆术的建立,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地质地理方面:《梦溪笔谈》记述了沈括对浙江雁荡山、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地质的考察,明确提出了流水侵蚀作用说。该书还通过对化石的讨论来论证古今气候变化,对矿石资源亦有涉及,指出江西铅山山涧水中有胆矾,可以炼铜;发xiàn
  陕北的石油可以用于照明和制墨(卷二十四)。在地图制作方面,记述了沈括以熔蜡和木屑制作立体地图的发明,这一发明早于欧洲约七百余年。书中对地图制做中州县相对方位的描述,由传统8个方位增至24个方位,同时特别重视对两地间直线距离——“鸟飞之数”的测量,使州县相对位置更为可靠。
  在生物医学方面:梦溪笔谈》也多有记述,且大都观察准确,记录详实,能够从实jì
  出发,辨别真伪,补正古书之不足。(以上所述引自“百度百科”)
  ……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沈括被贬官,终结了他的政治生命,是他个人的不幸;可他因此而撰写出《梦溪笔谈》和其他著作,却是整个中国,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大幸。
  top
  www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