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动入局 上
所以一直以来能够出口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选择落后一两代的产品,当前的主打产品是从来不会出口的。
本来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就比较落后了,再选择更加落后产品出去,在国际军火市场等于就是低端产品的代表,销售价格什么的就不要指望太高了,基本上都是白菜价卖出去,通过军工产品贸易赚到的钱并不太多,所以以军工补贴军工的这个初衷看上去很美,却很难实现。
但是现在如果有了两个不同的企业研发出来不同的产品,那么在销售上就可以进行一些权衡选择了。淘汰掉的那一个型号往往也比老产品先进很多,进行一些改造之后用于出口也将会有较大的竞争力,这对于落后一方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研发贴补策略,只是不会全部赔进去。
所以刘老爷子这个思路大家还是比较认同,有了这么一个共同认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越具体就越兴奋,几乎都忘了时间,讨论了大半天时间,大家终于达成了一个比较大致的意见,那就是这件事可以搞试点,军委这边刘老爷子牵头打一个报告。
当然利益分配上大家也基本达成了协议,军火可是现在最赚钱的行业之一,虽然这个公司销售要受到军方控制,但是军方控制的主要是销售的对象和军内装备的成本,对于出口价格这块不会干预太多,采用市场定价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真的研发出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这个公司就会财源滚滚。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肥肉,刘老爷子将眼下这三人叫过来单独沟通,除了统一意见,能够推动这件事之外,这个利益的分配也是很重要的话题,这点大家心照不宣,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军方整合现有旗下兵工和兵装所属研究所在坦克研究方面的积累和知识产权,以及中航所属无人机知识产权入股新公司,再加上李副主席、曹副主席、杨总长家族企业也分别入股一部分,他们背后的企业将来作为零部件提供厂家之一,都能够从这个未来的军工企业中分一杯羹。
当然,在这个公司中,杜氏重工将占据主导地位,刘老爷子的想法是如果不让杜氏重工占据主导,要不了几年就等于又会蜕变成为一家官办企业,活力很难得到长效的保障,因此他建议杜氏重工占有的股份为百分之五十一,而坦克和无人机知识产权占据百分之二十五,剩下三家一家占据百分之八。
当然,这三家不是靠这百分之八获利,而是主要依靠之后零部件供应。这个带有分账性质的默契很快就达成,杜氏重工占据的百分之五十一股份不是那么好拿的,以后制造工厂、研究机构等开支大多要靠杜氏重工拿出真金白银来,所以那三家能够敲定以后的零部件供应就非常满意了。
有了这么一个结果后,刘老爷子先是同另外三位巨头召开军方内部会议统一了思想,然后亲自操作这件事半个多月,同各位大长老以及一号首长频繁协商做工作一一有了演习实实在在的效果摆在那里,再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先例,只不过这次试点研发生产的东西要更加敏感一些,所以高层这块总算让刘老爷子走通了路子。
毕竟这只是一个新的试点,完全符合那位老人家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何况这次刘老爷子没有狮子大开口在军费上再次提出要求,只是一个特殊政策,烧的是民营企业家的钱,如果能够研发出来新产品更快提升这一块的实力,那是意外之喜,如果不行,也无关大局。
这个是高度管制的特殊产品,这些大长老才不怕杜氏重工参与进来能够反到天上去,从利益大格局来说,对于各大家族影响甚微,所以刘老爷子这个建议草案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杜克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涉及军工产品的一个机会,而且又是“被入股”。
这个领域对于他来说相当陌生,虽然杜克已经参与了军方的不少项目,但是都是在某个关键环节上参与,对于整体上的东西杜克是完全不清楚,也不想去搞清楚。根据他现在的了解来看,在国内能够参与这个特殊领域的的民营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
坦克这块是绝对没有听说过有民营在做,无人机倒是听说有些民营资本在介入,毕竟在侦查、航拍、勘测等领域也有不少民用市场空间。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杜克眼下不想去碰的比较敏感的东西,杜克原来打算拒绝,他现在的目标是盯着核电这块,准备在完成比莱姆计划的同时,一举成为世界核电能源供应的巨头之一。
想想如果旗下拥有上百家核电厂,那将是多么辉煌的时刻,不仅仅是经济上具有巨大的收益,在政治影响方面也是无与伦比的,比起现在的石油巨头们来说毫不逊色。
而且这个东西比起军工来说敏感度要小得多,对于杜克来讲,敏感度越小自己就越不容易陷入各大势力倾轧之中。从利益上看,投入产出的性价比也不高,虽然军工产品有些时候是暴利,但是那也得做出品牌和口碑来,以国内军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来说,卖出高价的机会不多。
真正赚大钱的产品都握在老美那几家大公司的手里去了,国际上一年大概几百亿美元的军火市场,差不多一小半都被老美霸占,其次是俄罗斯,国内销售出去的产品只不过是起些点缀,只占世界军火市场的几个百分点而已,更何况销售还握在军方手中,这生意就越发难住了。
所以杜克从刘老爷子口中听到这个计划,第一反应就是婉言谢绝,在他的眼中,这个事情麻烦而且没有多少前景,揽过来等于是惹事上身,杜克才不想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