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领头羊
道义之争
第五十六章
领头羊
受美国影响,共和国与欧盟的合作发展研讨会变得黯然失色。
虽然在对外宣传上。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政府都承认,与共和国的关系是欧盟最重要的对外关系,而且是对欧盟影响最大的对外关系。用法国总统在布鲁塞尔发表演讲时的话来说,共和国不但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是欧盟的第一大投资国与投资对象国。但是欧盟成员国的政府也承认,此时与共和国谈安全合作的问题还太早了,而且欧盟没有严重的安全威胁。
总而言之,就连法德意当局都认为,合作有必要,却不能操之过急。
受此影响,11月底,在出席了几个重要会议之后,颜靖宇留下阎尚隆,带着其他人员回国了。因为合作发展研讨会与国防军事的关系并不大,所以裴承毅没有去布鲁塞尔,而是在此之前就返回了共和国。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在美国的干扰下,共和国的欧洲战略遇到了挫折。
事实上,问题远没有表露出来的那么简单。
在美国主动拉拢英国,而英国也明确表示,如果法德意等国绕过欧盟理事会。与共和国签署会对欧盟的集体安全产生影响的合作协议,英国将退出欧盟。如此一来,法德意等国领导人自然不会在布鲁塞尔与英国当局对着干,也就有了前面提到的事情。问题是,通过与共和国进行安全合作来加强欧盟的独立地位,提高欧盟的自主权是法德意等众多大陆国家的共同目的。说直接一点,如果法德意等欧盟主要成员国不能在与共和国的合作上迈出足够大的步伐,并且取得足够大的成就,希腊等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成员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让欧盟土崩瓦解。
正是如此,在颜靖宇前往布鲁塞尔之前,裴承毅就在华沙与法德意三国的驻外武官进行了秘密结束,确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共和国当局为参加12月在法国举行的范保罗航展的国内军火企业开绿灯,允许这些军火企业将最新武器装备送去参展,并且按照正常贸易原则,为包括欧盟成员国在内的国家提供参战军火的主要性能数据。法德意等国也承诺,只要能够解决技术输出上的问题,并且商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将从共和国购买军火。
显然,这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自从2024年之后,共和国的军火企业连续12年没有参加欧洲国家举行的防务展与航空站。虽然在2037年的时候,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参加了范保罗航展,但是只带来了民用产品与非作战类军用飞机,并没派战斗机参展。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5年间,共和国的军火就没有进入过欧洲国家的大门。至少没有以正式渠道进入欧洲。
这么做的现实意义并不大,要搞到一些由共和国生产的、销售到世界各地的军火不是什么难事,早在第四次印巴战争后,美国与欧洲国家就想办法从印度搞到了一些共和国武器装备的残片,还设法从一些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国家搞到了一些整件。
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美国就从伊朗搞到了1架比较完整的J-10A型战斗机,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共和国在搞军火出口的时候偷工减料,没有在卖给伊朗的战斗机上配备最先进的设备,比如当时已经开发成功的相控阵火控雷达,用的还是多普勒雷达。
在2028年的时候,美国还与以色列合作,成功策反了一名叙利亚的空军飞行员,搞到了一架完整的J-15A型战斗机、一整套机载设备与好几枚空对空导弹,经过全面研究后,美国当局认为,共和国出口的J-15战斗机都做了防空强化,与共和国军队装备的同类战斗机有很大的区别。
反之也是一样。在2018年的时候,共和国就从伊朗获得了一些美军战斗机的残骸,并且判断出美国空军的F-35A的空战能力比洛马公司宣传的差得多,或者说。没有像出口的战斗机那样加强防空作战能力。半岛战争时期,共和国的特种部队还搞到了一架完整无缺的美军战斗机。到了日本战争期间,共和国的情报机构甚至想办法策反了日本海军将领,获得了好几艘大型战舰。
总而言之,搞到几样装备并不麻烦,搞清楚对方主要装备的性能也不麻烦。
也就是说,共和国的军火商参加欧洲的航空展,更具象征意义。或者说,这是共和国当局表明态度的一种方式,是促成中欧在安全领域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11月底,颜靖宇回国后不久,共和国军火企业将参加范保罗航展,并且有望拿出最新战斗机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
事实上,这也算不上泄密。
