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稳重见长
重新洗牌
第六十四章
稳重见长
技术进步是提高武器装备性能的第一要素。但是技术进步不可能永无休止的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当技术进步超过临界点后,对武器装备性能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小,最终变得微乎其微。
潜艇领域,技术进步早就过了“临界点”。
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全电力推进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就是提高潜艇静音性能的临界点,从此开始,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换句话说,每降低1分贝的噪音,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正是如此,早在2025年左右,就有人提出,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仍然一味追求最佳静音效果,潜艇的静音技术将在15年内达到极值,再也难以提高。“磁流体推进技术”的出现,使这一预言提前实现。最初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在“磁流体推进技术”上犹豫不决,不是两国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而是该技术对潜艇的静音性能带来的进步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明显。要想继续提高潜艇的静音技术,必须在几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就包括“主动噪音控制技术”。如果将以往的静音技术比喻成被动隐身技术的话。那么“主动噪音控制技术”就是主动隐身技术。从主动隐身技术的发展来看,“主动噪音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被动静音技术,成为潜艇隐身的关键技术。也正是在该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共和国才耗费巨资建造了“蝠鲼”号攻击潜艇,并且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测试“蝠鲼”号的实际性能。至于“蝠鲼”号的实际性能如何,恐怕就不容乐观了,不然海军不会一再削减该级潜艇的建造数量,甚至一度打算放弃建造工作。
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也不是“蝠鲼”号的装配长(第一任艇长),但是在潜艇上干了几个月之后,肖靖波对“蝠鲼”号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所谓的“主动噪音控制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声波相干原理消除噪音的方法。
这一技术的理论极为简单,即发射与噪音频率相同、强度一样,但是相位完全相反的声波,从而使两股声波完全抵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从书面理论到现实产品,共和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用了足足17年。也就说,早在2017年,共和国的科学家就开始进行相关研究。虽然无法得知美国在这一领域用了多少时间,但是肯定比共和国多得多,因为早在21世纪初,美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了类似的原理,并且认为该技术在潜艇上大有前途。
由此可见,“蝠鲼”号的强大之处不仅仅是磁流体推进装置。
根据肖靖波掌握的情况,在启动“主动噪音控制系统”之后,“蝠鲼”号能够做到绝对静音,不会向外辐射任何噪音。虽然这并不表示无法发现“蝠鲼”号。比如“蝠鲼”号的主动噪音控制系统无法干扰主动攻击声纳发出的高能次声波,另外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工作的时候,会将声波的能量转化为内能,使潜艇周边的水温声高,从而暴露潜艇的行踪。在以往的测试中,共和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就用热成相仪发现了海面下25米处的“蝠鲼”号,海军也因此规定,“蝠鲼”号的最小潜航深度为30米,并且将“蝠鲼”号的光电桅杆加长到了35米。
万幸的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蝠鲼”号装备了主动噪音控制系统。
不难想像,如果CIA摸清了“蝠鲼”号的具体情况,美国的所有潜艇都会配备热成相设备,美国海军也会加强热感应探测技术的研制力度。从军情局掌握的情报看,美国并无类似举措,也就证明美国并不知道“蝠鲼”号的情况。
不幸的是,“蝠鲼”号的主动噪音干扰系统的可靠性非常差,无法持续工作。
