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美军上岛
美军上岛
虽然在拟定评估报告的时候五十四军还在渡河,提前渡河的两栖部队也没有留在前线阵地上,而去沿着八里乡的海岸线布防,但是美军已经错过阻止五十四军退守淡水河与大汉溪西岸的最佳时机,也来不及抢在五十四军转入防御状态之前发起进攻,所以美军参谋人员不得不“从长计议”。
这个时候,位于大汉溪北岸的莺歌镇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大汉溪实际是淡水河的上游,发源于台湾北部的雪山地区,南北流向,在台北县市区与新店溪会合之后统称淡水河。在这条台岛上比较罕见的“大河”流域,被美日台联军控制的地区中,除了上游,只有莺歌镇在左岸。
虽然帕特里奇已经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决定在淡水河河口附近打一场登陆战役,但是为了牵制敌人的机动兵力,特别是没有遭到重创的十五军,让陈必时无法向美军登陆滩头增派兵力,仍然有必要向莺歌镇增兵。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日军是扶不起的阿斗。
相当于三个装甲营的强大兵力,在攻占了只有一个步兵连守卫的莺歌镇之后,竟然没能打下同样只有一个步兵连守卫的二零九高地!
这绝对不是面子问题。
帕特里奇并不否认日军的勇敢精神,伤亡数字摆在那,日军拼命的胆气不不台军低,值得任何人敬佩。
关键就是,日军太缺乏战术修养了。
别看这支士官占了八成的军队拥有整个亚洲地区最精良的武器装备,每年跟实战经验丰富的美军搞好几次联合演习,可是军事演习顶替不了实战经验,精良武器也抵偿不了战斗素质,学历更代替不了精神意志。
平时吹得再厉害,上了战场就会原形毕露。
不可否认,日军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经验,特别是本土之外的经验。
因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所以战后不但被美军占领,还接受了战胜国为其制订的“和平宪法”。虽然朝鲜战争之后,随着冷战爆发,美国在扶持西德的同时也逐渐为日本松绑,不但让日本借此机会打下了工业技术、从此步入现代化快车道,还以“自卫”的名义组建了“准军事力量”,并且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拥有了西太平洋地区数一数二的军事实力。
日本现在竭力争取的,正是想除掉对军事实力产生限制的主要因素。
可以说,日本军事实力最大的欠缺就是缺乏“攻击性”。
拿同样是美国盟国的韩国来说,虽然在引进美国的先进武器装备方面,韩国都要比日本晚得多,比如被称为“高丽鹰”的F-15K比日本的F-15J晚大约二十年飞往韩国,“世宗大王”号也比“金刚”号晚十来年下水服役,但是F-15K是加强版的F-15E,“世宗大王”号也配备了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的巡航导弹,具有非常可观的攻击能力,甚至主要就是为了攻击而存在,日本的F-15J是典型的“防空战斗机”、“金刚”号也以舰队防空为主,非常缺乏必要的攻击性。
这也是日本武器装备的主要问题,不然不会花巨资搞一个只有对海攻击能力的F-2,而不是像韩国那样,直接从美国采购F-16、或者引进F-16的生产线。
对一支受“和平宪法”约束,司职本土防御任务的军队来说,攻击性也无必要。
问题是,日本并不想永远受“和平县法”约束。
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也就没有永久的战败国。
两百万蒙古人能够在马背上用弓箭横扫欧亚大陆,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
日本想摆脱束缚,可是日本军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帕特里奇不得不让美军陆战队去收拾莺歌镇的烂摊子。
八月十七日清晨,天色还没大亮,直升机的轰鸣声就把刚刚躺下的叶振邦吵醒了。
“怎么回事?”
“美国佬。”诸葛宏彦回头看了眼神色还有点恍惚的叶振邦,将望远镜递了过去,“从东面过来的,没有经过我们这里。”
叶振邦揉了揉眼睛,他一直想不明白,诸葛宏彦怎么那么精神。
难道他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偷懒睡觉?
想了想,叶振邦也觉得好笑。真要如此的话,恐怕鬼子的侦察兵早就摸上高地了。
来的确实是美军机群,有十来架MV-22,还有好几架个头更大的MH-53,全是陆战队的飞机。
“大概有一个营。”
“还是个加强营。”叶振邦放下望远镜,“看到后面那几架MH-53了吗?”
