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扬州失守
他称臣逊位的条件,保住江山.他仍抱着一线希望,于是婉言推拒了。
段明玉第二次来时,唐军外线作战硕果累累,北线唐军先后占领了袁州、白骜洲、江阴等州地。东路军也陆陆续续消灭了赴援的吴军,攻克了常州。南线宋文通所部在江州击败吴军万余人,夺取战舰五百艘。
在此情形下,如果杨行密识时务,尽早缴出兵马,出城投降,败也败得漂亮,又或者干脆聚集三军;与唐军决死一战,那这亡国之君却也算得轰轰烈烈。可是杨行密既不打也不和,仍是老生常谈,拖延时日,暗中却连下密旨,催促湖口守军赴扬州解围,做着最后的挣扎。
然而,湖口十万大军,竟然顷刻间灰飞言灭。
湖口守将杨敏挥军十万,号称十五万,以巨舰、巨筏载大军北来,意欲冲断采石浮桥,直扑扬州城下,他们在皖口与唐军水师杨复恭所部相遇了。
双方一场大战立即展开,因长江冬季水浅,水面不宽,杨敏的大军只能排成连绵十余里的一条长龙,虽占据人数优势,却难以施展,当时正刮东南风,杨敏当机立断,马上鸣金收兵,向江中倾倒无数火油!点起大火,烈焰焚天,顷刻间便把田令孜中军先锋八千余人,数百条战船吞没。不料就连老天也来戏弄吴国。大火刚起,风向突然变了,东南风变成了西北风,大火反向他自己烧来,杨敏的战舰、巨筏拥塞了整条河道想要挪闪都没有空隙,火势一起,一条船一条船地烧下去,十余里长的长江水面上顿时变成了一团烈火长城。
对面的唐将宋文通看得目瞪口呆,就这时右军大将王彦章又闻讯赶来,守住了长江两岸,但有跳水上岸的,当头便是一刀,剁回长江里去,杨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痛心疾之下,指天斥地痛骂天地不公,然后推开部将投火自尽了。
扬州的唯一一支强援就此土崩瓦解,杨行密听到消息的时候真是五内俱焚,段明玉也随着使臣第三次进城劝降。这一次,段明玉带来了唐军的最新战报,王彦章带领大军辗转数十里在润州败吴军五千,润州守将刘欲开城投降,扬州最后一道外围的门户被堵死,扬州已成一座孤城。
杨行密凄凄惶惶,走投无路,只的答yīng
投降,愿意先使去长安,谈妥投降细节之后献土投降。但是当夜,他却召集五千名敢死之士夜袭唐营,幻想着用一场奇袭扭转战局。
可惜,在将领们的群策群力下,他选择的攻击地点没有错,正是从地理上来说最适合夜袭的北城唐营。然而他手下的将领们看得出此地最宜夜袭,戎马一生的田令孜又如何看不出来?田令孜早已亲自下令,令守将严加戒备北城,北城唐营大军早已严势以待。
一夜苦战,吴国的五千敢死之士无一肯退,被全歼于唐军当中,清晨打扫战场时,从许多尸体上现多枚将帅级的符印,这支敢死队是吴国守军中的精英战士,其中不乏将校亲自充当了敢死队,他们尽皆葬送于此,吴军中的基层骨干力量已是一战尽丧。
这一来还触怒了田令孜,他命段明玉四入金陵城,这一次,带来的不是劝杨行密投降议和的条件,而是田令孜的一纸战书!时间就在今夜,地点就在扬州,决一死战,再无回旋余地。
是夜,唐军攻城,弹石如雨。箭矢如云,无数架云梯、飞钩、抛车、冲车、轩车和赣辊车把宽广的扬州城墙当了战场,城中有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大多丧命在昨夜的偷袭战中,现在许多刚刚提拔上来的军官带着匆匆抓来入军,都不懂得怎么开弓用箭的白甲军,仓惶奔走在扬州城头。
城池虽险,还需强兵来守,这样一支军队,如何能守住扬州城池的险要用处?
此刻,呐喊声这么近,唐军快要杀到宫墙下了吧?
杨行密痴痴地站起来,缓缓向外走。殿中太过阴冷,他穿的厚了些,本来略胖的身材便显得更加脉肿。罩在外面的那件明黄色龙袍也不能给他稍添几分精神。
殿下,聚了许多舞伎、宫娥、内侍,一个个脸色苍白,有人禁不住害pà
正在嘤嘤哭泣,杨行密站住脚步。默然半晌,对他们说道:“城,保不住了。”
此言一出,那些宫人俱都哭拜于地,号啕声震天,杨行密强打精神,含泪说道:“你们不必留在宫中与本王同归于尽。教坊乐舞诸伶,乃江南数十年风流才俊,聚之不易,你等年方二十,许个僻静处暂且躲藏,不管扬州以后姓杨是姓李。朝庭总是少不了你们的。唉,传旨。打开所有宫门,宫中财物,任其取用,去吧,去吧,你们都去吧,好自为之。”
诸舞伎乐伶、宫人内侍哭着向杨行密谢恩,慌慌张张地逃去了。
片刻功夫,又有一群人慌慌张张冲来,足足有数十人之多,杨行密还以为那些乐伶舞伎们去而复返,愿与自己同牛生共死,心中不无感动,定睛一看,却是一些文武官员。看起来他们的官职并不很高,许多他都不甚熟悉,可是国难当头,还有这些忠良前来护驾,比起自己的心腹,向唐军开城投降的润州守将刘余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杨行密的双眼不由湿润了。
“诸位爱卿。”杨行密颤抖着呼唤一声,两行热泪顺着脸颊已是滚滚而下。
“大王,大势去矣,臣等冒死前来,肯请大王更换民装。尽携宝物,臣等愿掩护大王混入百姓中逃生,江南一十九州,如今尚未尽落于唐人之手,若得时机,大王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呀。”
杨行密仔细看看,就这个官儿看着有些面熟,好象是鸿驴寺的一个堂官,和自己还是本家,也是姓杨的。
杨行密拉住他的手,黯然泣下道:“杨爱卿,唐军把扬州围得水泄不通,本王不惯行走,能往何处去?来你们随本王来。”这大臣一提宝物,他忽地想起了他最珍视之物,于是带着他们急急赶到澄心堂。澄心堂侧便是清辉殿,这两处地方,都是吴国储放无价之宝的地方,此刻守在这里的太监风闻杨行密大开宫门,允其自投生路,早已逃之夭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