在一般人看来,噪音控制技术比电磁干扰技术简单得多,更容易实现。最初肖靖波也这么认为,在“蝠鲼”号上干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发现应该反过来看。海洋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噪音源。要想干扰所有噪音不但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干扰所有噪音的结果就是使潜艇周围的海水汽化,让潜艇变成一个极为醒目的热源,即便不发出任何噪音,也会非常醒目。因此要让主动噪音控制技术变得实用,必须设法甄别噪音性质,只对需要控制的噪音进行干扰,不去管自然界的噪音。虽然这主要是软件上的问题,但是要想收集海洋中成千上万的自然噪音,确认其主要特性,再对其加以区分对待,光是编写计算机程序就需要几百名软件工程师忙上十几年。
可以说,“蝠鲼”号的最大问题就是软件漏洞太多。
从2034年下水海试开始,调整主动噪音控制系统的软件就一直在进行,光是打的漏洞补丁就有上千个。
肖靖波不是软件工程师,不需要了解软件技术,只需要知道该怎么用。
按照技术专家给出的指标,在已知海域,“蝠鲼”号的主动噪音控制系统每工作24小时就得花4个小时重新输入控制软件,在陌生海域,每12个小时就得从头做一遍,防止控制软件的漏洞使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停机。即便如此,因为谁也无法预测软件上的漏洞会在什么时候产生影响,所以主动噪音控制系统随时有可能出故障。
对潜艇艇长来说,这讨厌的就是“不确定因素”。
设想一下,如果“蝠鲼”号为了抢占有利的攻击阵位,打开了主动噪音控制系统,以最快速度从敌艇附近通过。突然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失灵,哪怕艇长立即命令减速,而且磁流体推进装置发出的噪音非常低,在与敌艇近在咫尺的情况下,“蝠鲼”号也将暴露在敌人面前,更不幸的是,“蝠鲼”号正在抢位,没有处于攻击状态,肯定无法抢在敌艇前面发射鱼雷,要想扭转局势,只能祈祷首先避开敌艇发射的鱼雷。
在下水后不久的一次海试中,“蝠鲼”号就在“海狮”号面前出过一次洋相。当时“蝠鲼”号的艇长只想炫耀一下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吓吓“海狮”号上的战友,结果在“蝠鲼”号高速机动机动到“海狮”号正前方的时候,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因为过载停机,突然发出的巨大噪音差点让“海狮”号把“蝠鲼”号当成某艘突然杀出来的美国潜艇,如果不是协同进行海试的反潜巡逻机非常及时的投下了主动声纳浮标,不然“海狮”号的艇长很有可能按照潜艇司令部下达的秘密命令,向突然出现的“美国潜艇”发射鱼雷。
毫无疑问,肖靖波不想重蹈覆辙。
正是如此,在航渡的时候,“蝠鲼”号的潜航速度一直在20节以内。在这个速度范围内,即便不使用主动噪音控制系统。“蝠鲼”号发出的噪音也不会超过70分贝,很难被附近的潜艇发现。
问题是,如果航速超过24节,“蝠鲼”号发出的噪音就将超过80分贝。
虽然这仍然远远低于海洋背景噪音,但是在日新月异的被动声纳面前,这样的噪音足以暴露“蝠鲼”号的行踪。别的不说,“虎鲸”级的拖拽式被动声纳就能探测到50千米外的“蝠鲼”号,并且在距离缩短到30千米左右时确定“蝠鲼”号的方位。美国海军的“亚特兰大”级与英国海军的“快速”级拥有与“虎鲸”级相当的被动声纳,也就能够在相似的距离上发现高速航行的“蝠鲼”号。
当然,这也不表示“蝠鲼”号一无是处。
在同等情况下,“蝠鲼”号即便不使用拖拽声纳。也能发现200千米外的“亚特兰大”级攻击潜艇。即便“亚特兰大”级将航行速度降低到16节以下,即把噪音控制在80分贝以下,在距离100千米左右的时候,也会被“蝠鲼”号提前发现。也就是说,利用更加先进的被动声纳,“蝠鲼”号能够做到先敌发现。
问题是,美英潜艇不见得需要四处机动。
肖靖波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虽然美国与英国海军也是“全球海军”,早就淘汰了电动潜艇,装备的全是混合动力潜艇,但是混合动力潜艇在关闭可控聚变反应堆,仅使用复合蓄电池的情况下,能在海底坐沉几十天。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与英国的潜艇提前部署到位,很有可能在到达马岛附近海域之后,选择守株待兔的战术。不需要所有潜艇都坐沉海底,只要有一艘潜艇在“蝠鲼”号必须前往的交战海域坐沉海底,或者悬浮在海中不发出任何噪音,在“蝠鲼”号经过或者袭击其他潜艇的时候,都能给肖靖波一个“惊喜”。
“蝠鲼”号再厉害,也不是重型反潜鱼雷的对手。
调整航线之后,肖靖波仍然有点不放心,再次联系了潜艇司令部,确认收到的命令是否属实,以及有没有与前线有关的确切情报。
潜艇司令部的答复让肖靖波非常失望。
命令确切无误,除了肯定有数艘英国潜艇已经到达马岛海域之后,没有与之相关的其他确切情报。
所谓屋漏偏逢阴雨天。
24日凌晨,“蝠鲼”号加速航行了不到14个小时,被动声纳就发现了第一个目标,出现在南乔治亚岛东北大约330千米处的一艘“机敏”级攻击潜艇。
肖靖波回到指挥中心的时候,声纳长已经确认了那艘英国潜艇的身份与航线。
还好,英国潜艇直接朝南乔治亚岛去了,没有发现200多千米外的“蝠鲼”号。
跟踪了几个小时,发现对方没有转向意图后,肖靖波放弃了不期而遇的英国潜艇,让“蝠鲼”号继续以32节的速度向马岛方向前进。
当然,肖靖波没有忘记报告情况。“蝠鲼”号有几十具通信浮标,而且是“激光定向通信浮标”。除非附近有敌人的反潜巡逻机与反潜战舰,不然就没有必要担心释放通信浮标会暴露“蝠鲼”号的行踪。
