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当局者迷

  第五十四章
  当局者迷
  陈必时将叶仁伟要过去。不是他手下缺乏出色参谋,而是想要通过叶仁伟与罗耀武建立直接联系,并且了解罗耀武的作战意图。
  不管怎么说,叶仁伟是罗耀武手下最得力的参谋,非常了解罗耀武。
  陈必时也很了解这个从基层爬起来的、没有一点背景的参谋,甚至早就知道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只是生不逢时。
  “照你这么说,罗耀武还是把重点放在了进攻上?”陈必时把茶杯端了过来,显得异常客气。
  “初期应该如此。”叶仁伟见过陈必时好几面,显得不卑不亢,一点都不紧张。“美韩联军的优势非常明显,还占据着主动权。我们的防线过于漫长,而且部署工作远没到位,防线上漏洞百出。如果一味防守,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只有充分利用长白山地区的复杂地形,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性战术反击,才有望顶住美韩联军的进攻,渡过最艰难的事情。只要顶住了美韩联军的首轮进攻,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后面就好办了。”
  陈必时坐了下来,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你做了很大贡献吧?”
  叶仁伟愣了一下,随即谦虚的说道:“都是军长的部署,与我没有多大关系。”
  “这确实是目前的最佳选择,但是欠缺长远考虑。”
  陈必时突然转变话题,让叶仁伟有点难以适应。
  “为了打开我们的国门,以及迫使我们向东北地区大举增兵,美韩联军的首轮攻势肯定会非常凶猛。从美韩联军的部署情况来看,初期就会投入三个美军师、以及至少两个韩军集团军。”
  叶仁伟点了点头,稳住了情绪。
  “在如此强大的敌人面前,任何防线都形同虚设,把主力摆在后面,利用本土的广大纵深与敌人周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陈必时长出口气,说道,“问题是,罗耀武没有看透本质。”
  “什么本质?”
  “美韩联军会见好就收吗?”
  叶仁伟锁紧了眉头,陈必时这句话真的是意味深长。
  “前几天,老李给我打了电话,说他很担心东北那边的防御部署。”
  “李一帆?”
  陈必时点了点头,又说道:“军事情报局已经获得了情报,美国已经获得了又日本提供的一些东北地区的军事地图。虽然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地图了,但是此举的目的如何,恐怕很难说得清楚。除此之外,美国的情报机构还在俄罗斯身上做文章,大概也是想获取当年苏军在东北地区作战的资料吧。”
  “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都几十年了,早已时过境迁。”
  “确实没有多少意义,可我们不得不提防。”
  陈必时说得有道理。叶仁伟也没再纠缠这个问题。
  “从美韩联军的军事准备来看,目的也不仅仅是打过国境线。再说了,如果不设法捞取点什么的话,打过国境线又有什么意义?打到这个时候,美国仍然死咬着不放,甚至不顾巨大的战争伤亡,持续扩大战争规模,其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叶仁伟没有开口,因为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参谋应该讨论的话题。
  “知道是为什么吗?”见到叶仁伟那谨小慎微的样子,陈必时呵呵一笑,说道,“这里就你我两人,没必要这么拘谨。”
  “陈司令……”
  “你不想说,就我来说吧,看看我说得对不对。”陈必时知道叶仁伟的为人,也就没有强求。“美国处心积虑的发动这场战争,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二是推翻我国政权。”
  叶仁伟没有一丝惊讶的样子,仿佛早就想到了。
  “四年前爆发的经济危机,与二九年的大萧条非常相似。虽然世界各国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漏洞太大,谁也堵不上。将世界从二九年大萧条中带出来的不是罗斯福的新政,也不是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三九年之前,罗斯福就开始推行新政,结果美国经济再次探底,差点酿成更大的灾难。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怕大萧条的影响将更加巨大。”
  陈必时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反过来看,也可以认为是二九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大萧条,纳粹也就不可能在德国上台。战争与危机本来就是一头长着两只脑袋的怪兽,谁也离不开谁。”
  “可是战争不见得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办法。”
  “这话没错,可是放到现实中就不可能了。”陈必时呵呵一笑,说道,“解决危机的办法不是没有,只是我们决定不了。四年前,问题爆发的时候,如果美国肯为全球利益着想,与世界各国共渡难关,就不会有这场战争。美国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不滥发货币,不把危机引向其他国家,竭力维持全球金融体系就行了。可是美国没有这么做,因为这要美国放弃一家独大的世界格局,承认像我们这样的新兴大国也有发言权。美国没有这么做,也就没有可能以常规方法解决危机。”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战争的祸根就埋下了?”
