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力提升
战力提升
东南战事没有打起来,对帕特里奇来说,也不算坏事。
从去年七月台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十个月,美军参战也大半年了。虽然在各个战役与会战期间,美军作战部队得到了休整,但是均没获得长期休假的机会,官兵的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有机会让部队撤下来休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受此影响,从六月六日开始,帕特里奇就让部署在东北前线的主力部队轮番回到韩国与日本进行休整。第一批撤下来的就是持续作战时间最常的第七步兵师与第二骑兵师,十五天后第二机步师与第四步兵师也撤了下去。
当然,美军不能回国,主要在韩国的首尔、釜山与蔚山等地休假。
假期不算长,扣除往返时间也就十来天,只是条件很优越。不但所有官兵都住进了由韩国政府征收来的酒店宾馆,美国联邦政府还出钱把官兵家属送了过去,让将士能在国外与家人团聚。
对于久经战阵的军人来说,能够与家人团聚,自然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情。
必须承认,在这方面,美军做得非常到位,官兵的福利待遇高得让人咋舌。
趁此机会,美军对前线作战部队进行了大换装。
换装工作主要集中在空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种先进战斗机正式服役,并且做前线部署。一是F-35A,二是FB-22。
前者是美国联合多个国家开发的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也是与F-22A搭配使用的低档战斗机,主要用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虽然这种战斗机前几批次的出厂单价高达七千五百万美元,算上后勤保障费用,差不多一亿美元一架,但是在美国空军、海军与陆战队承诺在未来五年总共采购三千五百架,日本与韩国也各自承诺采购五百架与三百五十架,其他参与研制的国家也下达了订单,采购数量从几十架到几百架不等,总采购数量肯定突破五千架之后,洛-马公司最终答应从第四批开始将单价降低百分之二十五,争取从第十批开始再降低三分之一。
如此一来,美军采购F-35A的单价在四千万美元左右。
这个价格,肯定能被美军接受,而且肯定能够完成采购计划。不管怎么说,单价高了肯定买得少,而且战斗机的后期维护费用也不少,采购得越多,后期维护保养投入越大,军火商才能赚更多的钱。
与F-35A同期量产的还有海军的F-35C。
与空军型号相比,F-35C增大了机翼面积,增加了燃油携带量,降低了翼荷,因此具备更大的航程与更好的机动性能。也就是说,F-35C的空战能力更加突出,更加适合承担舰队防空任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F-35C之前,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战斗机是F/A-18E/F。这种战斗机最多只算得上是三代半,比空军的F-22A差远了。在台海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就因为舰队防空能力不足,让中国空军抓住机会,结果一艘航母战沉、一艘航母报废。
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钱研制重型舰载制空战斗机,即便把F-22A改成舰载型,美国海军也买不起,加上到了战争后期,随着美军在战区周边的空军基地数量增加,F-22A大规模量产后提高了空军的制空作战能力,特别是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大幅度下滑,再也难以对美国海军舰队构成威胁,所以美国海军也没有拿出采购重型舰载制空战斗机的计划,只是要求首先量产F-35C,提高舰队的防空水准。
受此影响,F-35C的量产工作大大提前。
可惜的是,F-35C只有一个买家。就算美国海军为每支舰载航空兵连队采购三个中队的F-35C,采购总数也就八百架左右。加上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F-35C的出厂单价高达一亿美元,还无法砍价。
当然,就算装备了F-35C,美国海军仍然缺乏制空能力。
只是这个问题并不突出,短期内不会有严重影响。