诸葛宏彦点了点头,说道:“下面吊的是工程机械,看样子有一支工兵部队,大概打算在莺歌镇修建临时机场。”
“这可不是好消息,让兄弟们都进去,说不定美军会给我们拉个下马威。”
“已经打了招呼了,全都下去了。老余正带着任侠歌他们正在架设监控系统,弄好了我们也到下面去。”
叶振邦点了点头,顺手掏出香烟,先给诸葛宏彦点上了一根。
虽然余鸿飞的战斗素质几乎为零,但是说到玩弄电子设备,一百个叶振邦都比不上。
一根烟抽完,接到消息后,两人离开了高地南面的观察点,钻进了最底层的坑道,并且让守在坑道出口处的战士关上了防爆密封门。
监视系统并不复杂,就是在阵地四周的观察点上安装十多台数字摄像机,再用闭路信号线传回来。正好跟余鸿飞过来的那几个技术军官嫌麻烦,把带来的军用笔记本计算机留了下来,让余鸿飞能够搭建一个简易的监视控制平台。
“能够调整视角吗?”
“不能,这是最普通的摄像机,不过可以调整分辨率。”余鸿飞在笔记本电脑上演示了一番,“还可以选择局部放大,不过摄像机只有五百万像素,分辨率不是太高,只能看清楚山脚下的情况。”
“这也够了,要想看得远,还是得靠自己的眼睛。”叶振邦一边说着,一边朝诸葛宏彦看了过去。
“这东西好像没有声音。”
“没办法,我只找到了这些摄像机,没有找到麦克风。”
诸葛宏彦苦笑了一下,说道:“有的时候,可不是眼见为实。”
余鸿飞长出口气,他知道诸葛宏彦的意思。轰炸到来的时候,往往只听得到声音,看不见炸弹。
“能不能单独搞个收集声音的系统?”
“最好具有指向能力,让我们知道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能够判断出距离就更好了。”
余鸿飞看了眼叶振邦与诸葛宏彦,说道:“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时间与材料。”
“侠歌,你帮着打点一下。”叶振邦很直接的把这个任务丢给了任侠歌。
等余鸿飞与任侠歌走开,叶振邦把陶安康与甘应明叫了过来,吩咐两人在监控台前轮流值班,然后叫这诸葛宏彦去了洞窟外的过道。
能够容两人侧身挤过的狭长坑道里,每隔十米就有一盏用蓄电池供电的小灯泡,光线非常昏暗,只能勉强看清楚地面。
“等下我就带几个老兵上去。”诸葛宏彦一边说着,一边习惯性的掏出香烟。他没有点上,因为最底层坑道的抽风系统还没有正常工作,烟雾排不出去,也就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吸烟。
“你担心鬼子会摸上来?”
诸葛宏彦点了点头,然后朝头顶上指了一下,示意叶振邦仔细听。
声音很沉闷,也很微弱。
是炮击,不是轰炸!
明白过来后,叶振邦笑着摇了摇头,从诸葛宏彦的手里接过香烟。他也没有点上,只是夹着过干瘾。
说到炮击,鬼子绝对卖力,甚至到了乐此不疲的地步。
至于炮击的作用,完全可以用“可有可无”来形容。除了在十四日的战斗中炸死炸伤了几名空降兵之外,在后面的战斗中,鬼子完全在“放空炮”。
大概除了99式自行榴弹炮,日军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重火力了吧。
虽然一五五榴弹的威力非常惊人,但是对于藏在地下几十米的空降兵来说,几乎没有半点威胁。
鬼子又在放空炮。
只不过,这次发言的不仅仅是鬼子炮兵。
没有任何征兆,地面突然震动起来,泥土从坑道顶部的木板缝里洒落下来。
震动越来越猛烈,照明灯闪了几下就熄灭了。不是灯泡被震碎了,而是连接在蓄电池上的自动开关感应到了剧烈震动,主动切断了电源。
坑道里一片漆黑,除了让人觉得翻江倒海般的距离震动之外,几是沉闷的爆炸声。
那感觉,就像被塞进一面擂得砰砰着响的战鼓。
叶振邦与诸葛宏彦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讶,而是习惯性的蹲了下来,降低重心。这是炸出来的经验,在美军轰炸的时候冲出去等于送死,如果坑道承受不住轰炸,里面的人不管是站着还是蹲着都必死无疑。
蹲下来就不会跌到,也就不会受到意外伤害。
与两个老兵一样,那些已经在阵地上坚守了好几天的新兵也蹲了下来,而且没人把身体靠在两侧的墙壁上。爆炸产生的地震波中,纵波的能量是横波的上百倍,如果把身体靠在坑道壁上,很容易被猛烈震伤内脏。在十四日的战斗中,就有一名新兵因为害怕而爬倒,结果被震碎了脾脏。
过了十多分钟,轰炸还没停止,甚至没有减弱。
叶振邦与诸葛宏彦都觉得有点不对劲。
难道美军打算做点轰炸之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