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大一块飞地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大一块飞地
  不管怎么说,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英国。而是一个国土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接近8亿、拥有数千万军事人员的世界大国。
  占领美国,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美国当局已经下令投降。
  对此,共和国当局与共和国军队早有预料。
  美国当局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共和国最高同水安瓿就向前线部队下达了停火令,要求陆军与陆战队为占领美国、控制美军设施、解除美军武装做好准备,海军与天军则提供协助。当时,共和国陆战队已经包围了费城,因此将占领费城,收缴费城守军武器装备当成了第一件大事。结果是,缴械行动很快就变成了一场战斗。因为有很多美军不愿意放下武器,部分美军指挥官甚至以没有收到投降命令而拒绝投降,在收缴美军武器的时候,发生了多次小规模冲突,导致共和国陆战队大批官兵伤亡。第二天,也就是9月30日,共和国陆战队不得不放弃收缴美军武器装备的行动,宣布在10月1日之前,如果美军拒绝投降,将发起致命打击。事实上,10月1日0点过5分。共和国陆战队就兑现了诺言,用最为猛烈的炮火将盘踞在特拉华河东岸帕尔迈拉区的美军送上了天堂。炮击一直持续到天亮,共和国陆战队再次向其他城区里的美军下达了最后通牒,即美军继续缴械投降的话,共和国陆战队将以每天摧毁一片城区的速度,直到将整个费城变成废墟!毫无疑问,美军没有抵抗的资本,别说被困在城区里的军队,因为美国当局宣布投降,共和国陆战队没有在炮击之前疏散城区内的市民,所以当时费城城区内至少还有400万市民。炮击夺走的不仅仅是美国军人的生命,还有平民的生命。在巨大的压力下,10月1日上午,费城守军司令宣布投降,并且命令盘踞在城区内的美军前往共和国陆战队指定地点缴械投降。虽然在此之后,仍然有部分美军负隅顽抗,直到10月4日,共和国陆战队才占领整个费城,歼灭零星抵抗的“匪军”,但是大规模抵抗在10月1日中午之前就结束了。
  费城的战斗表明,在没有尝到鲜血的滋味之前,仍然有不少美军对胜利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
  受此影响,美国代表前往共和国新都就投降仪式进行磋商的时候,共和国当局没有命令驻扎在美国本土的陆军与陆战队扩大占领区,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基础保障工作上,即将原本计划运送的弹药物资换成粮食药品,向前线增派更多的占领军。并且要求承诺与共和国一同承担占领任务的盟国出兵。
  当然,共和国当局没有忘记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即出兵占领阿拉斯加。
  10月3日,战术空运力量得到缓解之后,共和国陆军2个战斗单位的6万余名官兵在近2000架垂直起降运输机的支持下,分成十多支部队,分别从数个方向进军阿拉斯加,在短短数个小时之内,控制了这块被冰雪覆盖的大地上的数十座美军基地,解除了数十万美军的武装。到当天傍晚,这块当年以600万美元从沙俄手里买来的土地就落入共和国手中,成为美国50个州中,除东北地区的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罗得岛州与新泽西州(这几个州的面积都非常小,而该地区面积稍微大一点的还有缅因州与纽约州)之外,第一个被共和国完全占领的州,同时也是共和国单独占领的美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州(阿拉斯加州本身也是美国50个州周面积最大的州)。
  出兵攻占阿拉斯加州,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早在大战爆发前,就有人提出,从北面的亚美陆桥进军北美洲,即在占领俄罗斯远东地区之后,渡过白令海峡。登陆阿拉斯加,再沿着南面的沿海走廊向东推进,从夏洛特皇后群岛登陆加拿大西部海岸地区,占领包括温哥华在内的大城市,再南下进军西雅图,扫荡美国的西海岸地区。当然,这不是唯一的选择。还可以在占领千岛群岛与勘察加半岛之后,进军阿留申群岛,再从阿拉斯加半岛上岸,跨过阿拉斯加湾,在亚历山大群岛上岸,或者直接在加拿大西部地区上岸。这两套战争计划的区别只有一个,即前者以陆军为主,后者以陆战队为主,因此前者的主要进军路线在陆地上,而后者则充分利用了北太平洋上的岛屿,以越岛进攻的方式向东推进。重要的是,这两套方案都是建立在进军北美洲大陆基础之上,即在战争爆发后不久,以海陆并进的方式击败美国。
  也许有人会说,北极地区的严寒会对作战行动造成不利影响。
  严寒确实会对作战行动造成不利影响,只是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对地面作战来说,严寒很有可能是将士的头号敌人,造成的损失与伤亡甚至有可能超过敌人。问题是,对于已经习惯了在空中作战,对地面交通依赖度已经降到最低程度的共和国陆军与陆战队来说,严寒的影响肯定不会太大。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不会比俄罗斯更加寒冷。为了对付俄罗斯,共和国陆军的所有装备(因为共和国陆战队与陆军往往共用装备平台。只是在具体的功能与战斗模块上有所差别,所以在环境适应能力上,陆战队的装备不比陆军的差)都针对俄罗斯的特殊气候做了要求,比如所有地面主战平台都能在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下正常使用,而所有垂直起降运输机都要具备在零下45摄氏度的环境下使用,并且能够在10级暴风雪中起飞、在11级暴风雪中降落。