再说了,洛-马公司在F-22A增产与F-35量产上赚得盆满钵满,早就盯上了美国海军对重型舰载制空战斗机的市场需求,自筹资金在F-22A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海军型的F-22B,连当初在ATF项目中失败的诺思罗普公司也用在巨额军火订单中赚到的利润,在YF-23的基础上开发出舰载战斗机,争取拿到海军订单。
可以说,只要有需要,两到三年之内,美国海军就能拿到一种足以与F-22A匹敌,甚至更加出色的舰载重型制空战斗机。
关键还是得看有没有这个需求,以及是否足够便宜。
相对而言,最初由洛-马公司自筹资金开发,后来得到了美军高度重视的FB-22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FB-22可以看成是F-22A的放大改进型号,是一种中型轰炸机,而不是重型战斗机。
这种打着“F”名头的战斗机,主要就用来执行一些高风险性的战场遮断轰炸任务,特别适合用来打击单个活动的大纵深战略目标。
在这场战争中,这类目标不但不少,还多得让美军头痛,比如中国军队的导弹发射车。
因为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大多在一千公里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两千多公里,所以往往部署在战线后方,有的还可以部署在战略大后方。如果出动像F-15E这类的战斗机,就得靠前部署。前线机场的支援能力往往非常有限,即便不考虑后勤保障问题,也无法部署太多的重型战斗机。
很明显,大部分重型战斗机都存在腿短的问题,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F-15E这类重型战斗机都不具备隐身能力,在突防的时候很容易遭到防空系统的拦截,战损率绝对不会小到哪里去。
在登陆东南之前,美军就重点轰炸过中国军队的导弹部队,主力就是F-15E,结果在十多天的轰炸行动中,损失了数十架“攻击鹰”,而且大多是被中国军队的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的阵亡率高得吓人。
不用战斗机,用轰炸机吧。
能够执行这类高风险任务的轰炸机只有一种,即B-2A。
事实上,美军也用B-2A执行过这类任务。因为B-2A的隐身能力比F-22A更出色,所以执行任务的安全性更高。问题是,B-2A是亚音速轰炸机,而且在打开弹舱投弹的时候雷达反射面积将增大许多,存在严重风险。
战争期间,美国空军损失的三架B-2A都是在投弹时暴露行踪,其中两架被远程防空导弹击落,一架被防空战斗机击落。
可以说,如果遇到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只要进入目视距离,B-2A就没法逃脱。
别说J-20这样的先进战斗机,哪怕只是J-7这种爷爷辈的战斗机,都能用航炮把B-2A揍下来。
最理想的选择,还是F-22A。
随着F-22A再次量产,美国空军一度找到了有效打击手段。可惜的是,没多久,中国就摧毁了美军的卫星系统,使得F-22A的纵深打击能力大大降低。原因也很简单,没有卫星系统支持,F-22A在保证了隐身性能与超音速巡航能力之后的有限载弹量,特别是无法携带各类重型对地弹药,使其很难在密集的防空系统中完成攻击任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F-22A最初就不是为了对地打击而设计的。
即便在使用小直径炸弹等等小型弹药的时候,F-22A的对地打击能力并不差,但是其狭小的弹舱装不了大型弹药,也就限制了其作战使用范围。
随着战争发展,美军基本上掌握了绝对制空权,F-22A足以撑起战场的天空,其他各种第三代战斗机均能在不受到空中威胁的情况下完成轰炸任务,所以美军对FB-22的需求反而超过了对F-35的需求。
FB-22有足够大的航程,还有足够大的载弹量,巨大的弹舱能够携带各种类型的对地打击弹药,因为采用了无尾结构,所以隐身能力比F-22A还要出色,基本上达到了B-2A的水准,加上超音速巡航能力等等,使得FB-22成为一种作战半径在二千五百公里左右,具备数个小时的战区巡逻能力的中型轰炸机。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昂贵的轰炸机。
因为量产规模不大,即便美国空军对其需求极为强烈,最多也只能采购四百多架,所以其单价高达四亿美元,相当于大规模量产后的F-22A的三倍。
即便如此,美国空军仍然拿出了四百亿美元,一次性采购了一百架。
第一批FB-22将随着F-35A加入美国空军,并且部署到美国在日本的空军基地,专门执行打击中国军队战术弹道导弹部队的任务。
与美国空军的换装比起来,美国陆军的换装工作要低调得多。
只是从实战意义上讲,美国陆军的换装工作更加重要,影响也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