裴承毅回国之后就在积极活动,先后找到了几位军事委员会的代表,希望全体代表大会军事委员会能够在参加防务展的问题上松口,不要管得那么严。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利用军火商的能量。要知道,军事委员会与军火商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能够给军火商带来好处,恐怕不用裴承毅操心,军事委员会就会做出让步。
关键就是如何让军火商相信,参加欧洲的防务展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
当初,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做出了禁止一切涉及到保密技术的军火参加受到技术禁令限制的国家与地区的防务展览,就是因为共和国的军火商认为这么做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全世界都知道共和国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动技术,都希望对共和国的电动技术、特别是用在军火上的尖端技术有所了解。
半岛战争前后,仅军情局与国安局破获的与窃取电动技术有关的安全案件就有100多起。上万人涉嫌,被秘密逮捕的嫌疑犯远远超过了遭到公开审判的罪犯。
根据共和国当局在2040年解密的一些资料,2020年到2024年之间,共和国的军事技术受到严重威胁,几家主要军火企业都出现了问题,比如中重集团就有4名高级管理人员在2022年落马,另外还有7名意外身亡的高级管理人员很有可能是因为卷入了情报泄密案而被情报机构秘秘密处决。
总而言之,当时已经回到中央,并且主持中央工作的王元庆就发了狠话,如果不能解决保密问题,就只能提高军火市场的门槛,甚至将军火企业收归国有。受此影响,各大军火商不但与共和国当局签署了技术保密协议,掌握重要技术的人员都得经政府审核,还与情报机构签署了“委托服务协议”,即由各大军火商出钱,让包括军情局在内的几家主要情报机构负责为其提供情报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各大军火商就能把责任推给情报机构。因为情报机构是政府部门,而且是秘密部门,不具备与民间企业签署合同的法律权利,所以只能由情报机构秘密支持的民间安全公司为军火商服务。正是如此,在半岛战争之后。共和国的民间安全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一大批退役军人,特别是有过战争经验的特种兵非常受欢迎。
到2037年左右,为了避免政治变动产生影响,由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为首的几家军火商利用王元庆离任前的最后机会,让全体代表大会通过旨在保护军事技术的几项法案,并且让这些法案在王元庆离任前后正式生效。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时各大军火商主要考虑的就是王元庆之后的国家领导人会不会坚持军火产业以民营为主的经营发展模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么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些军火界的超级大鳄就将受害。当时,蔺慕华在联合其他几位军火企业董事长的时候就说过。就算新政府不会改变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也有可能以垄断等名义肢解几大军火商。事实上,早在印度战争之后,中重集团就遇到了“垄断危机”,当年至少有100多名代表分3次提出了根据反垄断法拆分中重集团的提案。
与政府对抗显然不明知,要想生存下去,各大军火商只能力求做得更好。
对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这样的超级军火企业来说,所谓的“做得更好”,那就是缩小规模,给别的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不要占尽好处。对整个军火业来说,“做得更好”则是要尽量避免犯低级错误,不要给政府留下把柄。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保密。
要知道,在2037年之前,通过数场大规模战争,众多民营军火企业已经与共和国的情报机构,特别是军情局建立起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而且在众多领域展开了合作。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军情局不反水,在短期之内、至少在上任的前5年间,顾卫民不可能拿民营军火企业开刀。当然,这得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各大军火企业不能违背法律。如果给政府足够的理由,比如民营军火企业涉嫌倒卖技术,或者对技术管理不严,那么军情局也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帮着军火商说话。
总而言之,当时共和国的军火商没有选择的余地。
问题是,10多年来,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已经让各大军火商尝到了甜头。
