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先打再谈
先打再谈
罗耀武等着美日联军打过来,帕特里奇却在为怎么打发愁。
如果只是军事上的分歧,那还好说,帕特里奇是最高指挥官,福田康夫只是东北前线指挥官,一道命令下去就行了,但是在战略进攻方向的选择上,不是简单的军事分歧,而是重大的政治分歧,帕特里奇就不能那么武断了。
五月上旬之前,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
原因也很简单,扫荡辽河平原与辽东半岛需要时间,美日联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两个方向上发起大规模进攻,兵力被牵制在前线战场上,自然不需要急着考虑下一步行动,也就不用争得太狠。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帕特里奇没有时间跟福田康夫较劲。
沈阳战役结束之前,美军就从湖州北上,攻入江苏无锡,在太湖西边的宜兴与中国军队恶战一场。
虽然宜兴的防御还比不上湖州,但是陈必时回归,极大的振奋了前线官兵的士气。
结果在陈必时的积极策划下,一场战役级别的进攻行动,硬是打成了一场大会战。
宜兴会战一直打到四月下旬,美军才在付出了近三万名官兵伤亡的惨重代价之后,占领了这座太湖边上的城市,打开了进军南京的大门。
接着,双方又在常州溧阳恶战一场。
直到五月初,美军才占领溧阳。
可以说,陈必时的到来,让美军进军南京的作战行动变得异常艰难。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陈必时的功劳。
虽然在新的战区制度下,紧挨着战场的安徽不属于陈必时统辖,但是王虞珉与陈必时的关系非同寻常,两人在二十多年前就合作过,配合起来简直是天衣无缝。如此一来,美军不但要面对一个能力全面的将军,还得面对一个擅长打进攻战的将军。
陈必时能在宜兴与溧阳重创美军,王虞珉的功劳不比他小。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东南战场上,竭尽全力向南京进军。
虽然在打下溧阳之后,美台联军距离南京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公里的进军路线上,中国军队总共设置了七道防线,几乎将南京与溧阳之间的整个地区都变成了防御阵地。
强攻南京不是不可能,只是难度非常大,代价也不会小到哪里去。
不能强攻,就只能迂回。
问题是,向东迂回,不但得攻打苏州与上海,解除侧翼威胁,还得在南通渡江,从北面围攻南京,难度比直接进攻南京还要大得多。向西迂回的话,就得打入安徽,与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大军鏖战,还得受到陈必时的威胁,难度同样不小。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在五月上旬让美台联军转为防御。
此时,美军已经把重点转移到东北。
对帕特里奇来说,肯定是别无选择,只能强攻北京,迫使中国军队把重点放在北面,这样才有可能在南方战线上取得突破。如果中国军队不把重点转向北面,美日联军就有很大的把握杀入华北,占领北京。
只要打下了北京,攻打南京就容易得多了。
到时候,大不了再把重点转到南方战场上,集中兵力攻打南京。
至于在东三省花时间,帕特里奇想都没想过。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杀入山海关,东三省不用打就能拿下,根本不需要费力气。
再说了,日本承诺出兵一百万,还有三十万没有派来呢。
先南下进军华北,再用第四批日军扫荡东三省,双方都不吃亏。
随着日军第三批部队到达,美军增援的四个师也到了前线,加上顺利打下大连,帕特里奇开始向福田康夫施压,要求福田康夫把兵力集中在南面,为南下进军华北做准备,而不是想着北边的吉林与黑龙江。
问题是,福田康夫只是名义上听从帕特里奇指挥,真正能使唤他的只有进藤加一。
到了五月中旬,百万大军的作战任务基本完成,作战部署也该提上日程了,帕特里奇也没心情与福田康夫闹下去,所以在美日联军占领大连的第二天,就以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召开了高级会议。
当然,帕特里奇没有忘记给加布里埃尔打招呼,让美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施压。
会议开始后,双方就围绕着进军问题展开了争论。
“不管怎么说,我们得展开行动。”帕特里奇不想在争论上花时间,因为这不可能给美日联军带来胜利。“总体意见有两个,一是南下,一是北上。到底怎么打,我们还是得看战场局势,而不是一厢情愿。”
