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
相顾无言,所有人都不知说什么好,最终只能与相熟者同归,也顺便体味一番此次宴席,领会刘皇帝那番讲话精神。
日已暮,天色暗沉,凄寒北风中,王彦升同杨业一道,并辔回城。这一下午的滋味显然难熬,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随手抹了一把鼻涕,王彦升有些郁闷地冲杨业叹道:“这顿酒,喝得实在没什么滋味!”
西北三杰,郭进如今正在西北主持军务,王彦升与杨业二人,则安居京内。有漠北远征的经历,两个人的交往也是越发密切了。
听其感叹,杨业也露出一点苦笑:“龙颜大怒,怎能不心惊胆战?”
王彦升道:“我过去被陛下教训可不只一次,然而从没有一次,像此次这般震惧,也从未见陛下如此震怒!”
“我又何尝不是?”杨业答道:“此番,陛下是真被惹怒了,谁能想到,朝廷内部竟有如此积弊,实在令人咋舌!”
王彦升有些不屑,也有些恼怒道:“我们,却是被那些人给拖累了!”
“你我固然心中坦荡,但于此事,却不可不引以为戒,陛下警示之意,还当认真体会啊!”杨业说道:“那一把火,能够烧掉三口装满罪行的箱子,但烧不掉陛下心中的不满。
这场风波,只怕给陛下心中扎下了一根刺,刺痛陛下之心的同时,也给我们这些人头顶悬上了一把刀,若是不汲取教训,下一次这刀就真正落下来了!
南市那七十三人,只是一种警告罢了!”
“我又何尝不知?”王彦升低头沉默了一阵,而后更加郁闷地说道:“看来需要将那些亲戚古故旧好生再敲打警示一番了,过去二十年,我基本都待在西北,忙于军务,对于家中子弟的管教却有些放任了。”
见王彦升有此觉悟,杨业轻笑道:“王公高义!”
“什么高义!”王彦升却不吃这套,扬扬手,叹息道:“只不过怕了罢了!战场上搏命拼杀,都不曾惧过,如今因为此等事,闹得心忙意乱的!
天下未宁时,尚得自在,如今天下太平了,反觉郁闷!我听说,马仁瑀前不久也为他内侄之事千里迢迢递上一份请罪奏章。
我可不想有一日,似马仁瑀这般,在外领兵,还要大义灭亲,甚至亲自看着子弟人头落地!”
从王彦升的这番话中,杨业隐隐感受到了一丝怨气,心中一凛,表情严肃地道:“王公,此等话,可不好妄言!”
王彦升是越大,见识也就越发深,立刻就明白了杨业的意思,当即笑道:“我也就在重贵你面前说说,对陛下可没有丝毫怨艾。那些罪臣子弟,本就该受惩处,这无可指谪。
陛下待我不薄,我自倾心相报。再者,这么多年,陛下对我们这些功臣勋贵,已然足够厚待了,若还不知足,妄图更多,希求凌驾国法之上,那也死不足惜!”
“王公心胸,钦佩不已!”杨业听到这番话,拱手郑重道。
不得不说,杨业对刘皇帝,还是一片赤诚的,对王彦升这种尊重刘皇帝的态度,很是认可。
王彦升摇了摇头,很快恢复了几分气色,向杨业笑语道:“还是重贵有福气,家有贤妇,主持内务,一切都给你料理得妥当,建功立业于外,而无需操心府内俗务,令人羡慕啊!”
提起自己的夫人,杨业坚毅的面庞间也不禁浮现出一抹柔和的笑容,轻声道:“得此一妇,确是杨业之福,还需感念陛下当初的恩典!”
“都说你杨重贵是陛下最信任的将帅,你也最为忠诚,如今看来,果然不假,时时感念陛下恩德,这是我都做不到的!”闻其言,王彦升一副自愧不如的样子。
“王公取笑了......”
......
在相去不远的一条道路间,赵匡胤兄弟也乘着马,冒着风寒向洛阳行去。两兄弟的表情相类,都有些严肃,甚至可以用冷峻来形容。
“陛下适才的训诫虽然严厉,但放了那把火,此事,算是揭过去了吧!”好一会儿,快到接近洛阳城垣时,赵匡胤终于说话了,意兴不那么高昂,好似在自我开解。
“只是暂时罢了!”赵匡义沉吟了下,说道。
“已然双管齐下,难道还有后招?”赵匡胤凝眉。
赵匡义微微一叹,道:“有一事,虽属传言,但我认为可信!赵普前日觐见,又给陛下上呈了一封奏表,详情未知,但大意与限制勋贵有关。”
“这个赵普!”赵匡胤微愣,很快感慨道:“真是不依不饶啊!这是要趁此时机,旧事重提?”
“虽然立场不同,但此人,确实是位能臣!本有宰相之资,如今又居宰相之位,有他在相位,我们这些人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赵匡义的表情略显阴沉:
“过去,陛下还有所迟疑顾忌,但经此番风波,旧事重提的,只怕就非赵普一人之意了!”
“你是说陛下会听从赵普之谏?”赵匡胤问道。
赵匡义认真地想了想,说道:“开年前这三两日间,或许就有诏令下达了!不得不说,此次,实在是一个良机啊!
经过今日之宴,功臣勋贵们已然为陛下所慑,届时即便有所委屈不满,又岂敢再相抗?南市的血,怕是才干!
那一把火烧得虽旺,是陛下予犯法勋贵们一次宽免,但何尝不是一种警告,那一桩桩事,陛下可是都阅览过的......”
“罢了,陛下素来刚强,纵有意旨,为人臣者,还能反抗吗?”听赵匡义这番话,赵匡胤在少许的沉吟后,看开了一般:“此番,我们已然应对不当了,今后,还是更添几分小心吧!”
赵匡义默然,比起兄长,显然要更踌躇些,心思更重,顾虑自然也更多些。哪怕到现在,他仍旧对自己未来的前途事业,感到担忧。
“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功臣勋贵,有朝一日,竟会被看作是国家的祸害与隐患......”良久,赵匡胤发出一道苦涩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