  毫无疑问,共和国陆军与陆战队有能力在阿拉斯加作战。相应的,因为基础设施相对匮乏,所以美军在阿拉斯加州的防御反而不是很强。更重要的是,美国当局一直坚信环境与气候就是最好的防御手段,并且认为共和国当局没有理由去攻占一块远离美国本土,没有太大军事与政治意义的土地。
  实际也确实如此,攻占阿拉斯加的军事意义几乎为零。
  原因很简单,即便占领了阿拉斯加州,也得越过近3000千米,才能到达美国本土。虽然阿拉斯加州最南端的岛屿,也就是亚历山大群岛中的威尔士亲王岛距离美国本土很近,但是越岛进攻的难度非常大,且这些岛屿都紧邻北美洲大陆,共和国军队要越过整个太平洋才能登上这些岛屿,而美军却可以用部署在大陆上的远程炮兵将登上这些岛屿军队送上天,攻防态势可想而知。与之相比,进军夏威夷群岛。在中美洲地区登陆,或者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上岸,都要比在阿拉斯加登陆,再从沿海岛屿一路打下来容易得多。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总参谋部制订的多套战争计划中,进军阿拉斯加只是下下策。
  问题是,这并不表示阿拉斯加不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阿拉斯加的重要性体现在战争结束之后,而不是战争期间。
  美国能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纵观全球。在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千米的国家中,美国的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几乎不具备可替代性。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美国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所有外来挑战,即便在独立之后,还非常弱小的时候,美国就充分利用海洋给予的便利与屏蔽,在美英战争中取胜,并且在国际社会上获得了发言权。事实上,再看远一点,英国能够称霸世界数百年,建立几从未被超越的,面积为本土上百倍的日不落帝国,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与英国广泛的海外殖民地所带来的地缘优势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只要地球仍然是人类唯一的、或者是主要的家园,那么地理位置上的因素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毫无疑问,共和国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
  历史上,曾经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内领先世界的华夏文明在最近500年内迅速沉沦,被很多人认为是错过了进军海洋的最佳机会。暂且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至少得承认一点,即华夏文明一直是陆地文明,而不是海洋文明,而且这与华夏文明所在的东亚地区的地理因素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不管共和国有多么强大,首先都是一个陆地国家,即国家的基本安全建立在陆权之上,首先得拥有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来抵御陆地上的强敌,才有可能去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当然,这一点与地处欧洲大平原上的德国非常相似,也与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非常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在2015年之后的数十年间经历的多次战争,包括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内,共和国当局的所有努力,都是在改善地缘环境,即消除因为地理位置带来的弊端与缺陷,改善国家的周边环境。当然。这种努力也延续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按照在集约集团做出的承诺,以及与欧洲等非集团成员国的盟国达成的协议,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之外,共和国并不谋求更多的领土与领海,但是共和国有权占领占领国的海外领地,并且以租借的方式控制这些地区。如此一来,大战结束之后,共和国可以依靠迪戈加西亚(属于英国的海外领地)、以及在南亚地区众多盟国境内的军事基地,控制整个印度洋,能够依靠亚松森岛(也是英国的海外领地)与从南非租借的福尔斯湾、从尼日利亚租借的军事基地控制南大西洋,还能依靠佛得角群岛、小安德列斯群岛(该地区有不少美国与英国的海外领地与托管地)、以及在委内瑞拉、古巴、冰岛的军事基地控制北大西洋,甚至能够依靠直布罗陀要塞、塞浦路斯(战后由集约集团的维和部队控制,实际上为共和国控制)、马耳他(为战败国)等地控制地中海。由此可见,在世界各大海洋中,共和国唯一没有办法插手的就是北冰洋。