福田康夫没有反驳,毕竟帕特里奇说得也有道理。
战争是双方的事,而不是单方面行动,单方面行动那叫军事打击。再说了,中国军队已经枕戈待旦,罗耀武的部署工作已经到位,到底该怎么打,也不是由美日联军说了算,还得看中国军队的行动。
“南下战术很简单,所以我们先看看北上行动。”帕特里奇让秘书调出了战区地图,“中国军队的部署很明确,重点守卫从彰武到锦州的战略防线,目的也很明确,阻止我们南下进军华北。”
“所以我们得避开中国军队的锋锐,先北上,迫使中国军队出战,再趁机南下。”
“道理虽然如此,但是中国军队会出战吗?”帕特里奇笑了笑,说道,“如果罗耀武打算守卫吉林与黑龙江,就不会把他手里的部队全都部署在这条防线上,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沈阳北面。再说了,以中国军队目前的情况,也很难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从战略上讲,守住华北比守住东北更加重要。”
“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打下东北。”
“有那么容易吗?”帕特里奇叹了口气,说道,“中国的战争动员已经开始,而我们却没有进行全面动员。不可否认,攻占东北确实不难,但是总得花时间,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一年。到时候,我们还有优势吗?已经有情报证明,中国开发的多种新式武器,特别是空军的新式战斗机将在年底完成所有研制工作,明年年初就将大规模装备部队,到时候我们的制空权将受到威胁。可以说,拖下去,对我们没有多少好处可言。越延迟,进军华北的难度越大。”
福田康夫没有反驳,这是事实。
“要想击败中国,就得占领华北,就得进军北京。即便只是为了占领东北,我们也得进军华北,击败中国。如果不能击败中国,我们现在取得的任何军事成就都不牢靠。这场战争也许会打上几年,我们谁能坚持那么久?千万不要低估中国的抗战能力,就算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只要中国仍然团结在一个政府之下,我们就无法取胜。历史也证明过,只要坚持下去,中国就能击败任何强敌。”
这下,福田康夫的脸色更难看了,因为帕特里奇摆明了在说日本。
“暂且不说历史如何,我们要想取胜,唯一的途径就是推翻中国政府,由新的政府来统治中国。想必,福田将军也不会否认吧?”帕特里奇笑了笑,说道,“为此,我们就得尽快打到北京,并且配合在南面作战的美台联军占领南京,让台湾政权回归正统。只有如此,我们在东北的胜利才算真正的胜利,日本出兵才有意义。”
最后一句话,说到了要害。
日本想要什么?无非就是在中国、至少是在东北的特权。为此,就得支持美国扶持的台湾政权,也就得帮助台湾政权成为正统。
“从现实来看,进军华北比攻占吉林与黑龙江困难得多,所以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帕特里奇也给福田康夫留了面子,“即便要北上,也得打下彰武,切断中国军队与吉林、黑龙江的联系,不然北上进军的难度将非常大。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打下彰武,至于后面该怎么打,等到打下彰武之后再讨论也不迟。福田将军,你说是吗?”
“我没意见,但是需要时间调整部署。”
“三天!”帕特里奇见好就收,“三天之后发起进攻,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现在得把时间赶回来,再也不能让中国军队从容不迫的投入战斗了。”
福田康夫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帕特里奇说服福田康夫的时候,加布里埃尔也通过日本国防大臣,说服了日本首相进藤加一,让日本当局同意先打彰武,再决定总体战略。
对帕特里奇来说,能够让日本当局同意先打再说,已经是不小的收获了。
问题是,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目的,又怎么可能有明确的战略重点呢?
很明显,美日联军进攻彰武,只是一次缺乏战略眼光的战役行动,不可能有更加长远的打算。
与之相比,罗耀武在策划彰武会战的时候,是从战略高度考虑的,有明确的战略目的。
这么一比,双方的高下已经分了出来。
当然,这并没改变双方战斗力上的巨大差距。美日联军的战斗力依然强悍,而且随着占领区内的大批机场投入使用,美日联军的空中优势将更加明显,而罗耀武能够依靠的就只有部署在山区与大后方的远程炮兵。
这场仗,绝对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