拿共和国头号航空武器制造商中航集团来说,得益于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到2045年的时候,仍然能够把已经问世近30年的J-14战斗机卖给海外用户,并且接到了数百架的改进订单。虽然这么做,让同样为该集团的J-16战斗机的销售工作受到了影响,但是对中航集团来说,J-14肯定是卖得越多越好。也是改得越多越好。
作为战斗机,即便电子设备可以升级换代,随着机体老化,迟早都得退出现役。按照中航集团做的调查,即便是几个海湾富裕国家采购的J-14,也最多只能服役到2055年,到时候就得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加先进的战斗机。几个海湾富国的空军几乎都是摆设,大批先进战斗机长期停在机库里面,飞行强度算得上是全球最低。如此一来,其他国家的J-14战斗机能够服役到2050年就非常不错了。即便做了改进,对机体结构做了强化也只能服役到2055年。到时候,这些国家都得花钱买新的战斗机。
按照中航集团的估计,随着共和国空军与天军的合并工作提速,空天战机从试验基地走向部队,共和国当局不但会让J-16的高级改进型号(最新的改进型号是J-16H,与以往一样,空军只象征性的采购了一个大队的72架新战机,然后就与中航集团签署了将空军的其他J-16改为H型的合同,而这样的订单连开发费用都抵偿不了,中航集团要想赚钱,就得把希望寄托在出口上),甚至有可能批准中航集团利用在X18项目中积累的技术,开发一种专门面向出口的,具备初级空天作战能力的先进战斗机。如此一来,在2055年前后,中航集团肯定能够向国际市场推出一种能够全面压倒竞争对手的重型战斗机,延续其在战斗机市场受到辉煌历史。
照此计算,中航集团不但不会因为J-16无法大批量出口(早在2040年左右,就有一批J-16卖给了巴基斯坦与阿根廷,并且在2045年的时候向集约集团开放。问题是,集约集团中除了共和国之外,其他国家的实力都很一般,即便综合国力排第二的巴基斯坦与排第三的阿根廷,也只算得上是二流地区强国,根本不可能大批量采购重型制空战斗机。当时巴基斯坦只采购了48架J-16BS,而阿根廷也只采购了72架J-16AS,而其他国家加起来也没有买到100架,根本不可能让中航集团从中获利)而遭受损失,反而会在数年之后,为中航集团创造大笔利润。
与中航集团一样,其他军火商也利用共和国当局的技术管制获得了大量好处。
由此可见,到40年代末,技术管制已经不再是对付军火商的手段,而是在帮助军火商牟利,甚至可以说,军火商才是推动军事管制措施的主要力量。别的不说,当年共和国通过了针对欧盟的技术禁令,就是因为共和国的军火商不希望遇到美国之外的第二个对手,因此不想与欧盟的军火企业合作。
当然,时过境迁,2049年的情况与几年前又不一样了。
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无非是裴承毅的态度。
在此之前,裴承毅基本上默认军事技术管制措施,支持军火商的“自律行为”。可是在国家利益有需要的时候,放开管制,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放开管制,才是最佳选择。
更重要的是,谁也不能否认裴承毅与军火商的厉害关系。
除了国防部长的身份之外,裴承毅的影响力主要还是来自其陆军上将的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的军火企业、特别是民营军火企业能够在短短30年内发展壮大,组成全球最强大的军火产业,必须感谢3个人,一是将军火市场向民营资本开放的纪佑国,二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了改革进程的王元庆,最后就是率领共和国军队在3场大规模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裴承毅。
纪佑国与王元庆的贡献不用多说,没有他俩,别说共和国的军火企业,共和国会不会有现在这个样子都是个问题。裴承毅的贡献不在政治上、也不在改革上,而是在战场上。用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说,裴承毅在战场上采取的战术,不但打垮了敌人,也滋润了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以印度战争来说,在短短5个月内消耗掉的近2亿吨各类军事物资就能让共和国的军火企业以正常效率生产近20年,或者以最大效率生产5年。事实上,当时共和国也确实为战争准备了5年,并且在战争期间从其他国家、特别是几个主要盟国进口了大量军事武器。印度战争结束之后,就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裴承毅能够按照销售人员的抽成比例从军火商那里获取好处,即抽取万分之三的红利,他肯定是全球首富。
正是如此,随着王元庆离任,顾卫民又不是“外向型”领导人,颜靖宇的才能还没有表达出来,所以在进入国防部之后,裴承毅隐约成为了共和国军火企业的领头羊,或者说是各大军火商争相拉拢的对象。
别的不说,在裴承毅当上国防部长之后,中重集团董事长蔺慕华的丈夫康晓霆每年都会给他拜年。虽然按照规矩,康晓霆不会送太贵重的礼物,裴承毅也不会收取任何价值超过1000元的礼物(法律规定的受贿罪的下限),但是这种频繁往来,肯定对中重集团争取国防部的军火订单有很大帮助。
总而言之,只要裴承毅开口,军火企业肯定得给面子。
事实上,这也是裴承毅提前回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