因为阿根廷并没像半个多世纪前那样,派兵攻占南乔治亚岛,所以那艘英国潜艇的任务肯定不是运送特种部队,而是在马岛东面建立第一道反潜防线,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共和国潜艇。
得出这个结论,让肖靖波更加小心翼翼。
在距离马岛还有近2500千米的时候就遇到了英国潜艇,足以证明马岛附近海域肯定有好几艘英国潜艇,肖靖波甚至有理由相信,美国海军已经派遣潜艇参战,不然英国皇家海军没有理由浪费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潜艇兵力。
再担忧,“蝠鲼”号也不能回头。
接下来三天,肖靖波一直守在指挥中心,只是偶尔打会瞌睡。
一路上的发现,让他觉得此行越来越像是自投罗网。
除了在24日凌晨与英国潜艇遭遇之外,在24日下午与夜间、25日上午与傍晚、以及26日凌晨先后与3艘英国潜艇、2艘美国潜艇遭遇,3艘英国潜艇都是“快速”级,2艘美国潜艇全是“亚特兰大”级。
也就是说,美国与英国把最好的潜艇都派了过来。
26日上午,肖靖波收到了潜艇司令部发来的最新作战命令:前往马岛北面的交战海域埋伏下来,伏击附近的英国与美国潜艇。虽然命令中明确提到,可以等到英美潜艇偷袭阿根廷运输船队的时候再动手,不用考虑船队的安危,但是命令中同样提到,如果遭到英美潜艇攻击,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首先确保潜艇不落入敌人手中。
肖靖波没有耽搁时间,当即就公布了潜艇司令部下达的作战命令。
“蝠鲼”号上的30多名官兵没有一个人感到意外,不管怎么说,航行上万千米,绝不是过来看热闹的。再说了,共和国的潜艇就没有看热闹的传统。、
官兵们的积极态度让肖靖波放心了一些,毕竟斗志比什么都重要。
随着“蝠鲼”号接近战区,肖靖波不得不强迫自己睡上一觉。
27日夜间,当他在次回到指挥中心的时候,“蝠鲼”号的被动声纳又发现了3艘美国海军的“亚特兰大”级攻击潜艇。更重要的是,这3艘美国与之前发现的2艘美国潜艇也在向北航行。也就是说,潜艇司令部肯定收到了确切情报,知道对方将在哪片海域拦截正在驶往马岛的运输船队,不然不会如此及时的通知“蝠鲼”号。
万幸的是,肖靖波的经验帮了大忙。
因为在此之前采用了较高的航速,所以在进入交战海域的时候,“蝠鲼”号可以将航行速度控制在20节以下。也就是说,在只发出不到80分贝的噪音的情况下,肖靖波不用过分担心被附近的敌艇发现,可以相对随意的安排战术。
不幸的是,敌艇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肖靖波的估计。
27日夜间,“蝠鲼”号的被动声纳探测到运输船队从400多千米外传来的噪音,肖靖波下令将速度降低到12节的时候,出现在周围的潜艇已经多达7艘,其中6艘是美国海军的“亚特兰大”级,只有1艘是英国海军的“快速”级。
很明显,美英潜艇不想冒险,打算在几百千米外用反舰导弹解决阿根廷船队。
问题是,美英潜艇还没有进入攻击阵位,也就是说,战斗不会立即爆发,很有可能拖到28日凌晨,甚至28日上午。如此一来,如果美英海军认为7艘潜艇一次发射的80多枚反舰导弹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会增派更多的潜艇。
事实上,肖靖波也认为,美英海军很有可能派来10多艘潜艇。
虽然阿根廷船队只有2艘护卫舰,但是要想对付2艘装备了强制电磁干扰装置与电磁速射炮的护卫舰,至少需要用100多枚反舰导弹进行3次攻击。为了避免遭到航空反潜力量的打击,参与攻击的美英潜艇必须同时发射反舰导弹,通过设定不同的攻击航线,使反舰导弹分批次攻击阿根廷船队。如此一来,不但需要投入10艘以上的攻击潜艇,还需要将攻击距离缩短到200千米左右。
显然,“蝠鲼”号的处境很尴尬。
就算“蝠鲼”号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潜艇,要同时对付10个以上的对手,也是不大现实的事情。要知道,在相差一代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一对四就很不错了。在以往的潜艇战中,共和国的潜艇最多一次攻击3艘敌艇。更重要的是,“蝠鲼”号只有4条火控通道,只能一次攻击4艘敌艇。当然,只要肖靖波没有失去理智,也不会在10个对手面前抢先发起攻击。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以“蝠鲼”号的性能,只要不出手就不会被发现。
在全艇官兵都急切盼望着建立战功的时候,肖靖波考虑的却是要不要放过眼前的“机会”,等到对手伏击了阿根廷船队之后,再找机会下手。
为此,肖靖波必须考虑清楚一个问题,即共和国海军亲自出手的意义。
参战肯定不可能,不然派来的不是潜艇,而是航母战斗群。
既然不可能参战,那就不会公开行动,也就没有必要对付美国佬,毕竟美国佬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仅凭“蝠鲼”号也翻不了天。
要对付的,只是英国佬。
想明白这个道理,肖靖波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几个等得有点不耐烦的军官立即朝他看了过去。接触到艇长的目光后,那几个军官就知道,这位以稳重见长的王牌艇长再次发挥了他的特长,不会在局势不清的情况下贸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