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司令官的职责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五十章
  司令官的职责
  5月14日,第一次四方联合会议结束后。联合司令部正是挂牌成立。
  会议上,裴承毅对各国将领的职权范围做了调整。伊朗陆军参谋长哈桑中将仍然担任副总司令,叙利亚陆军副参谋长塔林中将则由最先安排的参谋长改任常务副司令,伊拉克副总参谋长巴达林中将出任参谋长,而伊朗**卫队参谋长迈迪德中将、叙利亚空军副参谋长雷迪亚中将、伊拉克**卫队副总司令兰瑟姥中将与共和国的陆军中将怀志刚、空军中将贾宝国、海军中将梁国翔、天军中将卢定宇共同组成“联合参谋执行委员会”,负责具体执行联合司令部的作战命令。
  虽然伊朗与叙利亚将领对裴承毅故意提高伊拉克的地位有点不满,但是主要安排都在计划之中,加上“联合参谋执行委员会”7名成员中的4人来自共和国,等于联合司令部的大权全部掌握在裴承毅的手中,所以伊朗与叙利亚将军也不好直接反对。不管怎么说,与共和国合作,就得听从共和国的指挥。
  安排好这些事情,裴承毅着手解决细节问题。
  按理说,裴承毅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伊朗、叙利亚与伊拉克军队会听从联合司令部的调遣指挥。因为李存勋已经打了包票,保证不会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所以裴承毅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花多少功夫。虽然不清楚李存勋用什么办法让伊朗、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将军俯首帖耳,但是裴承毅有理由相信,对于神通广大的军情局来说,搞清楚一些军人的私人问题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正是如此,在安排联合司的人员时,裴承毅基本上没有考虑其他国家的参谋。
  数日之内。裴承毅就给杨少勇、胡荆安、龙宏恩与杜俊勇(天军上校,专门负责战略情报与战区通信工作)安排了工作,并且由4位上校军官带头,加上来自四大军种与两大独立兵种的17名少校级高级参谋组成了“联合参谋会”,为了便于指挥,裴承毅安排东方闻担任了该参谋会的“会长”。也就是说,裴承毅下达的作战指令都将通过参谋会下达给前线作战部队。说得再明确一点,这个由22名高级参谋组成的参谋会才是联合司令部里最有实权的机构,怀志刚、贾宝国、梁国翔与卢定宇等4名中将只是出来镇镇场子,免得让伊朗、叙利亚与伊拉克的将军认为接受校官指挥是奇耻大辱。
  从这一系列的安排中也能看得出来,裴承毅正在培养“嫡系军官”。
  虽然袁晨皓能够成名,与裴承毅的栽培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裴承毅在印度战争前坚持为前线指挥部设一名副司令,恐怕袁晨皓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袁晨皓并非裴承毅的嫡系军官。在他认识裴承毅之前,已经是总参谋部的高级参谋,而且得到了项铤辉的信任与重用。由此可见,因为同样是由项铤辉提拔的,所以袁晨皓与裴承毅是朋友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站在裴承毅的立场上,不管他今后想干什么,都得赔偿一批嫡系军官。
  东方闻上了年纪,而且是文职出身,就算能够晋升为将领,也只有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裴承毅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都需要一个对他了如指掌的秘书。而东方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裴承毅就得另外栽培几名有发展潜力的高级军官,而杨少勇、胡荆安与龙宏恩等人肯定是最佳选择。事实上,按照共和国军队的晋升体系,这场战争结束后,三位上校至少都会晋升为准将,如果表现突出,还有可能像当年的袁晨皓,越级晋升为少将,从而成为有影响力的将领。
  当然,除了参谋军官,裴承毅还得与另外一批军人搞好关系。
  5月21日,裴承毅在联合司令部召开了网络视频会议,参会人员中,除了怀志刚、梁国翔、贾宝国、卢定宇等四名中将之外,还有凌云霄中将、罗少鹏中将、李继先中将、杜子岐中将、江晚承中将、蹇柄彪中将、商雪韵中将、王学平中将、傅卫民中将与李东石中将等10名战斗单位的指挥官,以及海军司令华剑锋、空军司令雷靖鸣、天军司令齐鸿飞、陆战队司令汤成龙、南亚战区舰队司令张雪峰少将、南亚战区航空兵司令梅乐驰少将、南亚战区陆战队司令刘锐少将。
  显然,这是一次高级将领会议。
  按照军情局的安排,除了跟随袁晨皓前往伊朗组建东线指挥部的人员之外,所有南亚战区司令部的留守人员都编入了联合司令部,接受裴承毅的指挥。也就是说。像张雪峰、梅乐驰与刘锐这样的将军,都得听命于裴承毅。
  军兵种方面,李存勋早就跟林啸雷打了招呼。战争期间,除了需要元首批准才能调动的战略部队之外,裴承毅可以按照作战需要调动共和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各军兵种司令部无条件的配合联合司令部。也就是说,裴承毅可以绕过总参谋部,甚至不用请示林啸雷就能向各军兵种司令部下达命令。
