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软硬结合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六十八章
  软硬结合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充分证明了一个问题,出色的指挥官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手里的作战力量,绝不浪费军事资源。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从以攻打苏拉特为主要目的的“中央战役”来看,裴承毅没有采用出奇制胜的战术,仍然以常规打法为主。与古吉拉德相比,裴承毅最大的优势就是合理应有每支部队,让各支战斗力量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
  能够做到如臂使指般的指挥前线部队作战,与共和国的军事指挥系统有密切关系。
  战争爆发前,项铤辉认为应该在前线指挥部之下,成立西线与东线两个指挥部,更有效的指挥地面部队。裴承毅没有采纳项铤辉的建议,明确指出,如果设立针对战线的地区性指挥部,不但不能提高地面部队的作战效率,反而会分散有限的支援力量。因为项铤辉保证不干预前线指挥,所以没有强迫裴承毅“分权”。裴承毅不是舍不得放弃权力,而是不能为了照顾地面部队而分散指挥权。
  事实上,地面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虽然在印度战争中,共和国陆军的表现非常突出,但是从客观的角度讲。地面部队在绝大部分时候扮演的都是占领者的角色。不管是在哪场战斗中,“打手”都是空中力量,或者是依靠空中力量的地面部队,比如空降部队与空中突击部队。陆军不遗余力的扩大航空兵的规模,甚至不惜与空军翻脸,大批量采购具有战术战斗机性质DW-26B低空攻击机,也是为了充实陆军的空中打击力量。根据战后的统计数据,80%的固定目标、75%的半固定目标、65%的装甲目标与70%的移动目标都是被战术航空兵、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等空中力量摧毁的,如果除掉远程炮兵的战果,一线战斗部队摧毁的目标仅占10%左右,其中由地面装甲部队摧毁的目标只有七成左右。也就是说,占参战兵力大约40%的装甲部队只获得了7%的战果。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除了极个别的战例之外,绝大部分地面战斗中,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占领遭到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的敌人阵地,歼灭残余敌军,然后等待下一轮火力打击。
  打好战争的关键已经不是如何利用地面部队,而是如何利用火力支援。
  裴承毅拒绝成立两线指挥部的理由也是如此,如果分设两个指挥部,就得分配支援力量,从而无法集中使用支援力量。虽然支援力量足够强大,就算分成两部分使用,也能有效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但是肯定无法像现在这样,在1个多月之内就扫荡大半个印度,让大规模地面战争在半年之内结束。
  集中使用支援力量也不是没有坏处。
  战争初期,最大的坏处就是对前线指挥部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除了参谋按两班倒的方式工作之外。裴承毅与袁晨皓平均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6小时。到了战争中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同时照顾到多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
  正是如此,攻打苏拉特的时候,用在新德里方向上的支援力量就减少了一大半。
  打到19日凌晨,66军与61军才将战线推进到了昌迪加尔南面的格尔纳尔,先头部队距离新德里还有大约150千米。更糟糕的是,62军还在拉杰格尔,不但没有前进一步,还一直遭到印军攻击。
  把注意力转向新德里之后,裴承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3个野战军递交战损报告。
  66军的情况还不错,战损不到两成,保持了八成以上的战斗力。对重装甲军来说,因为无法一次性投入全部兵力,所以保存八成战斗力与保存全部战斗力没有多大区别,仍然能够发起进攻。61军的情况也还好,主要是与66军提前会师,把大部分攻坚任务交给了66军,自己只负责打掩护,不用面对印军的坚固防线。62军的情况比较糟糕,3个战斗旅中第623机械化步兵旅的损失超过了四成,第622机械化步兵旅的损失超过了三成。第661装甲突击旅的损失接近三成,也就是说,62军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作战能力。按照杜子岐提交的报告,就算能够再次发起进攻,也很难在攻打新德里的行动中做出更大贡献,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尽快为62军补充部分兵力。
  显然,裴承毅没有办法为62军补充兵力。
  虽然62军的损失比较大,但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因为62军对新德里的威胁很大,所以在66军与61军攻占格尔纳尔之前,印军一直在猛攻拉杰格尔,力图首先歼灭62军,再集中兵力对付66军与61军。正是如此,66军与61军南下的时候才没有遇到多大问题,不然遭受损失的就是66军与61军。
  现在的问题是,62军很有可能到不了新德里。
  没有62军,66军与61军能够占领新德里吗?
  准确的说,能够在计划的时间内占领新德里吗?