  陈必时又点了点头,放下茶杯。说道:“当时,能够一眼就看出问题的人并不多,但是从战略层面上来看,随着危机扩大,影响到了各个层面,战争将不可避免。如果不是我们做出了巨大努力,两年前,韩国那艘护卫舰、还有朝韩炮战就已经演变成战争了。”
  “如果在两年前打,也许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确实如此,这算得上是我们的一大决策失误吧。”陈必时叹了口气,说道,“当时我们只考虑到了战争的负面影响,没有想到积极的一面。从根本上讲,如果在当时开打,美国的处境会比现在艰难得多,甚至不会这么积极。也正是两年前的半岛危机,让我们与美国的矛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也让我们认识到,除非我们主动放弃与美国争霸的想法,甚至放弃部分国家主权,不然我们与美国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叶仁伟也叹了口气,神色显得有点黯淡。
  “我们想过放弃,准确的说,是部分人想过退让。这里涉及到了美国的第二个目的。即我们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有没有办法让美国放弃推翻我国政权的野心?”陈必时又端起茶杯喝了两口,“非常可惜的是,只要我们继续退让,而不是让美国知道我们的勇气,那么美国就不会改变初衷,最终目的仍然是想方设法的推翻我国政权,甚至像对付前苏联那样,将我们肢解成好几个国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法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才能得到绝对保证。”
  叶仁伟知道。陈必时说得没有错。
  随着中国发展壮大,不是现在,就是不久的将来,肯定要与美国正面交锋。
  “事实上,如果沦落到前苏联那种境地,我们的下场将更加悲惨。虽然我们有占人口九成以上的主体民族,但是汉族的栖息地仅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被美国肢解,就算通过努力能够再度实现统一,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内,我们不但没有希望成为世界大国,连维持稳定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拼死一搏。”
  “所以我们选择了奋起抵抗,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啊。”陈必时苦笑了起来,“知道我们败在哪里吗?”
  叶仁伟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陈必时的意思。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白痴都看得出来。虽然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不如美军,但是差距还不至于大到连守卫国土的能力都没有。导致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惨败的原因非常多,可主要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之外。
  方士谦叛变就足以改变战略局面。
  事实上,像方士谦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说得不客气一点,中国军队没有败在美军手上,而是败在了自己人手上。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国家基本面上的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不说这些了,说多了也没意思,你心里明白就行。”陈必时的心情也很沉重,为了不影响气氛,他转口说道,“我把你要过来,除了通过你了解东北地区的情况之外,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的意见?”
  陈必时点了点头,说道:“美军只在朝鲜部署了四个师,却在台湾部署了八个师,地面部队的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显然,这二十万美军不是来打酱油的。”
  听到“打酱油”这三个字,叶仁伟也笑了起来。只是笑得有点苦涩。
  “根据我的判断,美军在东北发动进攻之后就会在东南开辟第二战线。对于美军的进攻方式,我也算有点了解。只有一点看得不大清楚,那就是美军将在哪里登陆。”陈必时点上香烟,抽了两口才说道,“所谓当局者迷,我身在局中,自然看得不是很透彻,而你没有参与东南方向上的部署工作,应该能够更加客观一些。”
  话到这里,叶仁伟才知道,这才是陈必时把他要过来的主要原因。
  东北方向上的战斗就要打响了,东南方向上的战争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