  四位协助裴承毅的中将早就与李存勋谈过,而且与裴承毅的关系都不错。
  关键在10个战斗单位的指挥官身上。
  虽然“战斗单位”是陆军搞的地面作战单位,但是了解共和国军队的人都知道,这是项铤辉在离开总参谋部之前留给陆军的“遗产”。说直接点,这就是项铤辉为了维护陆军在共和国军队中的“老大哥”地位搞出来的东西。
  当年,项铤辉大力推行“联合指挥机制”就让人觉得,他想利用“联合指挥”这个噱头来确保陆军的统治地位。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是一个必须重视、而且得高度重视陆权的大国,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陆权都关系到共和国的生死存亡,所以陆军在共和国国防力量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问题是,随着共和国由地区强国转变为世界大国,陆军的地位肯定会受到海军、空军、乃至陆战队的挑战,而随着技术进步,还会受到天军的挑战。在此情况之下,如何确保陆军的地位,肯定是任何一位陆军司令都得考虑的问题。
  毋庸置疑,继续推崇“陆军独大主义”肯定行不通。事实上,彭茂邦力排众议,让特种部队出身的项铤辉接替他担任总参谋长,就是希望由项铤辉来限制陆军的权限,最终形成一种最能维护共和国国家利益的军事体制。问题是。在项铤辉担任总参谋长的15年间,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落实到位。
  受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影响,项铤辉在离任前,必须给陆军留下一条活路。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项铤辉对陆军的编制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战斗单位”应运而生。
  作为建立在“联合指挥机制”下的地面作战单位,“战斗单位”不但具有指挥地面部队作战的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的多兵种合成作战系统。也就是说,在实战中,战斗单位肯定能够指挥包括航空兵、陆战队等在内的众多作战单位作战,甚至能够指挥海军的支援部队作战。正是如此,10个战斗单位的指挥官都是陆军中将,而在前线指挥官中,一般都是少将,比如战区航空兵司令官就是空军少将、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最多是海军准将。这种高人一等的军衔,已经赋予战斗单位指挥官很大的特权。别的不说,为了让来自空降部队的李东石成为战斗单位指挥官,项铤辉在离开总参谋部的前一天签署了他的人事晋升令,并且亲自为李东石授衔。
  可以说,在战场上,战斗单位指挥官就是一个方向上的最高战术指挥官。
  作为陆军改革的参与者与策划者之一,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这10个战斗单位指挥官的地位有多高。虽然像凌云霄、江晚承与商雪韵这样的将军已经上了年纪,最多在退役前晋升为陆军上将。但是像罗少鹏、王学平、傅卫民与李东石这样的年轻将领,肯定有可能在成为上将之后获得更高的地位,特别是李东石,这个来自空降153旅、从普通士兵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将军已经创造了奇迹,而且是自裴承毅之后,少壮派军人的典型代表,今后的成就很有可能不在裴承毅之下。
  总而言之,裴承毅得在这10位指挥官身上多花点精力。
  虽然按照李存勋的说法,战争初期,最多投入4个战斗单位,即在伊朗投入2个战斗单位。在叙利亚与伊拉克各投入1个战斗单位,如果没有绝对必要,要尽量避免投入更多的地面作战力量。但是裴承毅心里非常清楚,就算受后勤保障限制,共和国不可能像印度战争那样动员几十万地面部队与美军在中东地区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随着战局发展,最终投入的战斗单位很有可能不是4个。如果战局变得对共和国不利,又不能及时撤军,恐怕10个战斗单位都得用上。
  事实上,军情局的一些做法已经证明了裴承毅的担忧。
  按照刘晓宾提供的资料,共和国与伊拉克当局的谈判迟迟没有得出结果,主要就是双方在提供给共和国的军事基地数量、以及是否需要由共和国军队接管伊拉克的国家交通设施上存在分歧,而导致这一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是共和国希望伊拉克当局全面配合,提供至少能够驻扎6个战斗单位的军事基地,并且根据战争需求调整交通运力,确保军事物资与作战部队的及时运送到位。
  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在伊拉克投入的战斗单位就将达到6个。
  不管怎么说,在伊朗与叙利亚各投入2个战斗单位不算过分。如此一来,10个战斗单位都有可能上场。
  问题是,裴承毅不能提前公布这个消息。
  他在这个时候召开视频会议,就是要把作战单位的事情确定下来。
  首批参战的四个战斗单位中只有2个确定了下来,一是罗少鹏的第二战斗单位、二是傅卫民的第九战斗单位,前者将派往伊朗、后者将派往叙利亚。部署在伊朗的第二支战斗单位与部署在伊拉克的战斗单位还没有确定下来。