  拿到3个野战军的报告后,裴承毅立即安排参谋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推演。得出的结论与他的判断相差不大,如果62军不在拉杰格尔方向上发起反击,66军与61军最快只能在22日攻到新德里城外。如果按照元首的最高要求,在20天之内占领新德里,66军与61军有5天的攻城时间。如果按照最宽松的要求,在1个月内占领新德里,66军与61军则有15天的攻城时间。5天肯定打不下新德里,就算放宽到15天,也不大可能在10月7日之前攻占新德里。
  也就是说,必须投入第四个军。
  万幸的是,裴承毅早就有所准备。不然不会让77军呆在后面看热闹。
  拿到推演结果后,裴承毅就给凌云霄打了电话,询问了77军的状况。
  虽然按照凌云霄的说法,77军已经恢复战斗力,士气极为旺盛、官兵求战心切,随时可以开赴战场,但是裴承毅没有完全相信凌云霄的话,按照他的估计,第771与第772装甲突击旅的问题不是很大,特别是第772装甲突击旅,应该有比较完备的战斗力,第773装甲突击旅的情况则不容乐观。
  在“结合部战役”中,第773装甲突击旅的损失最大,为了组建突击部队,抽调了几个战斗营加强给第771装甲突击旅。77军休整的时候,凌云霄为了尽快上战场,从第773装甲突击旅抽调了部分官兵补充给第771与第772装甲突击旅,等于把全军损失算在了第773装甲突击旅身上。补充给第773装甲突击旅的新兵多达2500人,而第773装甲突击旅的总兵力也就5000出头,相当于半数以上官兵都是新兵。虽然补充兵员都是退役军人,其中不少还是77军的退役官兵,基本素质都不错,但是让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熟悉战场环境就要花上不少时间。更别说掌握这几年装备的各种新式武器,熟悉新式战术。
  当然,裴承毅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让凌云霄做好战斗准备后,裴承毅没有忘记叮嘱一句,因为全部保障部队都被派往苏拉特战场,77军暂时得不到保障支援,所以最好留下1个战斗旅配合后勤旅负责物资运送工作,只在前面投入2个战斗旅。
  得到凌云霄的肯定答复后,裴承毅就让他继续等待作战命令。
  77军肯定得参战,只是在什么时候参战值得深究。
  裴承毅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联系军情局,询问印度的迁都工作是否已经完成。准确的说。是印度政府机关与政府官员是否全部离开了新德里。
  军情局很快就发来消息,最后一轮迁都工作已经在17日夜间结束,但是没有情报证明鲁拉贾帕尼离开了新德里,根据军情局的估计,鲁拉贾帕尼很有可能去了位于新德里郊区的地下战略指挥中心,预计将在19日夜间离开新德里。
  让军情局尽快提供鲁拉贾帕尼的确切情报后,裴承毅开始调整攻打新德里的行动。
  强攻新德里在所难免,裴承毅首先就得考虑强攻的风险。
  鲁拉贾帕尼与古吉拉德早就放出话来,印军将不惜代价的守卫新德里。也就是说,就算把新德里变成废墟,也不会让共和国军队顺利占领新德里。
  真要这样,裴承毅肯定会放弃强攻新德里的想法。说白了,就算投入全部兵力,在新德里与上百万印军决战,最终打下了新德里,伤亡与损失都将超乎想像,从而使共和国军队失去攻占整个印度的机会。
  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强攻新德里。
  要想避免强攻新德里,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把守军引到城外,用更能发挥共和国陆军战斗力的野战歼灭印军有生力量,使印军丧失固守城区的能力;二是打击印军的信心,使印军丧失守卫新德里的斗志。
  当然,不是选择哪个办法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两种办法。
  因为77军一直没有北上,所以原先在新德里南面的机动预备队已经转到西面,正在攻打由62军控制的拉杰格尔。按照裴承毅的估计,随着66军与61军在格尔纳尔站住脚,准备向新德里进军,机动预备队肯定会转向北上。
  必须干掉机动预备队,因为这是新德里守军中战斗力最强的装甲部队。
  按照袁晨皓的建议,最好是尽快让77军从占西北上,让印军犯错。按照他的判断,77军北上之后,印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让机动预备队再次南下,迎战兵力更少的77军,再去对付强大得多的66军与61军;二是让机动预备队分兵行动,一部分在北面缠住66军与61军,另外一部分则南下对付77军。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能利用机动预备队频繁转移战线的机会将其打垮。
  裴承毅没有采纳袁晨皓的建议,原因很简单,支援力量不够用。
  打击运动中的敌人,最佳选择就是航空兵。而按照裴承毅的部署,战术航空兵、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将集中力量支援苏拉特、赖布尔与维沙卡帕特南方向上的战斗,无法在新德里方向上投入太多力量。没有航空兵,仅靠几个军的炮兵,除了打击不够理想之外,还会对后勤保障造成更大的负担,特别是77军的后勤保障,肯定是个大问题。支援力量不到位,就只能用地面部队歼灭印军机动预备队。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无法接受,因为攻打新德里的地面部队本来就不多。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没有让77军立即出动。
