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十大罪

  春雨淋淋淅淅的降落下来,不过一场春雨一场暖,四月份的天气,虽然还带着寒意,但天气逐渐转暖,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意。
  距离金陵皇都之外的古道凉亭这里,有几辆马车停靠着,几名中年男子,都在这里等待,这几名中年男子,各个气质不俗,仔细看去,一个个周身缭绕文气,显然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他们在等待自己的恩师,原御史大夫方敏忠。
  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
  是四大阁老之外官职最高之人。
  而御史台,有纠举百察,推鞫狱讼、入阁承诏、推荐、弹劾等职权。
  自新帝登基,三大阁老被罢黜,陈康贤成为首辅之后。
  一直打压忠诚,信任奸——佞小人。
  身为御史大夫的方敏忠,连上三十六道奏折参奏陈康贤。
  第三十六道奏折,更是列举了陈康贤十大罪。
  罪一:坏祖宗之成法。
  罪二:窃君上之大权。
  罪三:掩君上之治功。
  罪四:纵奸子之僭窃。
  罪五:冒朝廷之军功。
  罪六:引悖逆之奸臣。
  罪七:误国家之军机。
  罪八:专黜埗之大柄。
  罪九:失天下之人心。
  罪十:弊天下之风俗。
  方敏忠难道不知道陈康贤把持朝政吗?
  他当然知道。
  可是,他依然上奏。
  他只是想要唤醒朝臣的良知。
  想要让皇室警醒。
  让皇室知道,陈康贤所做所为,祸国殃民。
  可惜。
  方敏忠得到的却是一纸调令。
  陈康贤便贬到了琼州。
  琼州可是一片荒凉之地,基本上只有被发配之人,才会被贬责到琼州去。
  那种地方,地广人稀,到处都是古林,沼气密布,天气潮热,很容易生病,这也是许多人到了琼州之后没有多久便会去世的原因。
  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
  “来了!”。凉亭之中的诸人纷纷说道。
  他们冒雨来到了外面。
  马车停在了古道上。
  坐在车辕上的老仆人掀开了车帘子。
  一名年过古稀的老者走了出来,这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原御史台大夫方敏忠。
  乃是三朝元老。
  二十四贤臣之一。
  二十四贤臣,乃是按照先祖刘裕设立云天阁七十二贤臣所建立。
  先帝在位四十六年。
  历治清明。
  二十四贤臣,有文臣,有武将,都是大武王朝的肱股之臣。
  不过到现在,二十四贤臣多数都已经去世了。
  还有几位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其余的人。
  皆遭罢黜。
  之前身为二十四贤臣的杨胜军老元帅被罢黜,现在方敏忠再遭罢黜。
  先帝时期的二十四贤臣,已经远离了权力中枢。
  “老师……”。
  一群人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师,眼泪顿时便流了出来。
  他们十分清楚琼州是什么地方。
  那是不毛之地。
  气候是一方面。
  各种毒虫鼠蚁简直数不胜数。
  许多被发配过去的官员都死在了那里。
  老师年逾七十。
  他们自然无比担心。
  不止一人,多次劝阻过方敏忠不如辞官归家。
  但是方敏忠没有同意。
  他想要去琼州继续为大武王朝,发挥余热。
  “不用难过,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黑夜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白昼会到来的”。
  方敏忠露出笑容来,劝慰着大家。
  方敏忠乃是儒道大家,有大学士文位,精通儒家诸多学说。
  不过方敏忠说话一向很直白。
  不像许多老儒,开口闭口,之乎者也。
  “老师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名中年儒生说道。
  “嗯!”。方敏忠点点头,他对许多事情看得都很开,没有再多说什么,正欲登上马车离去。
  这个时候。
  远处一辆马车快速的疾驰而来。
  “是徐府的马车!”。
  一人说道。
  他所说的徐府,指的自然是徐茂的府邸。
  徐茂也是武元朝二十四贤臣之一。
  与方敏忠关系素来交好。
  马车停下。
  徐茂走了出来。
  “元长,咱们不是说好,不要来送我了吗?为何又特地前来!”。
  方敏忠说道。
  徐茂道,“忠正,我知道你今日走的匆忙,想必新一期的大武周刊,还没有来得及看吧!”。
  方敏忠微微一愣,确实,今日出来的早,新发型的大武周刊,他还没得来看呢。
  “确实未曾翻阅!”。方敏忠说道。
  徐茂取出大武周刊,交给了方敏忠。
  大武周刊一共四版。
  第一版,一般刊登的都是许多诗词歌赋。
  第二版,乃是名家文章。
  第三版,乃是国内大事。
  第四版,乃是国外大事。
  打开第一版,方敏忠便看到了第一版上面刊登的古诗词。
  当看到这首古诗的时候,方敏忠浑浊的老眼之中,不由爆射出精芒来。
  他不由吟诵起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这……”。
  方敏忠的这些学生,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开篇便如此的恢弘大气。
  瞬间将他们的心神,吸引到了这首诗词上面。
  方敏忠继续吟诵道: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读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时候,方敏忠已是老泪纵横。
  方敏忠一生清廉,忧国忧民。
  这首诗,写的虽然是刘义隆时期的事情。
  可是与现在何其相似?
  特别是廉颇老矣这句话,廉颇是谁?
  廉颇不就是他们这些为了国家,为了万民,殚精竭虑的老臣吗?
  那句尚能饭否,简直就是对灵魂的一种拷问。
  是为他们这些老臣遭遇排挤,打压的备份怒吼。
  方敏忠的这些学生,也一个个泣不成声。
  终于,有人写出了他们的心声。
  “这首诗是何人所做?”。
  方敏忠擦去眼泪,不由对这首诗的主人十分好奇。
  他看向了这首诗最后面的署名。
  余杭——苏毅苏子恒!
  “这苏毅,莫非便是做出《寒门崛起》的寒门子弟苏子恒?”。方敏忠大吃一惊。
  徐茂点点头,说道,“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