  毫无疑问,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万幸的是,最有可能制造麻烦的凌云霄没有带头起哄。
  讨论进行了两个多消息,裴承毅充分听取了各位参会人员的意见,了解了8位战斗单位指挥官的想法,并且其他人交换了观点。会议结束前,裴承毅没有给出答案,只是答应根据各战斗单位最近几年的表现,以及各种实际情况,挑选两个最适合前往中东地区作战的战斗单位。
  事实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裴承毅会选择凌云霄与李东石的战斗单位。
  前者一直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内,是南亚战区属下的作战部队。虽然第一战斗单位的司令部设在拉合尔,但是3个旅分别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内的10多个军事基地内。其中战斗旅就一直在俾路支省活动,非常熟悉沙漠环境,与部署在新疆的第九战斗单位一样,为共和国陆军最擅长沙漠作战的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与伊朗都是伊斯兰国家,第一战斗单位的2万多名官兵长期生活在巴基斯坦,对伊斯兰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入伊作战之后更容易适应当地的环境。考虑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第一战斗单位支援旅所在地)以山地为主,伊朗西北部的库尔德人聚居区也是山地,所以第一战斗单位最适合在伊朗作战。袁晨皓没有首选第一战斗单位,名义上是该战斗单位驻地全在内陆,而第二战斗单位就驻扎在印度最大的军港内,在紧急出动的情况下,第二战斗单位能够更快到达战区。事实上,主要还是凌云霄资历太深,袁晨皓不见得使唤得动,而罗少鹏在印度战争期间犯了不少错误,如果不是项铤辉力保,恐怕早就退役了。也就是说,罗少鹏更加需要这次的机会,也就更有积极性了。
  后者最晚成立,装备状况最为良好,而且装备也最为先进。第十战斗单位本身就是作为一支实验部队成立的,当初项铤辉力挺李东石,就是因为这个来自空降兵的陆军少将参加了多场战争,从最基本的士兵到旅级指挥官,非常清楚共和国军队的问题,非常清楚该如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最为适合担任实验部队的指挥官。别的不说,作为第一个采用集成指挥系统的战斗单位,第十战斗单位成立后的一年多内,一直在云贵川渝交界的地区进行高强度实战演练,摸索新式指挥系统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李东石是10位战斗单位指挥官中最年轻、资历最浅的一个。虽然他获得的勋章数量比其他9位指挥官加起来还要多,但是在讲究背景的陆军内,李东石更加需要建功立业的机会,特别是指挥大兵团作战、并且取得辉煌战果的机会。如此一来,李东石肯定会更加积极。按照实际情况,第十战斗单位肯定会被派往伊拉克,而该方向由裴承毅直接指挥。考虑到李东石的背景,也就是他暂时还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派别,那就更值得裴承毅重用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裴承毅召开这次视频会议,就是想跟大家通通气。
  会议结束后,他就跟李存勋通了电话,介绍了会议情况,并且请示李存勋的意见。
  显然,在这类军事决策上,李存勋不会有任何意见。用他的话来说,与作战行动有关的问题,都没有必要征求他的意见。
  得到李存勋的支持后,裴承毅才着手安排部队的调动工作。
  罗少鹏的第二战斗单位将跟随战略投送舰队前往海湾地区,战争爆发后,仅需12小时就能在伊朗胡齐斯坦省的几个主要港口上岸,并且让先头部队在接下来的12个小时之内到达伊朗西北地区的库尔德斯坦省。
  傅卫民的第九战斗单位将从中巴战略铁路来瓜达尔港,然后搭乘战略投送舰队前往伊拉克的巴士拉,最后沿公路线前往位于叙利亚沙漠(指的是叙利亚、伊拉克、约旦与沙特交界处的沙漠)深处的阿卡沙特(位于伊拉克西部,距离伊叙国境线不到20千米),在战争爆发后,能在24小时之内到达大马士革。
  凌云霄的第一战斗单位将进驻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并且逐步向伊巴边境集结,战争爆发后,能在24小时之内到达伊朗的阿巴斯港。如果有必要,最多只需要4时就能到达伊朗西北地区。
  最麻烦的还是李东石的第十战斗单位。前面三支战斗单位的调动行动都可以用正常部署与联合演习等名义遮掩过去,唯独作为实验部队的第十战斗单位不好派往中东地区。万幸的是,裴承毅已经留了余地,即在调动第九战斗单位的时候,他没有动用战略空运力量。因为第十战斗单位属于实验部队,而且一直在大山深处训练,所以可以提前进入战斗状态,需要的时候直接以空运的方式送往战区。
  搞好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是5月的最后一天了。
  也就在这一天,裴承毅收到了确切消息,中美双方关于库尔德人问题的第三轮秘密谈判正式破裂!
  毋庸置疑,这绝对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