  按照他的想法,首先让66军与61军把机动预备队引过去,然后利用66军与61军的3个炮兵旅打击机动预备队。因为北面的后勤补给工作由巴军负责,而巴军一直没有承担前线进攻重任,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到位,所以66军与61军的后勤保障问题还不严重,至少能够在短期内为炮兵提供足够的弹药。
  19日傍晚,裴承毅联系了巴军总参谋长,要求巴军全力为66军与61军提供后勤保障。
  完成这件事之后,裴承毅让东方闻联系了几家为共和国军队服务的巴基斯坦公司,询问在9月初订购的5000万份传单有没有印刷好。
  得到满意答复之后,裴承毅立即安排了几十架运输机去运送传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吃过晚饭,裴承毅与袁晨皓回到战术指挥中心的时候,作战参谋就送来消息,之前攻打拉杰格尔的印军机动预备队已经转向北上,正在赶往格尔纳尔。
  裴承毅没有急着下达进攻命令,让通信参谋留意军情局发来的情报。
  什么时候打,不由裴承毅决定,而是由鲁拉贾帕尼决定。
  此时,鲁拉贾帕尼正在战略指挥中心内与古吉拉德争辩。
  两人已经吵了几个小时,只为了一件事,即鲁拉贾帕尼要不要离开即将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新德里。
  虽然鲁拉贾帕尼一再强调,他会跟新德里共存亡,但是古吉拉德坚决不答应,认为总理应该跟印度共存亡,丢掉新德里,不等于印度完蛋。
  事实上,古吉拉德很清楚,鲁拉贾帕尼不会留下来,只不过需要一个台阶。
  不是说陆军参谋长认为总理不该留下来,总理就不能留下来,而是必须有人顶替鲁拉贾帕尼,留下来与新德里共存亡。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要有一定的身份与地位,要能唤醒印度人的斗志。
  费尔南德斯已经离开了新德里,政府高官也都离开了新德里。
  有资格顶替鲁拉贾帕尼的只有古吉拉德。
  直到古吉拉德发誓将战斗到最后一刻,鲁拉贾帕尼才没有继续坚持。临走前,鲁拉贾帕尼只给古吉拉德留下了一句话,守不住就撤往海得巴拉。
  这句话等于没有说。
  等到确定守不住新德里的时候,中国军队已经包围了新德里。除非古吉拉德变成穿山甲,不然别想逃出新德里。
  不管怎么说,总理的这句话多少让古吉拉德宽慰了一些。
  20点30分,鲁拉贾帕尼在卫队的保护下离开战略指挥中心,启程前往苏拉特。
  大约半个小时后,裴承毅收到军情局的情报,确认鲁拉贾帕尼已经离开新德里,正在赶往苏拉特。
  直到这个时候,裴承毅才向66军与61军下达了强攻新德里的命令。
  21点30分,66军与61军发起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开始。
  虽然格尔纳尔距离新德里只有150千米,但是66军与61军前面有6道防线,而每道防线的纵深都在25千米左右。也就是说,防线之间没有间隙,印军防御阵地的深度达到了惊人的150千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战后测得的数据,在面积为15000平方千米的防区内,印军挖掘的战壕长度超过10万千米、能够绕地球赤道两圈半,各类工事超过15万个、平均间隔距离不到100米,防御阵地的总施工量相当于开挖3条苏伊士运河!
  在部队战斗力有限的情况下,印军能够指望的就只有固若金汤的防御阵地了。
  非常可惜的是,印军的防御阵地是在数十年间陆续建成的,没有像博帕尔那样,按照最高标准建设。
  对66军与61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进攻纵深太大。
  炮火准备足足持续了2个小时,虽然3个炮兵旅没有按照最大速度开火,但是在2个小时之内仍然投掷了近6万吨炮弹。
  随着66军与61军的装甲部队发起进攻,炮火开始向纵深推进。
  很传统,也很标准的地面进攻战术。
  可以想像,66军与61军的推进速度并不快。
  事实上,裴承毅也没有让66军与61军发起突击,还格外叮嘱两位军长,打的时候稳着点,不要突得太猛。
  战斗持续到天亮,66军与61军才推进了不到2千米,基本上在原地踏步。
  此时,印军机动预备队已经到达战场,正在为反击做准备。
  66军与61军似乎没有发现印军机动预备队,前线部队仍然在进攻。只不过,战线后方的装甲部队已经由进攻转为防御。
  7点不到,印军机动预备队开始向北突击。
  30分钟内,66军与61军的进攻部队就撤了下去,做好了防御准备的二线部队成为前锋。
  与此同时,裴承毅给77军下达了进攻命令。
  7点45分,数十架大型运输机到达新德里上空,将5000万份专门印制的传单撒向了新德里市区与印军防御阵地。
  虽然传单不会爆炸,但是那些传单的威力比任何炸弹都要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