  也许有人会说,共和国可以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进军北冰洋。
  仅从地理上看,确实没有问题。不需要整个远东地区,只要占领并且控制楚科奇自治区就能进军北冰洋。问题是,早在2060年之前,即在欧洲参战之前,共和国就在与欧洲进行秘密谈判的时候做出承诺,即出了收复历史上被俄罗斯霸占的大兴安岭以南地区、库叶岛之外,共和国只能以惩罚性的方式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高度自治区,而不得吞并俄罗斯的任何一块领土。因为扩张领土也确实没有任何意义,加上让欧洲参战更加重要,所以共和国当局非常爽快的做出了这样的承诺。这就意味着,共和国不能通过吞并楚科奇自治区的方式来成为北冰洋沿岸国家。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共和国当局并没有完全兑现承诺,即战后的俄罗斯不是一个独立联邦,而是一个松散的、类似于独联体的邦联,除了乌拉尔以西的欧洲地区是一个独立国家之外,在前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出现了多个拥有高度自治权,且完全独立自主的邦国,而这些邦国只是象征性的服从莫斯科的指示,实际上与莫斯科没有任何关系,其中不少直接听命于共和国。但是在最关键的问题上,共和国仍然没有打破规矩,即没有以吞并的方式扩大疆土。
  如此一来,共和国就需要一块北冰洋的沿岸土地。
  毫无疑问,阿拉斯加是最为理想的选择。要知道,历史上,阿拉斯加也是美国的海外领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成为美国的第四十九个州。更重要的是,美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败国,而且欧洲在美国的处置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共和国也没有与欧洲就如何处置美国签署任何协议,甚至没有做出任何相关承诺,既然可以将原本属于美国的波多黎各划为犹太人定居区,为什么不能把阿拉斯加划为共和国的独占区,并且在仅仅保留名义的情况下,永久性的归共和国支配与使用呢?
  当然,共和国占领阿拉斯加,除了获得北冰洋的海岸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没有完全开发的海洋。
  早在2050年,就有人预测,北冰洋与南极洲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希望。
  要知道,在此之前,世界各国已经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特别是那些遥感卫星,对世界上的主要地区进行了全面、甚至是反复数次的彻底勘测,对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虽然共和国与美国的科学家一直在宣称,地球上的贵重资源足够人类文明消耗数百年之久,而在这些资源用光之前,人类文明已经进入太空事态,广袤的宇宙空间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但是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全球已探明的资源最多只能支撑一个超级大国消耗一百年左右,绝对无法支撑起两个拥有8亿人口的超级大国的无穷胃口,因此第三次世界大战仍然是一场争夺资源的战争。由此可见,在真正进军太空、成为宇宙文明之前,各个国家与各个民族仍然得为地球上的有限资源而争斗。
  在还没有全面勘探的区域中,北冰洋与南极洲最引人瞩目(除此之外,还有如同青藏高原上的极寒地区,深度在10000米以上的海沟,格陵兰岛,加拿大的极北地区等地没有进行全面勘探),也就被人认为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地。同样的,阿拉斯加也是一块没有得到全面勘探的土地,也是一块希望之地。按照最新的理论,稀有金属与黄金等贵金属具有共生性,而阿拉斯加是世界上的主要产金区,所以该地区很有可能有稀有金属矿藏,而且储量不会太低。
  总而言之,共和国当局早就把阿拉斯加放在了盘子里,只是没有下手。
  当然,出兵攻占阿拉斯加,也演练了新的战术,即在敌人不抵抗、或者仅有微弱抵抗的情况下,如果快速有效的占领美国本土。
  有了这次较为成功的进军行动,攻占美国本土的时机也成熟了。
  只不过,共和国军队在阿拉斯加的行动已经引起欧洲当局的高度关注,加上美国代表前往共和国确定投降事宜,让欧洲当局不得不铤而走险。
  要让美国军人做不要命的抵抗,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准确的说,让几个死心眼拼死抵抗并不难,可是要让几千万美国大兵不要命的抵抗,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对而言,让这些美国人相信,将一个完整的美国留给敌人,只会让敌人变得更加强大,让美国永远失去复兴的机会,那就容易得多了!
  ****
  替《乱世英雄》预求各位兄弟11月的保底月票,以及12月的月票。让我们一起为12月的新书奋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