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

  时入夏中,开宝八年也快过去一半了,大汉的北伐事业,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双方在长达万里的边境线上,展开殊死搏杀。
  到五月下旬,战局逐渐进入僵持阶段,从整体来看,大汉还是占据着主动的。毕竟,大汉在国力上的优势太明显了,而辽国才经新旧交替的震荡,一切都难称安定,就要不得不强行将整个国家都扭转到战争的轨道上来。
  而辽国之所以能与大汉扳手腕到如今的程度,既得益其不弱的军事实力,也因为他有一个年轻却英明的皇帝,兼有大量具备文武才干的英杰,在国难临头的情况下,勉强做到了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但是,不论辽国如何奋力抗争,双方在国力上的差距是改变不了的,硬实力上的悬殊是难以弥补的,大汉这边同样是精锐齐出,英雄辈出。
  战争或许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存在发生奇迹的可能,但还是那句话,大汉凭借着雄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可以败一次、两次乃至三次,只要不伤大局,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辽国则不行,遭受一次重创,就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随着战争的进行,压力则是成倍地转向辽国那边。
  要知道,此次大汉春季出征,对国内的生产都造成了重大影响,何况于辽国。随着各线战事的展开,各种战报陆续汇总到枢密院,刘皇帝甚至有凭国力耗死辽国的决心。
  一年打不下,就打一年,两年打不下,就打两年,三年......在这种战争模式下,辽国扛不过三年,甚至于,就开宝八年,想要顺顺利利地熬过去,都会十分艰难,这还得在汉军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
  论军事才干,这么多年下来,刘皇帝没有太多的进步,但是在眼光上,绝对是无与伦比的,像这种欺负人的战法,他也最熟悉,最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刘皇帝也往往稳如老狗。
  纵观整个战局,自西向东,汉军处于全面进攻的态势。河西那边,博望侯郭进率领一万步骑西出,挺进西域。
  对大汉的军队做个排行榜的话,河西军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甚至能比过禁军精英,剽悍的民风,高素质的兵源,以及常年的实战训练,都造就了河西军队的威名。
  而郭进此番西出,在兵力上虽然不能算雄厚,但影响是巨大的,带给西域的辽军以极大的压力,从汉军西征开始,就已经动摇其并不牢固的统治了。
  无数胜利造就了大汉帝国的威名,影响早就深入西域,而西域百姓的情况,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苦辽久矣!
  有汉军这个靠山在,饱受辽军残暴统治的西域各族人民,胆子也都壮了起来,在汉军兵进伊州之后,便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号,起义反抗契丹人的统治,东起伊州,西至焉耆,无不望风影从。
  其中声势最大的,自然是仆勒这个回鹘旧贵族率领的义军了。在过去近十年的西域风云变幻中,仆勒是个避不开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人与大汉的关系尤其亲厚。
  刘皇帝都亲自接见过他好几次,对其忠诚、智慧与大义,十分赞赏。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仆勒几度潜回西域,组织起了好几次反抗契丹人的统治,虽然最终由于实力不足,都被扑灭,未能成事想,没有能够掀起大风浪。
  但是,背靠大汉,有着大汉的支持,也给了他充足的信心,给他越挫越勇的底气,不断重来的机会。
  郭进西征之后,最先响应的就是仆勒,当时他正率领几百仇恨契丹统治的回鹘人在伊州附近打游击。得益于同大汉的紧密联系,他对于汉军的西进也是早有准备,在郭进西来之后,就迅速派人传播大汉西征,解救西域人民的消息,在辽国统治的西域内部四处拱火。
  过去的一年半,仆勒的起义虽然屡遭挫折,但也积攒了不小的声望,他这一个发力,影响自然快速扩散开来。
  并且,这一回有汉军这个强力的主心骨在,西域各族人民的反抗热情自然格外高涨。仅仆勒所部,就在半个月内,招徕部卒,扩充到三千多人。
  而这三千多人,在配合汉军进攻伊州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朝廷对于河西军,并没有硬性的目标要求,但是作为领军的将领,郭进自然不愿当配角,做个看客。
  想要在西域有所建树,那伊州是必取之地,郭进领军,自瓜州北上,直趋州城。对于如何攻取伊州,郭进早有计议,很简单,里应外合。
  在仆勒的配合下,兼以城中内应,以及早就对契丹统治不满的居民,只花了三日的时间,就予以伊州的辽军致命打击。
  伊州城破,城中的三千辽军守兵,全数被杀,一个都没逃掉,动手的,当然是那些西域人。经过削减,这些年,辽国在西域布置的兵力,只有不到三万人。
  三千卒被歼灭,对于辽国在西域的防御,毫无疑问是个重创,在有限的兵力下,想要守备偌大的西域,辽军的形势可谓严峻。
  并且,伊州的告破,也算打开了汉军西征大门,而郭进所统率的兵力,则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仆勒所部,直接收编,更有伊州附近的义军、部民,踊跃参军,一起汇聚在大汉的旗帜下。
  可以说,汉军的西进,彻底点燃了常年饱受欺压与盘剥的各族人民反抗的热情,复仇辽国,打契丹人,他们格外积极。
  当年西州回鹘有上百万的国民部众,经过辽军的征服,人口锐减,只余不到四成,再兼近几年社会动荡,契丹人的持续压榨,继续减少。
  即便如此,剩下的几十万人,暴动起来,也足够辽军喝一壶的。而这,也是郭进以区区一万步骑,就敢打西域最大的依仗,伊州的轻松攻陷,就是证明,而打下伊州,也成功地撬动了整个西域的大局。
  随郭进之后,当年大量外逃河西的西州遗民,纷纷向河西官府请求,自备武器、战马、口粮,返回西域复仇作战。
  面对这些西州遗民的热情,河西官府自然表示欢迎,不过他们做不了主,还是卢多逊魄力十足,先斩后奏,同意这些人的请求。
  于是,又给郭进西征,增加了三千多名作战意志坚定的战士,等到进入五月,郭进的西征军已然壮大到超过三万人,并且兵临高昌城。
  而此消彼长之下,西域辽军的情况则日趋恶劣,他们不只要面对郭进所率汉军主力的进逼,内部则是全民皆反,一片沸腾。
  广大的西域境内,除了几座主要城市,剩下的镇甸、村庄,不是被西域人占据,就是在汉军的控制当中。尤其是西域人的报复行为,残忍而血腥,几乎把当年遭受的苦难十倍百倍地还了回去,逼得辽军不敢分散。
  西域辽军,不知觉间,陷入了当初耶律斜轸西征时回鹘国的窘境,只能困守卫城郭,而城市之外,全部沦陷,无力作为,只能任由汉军驰骋。
  而在此危局之下,辽军内部也产生了矛盾。辽国负责西域军政主要有三人,安抚使耶律伊赖哈,招讨使耶律沙,以及被排斥出辽国权力中心的魏王耶律敌烈。
  耶律伊赖哈是辽先帝耶律璟的心腹,耶律沙则是久经沙场的大将,三个人意见十分不统一。耶律敌烈主张集中力量,主动出击,消灭郭进率领的汉军主力,在敌烈看来,只要击败了汉军,其他西域义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大患。
  耶律伊赖哈与耶律沙则持明确的反对意见,耶律伊赖哈坚持该死守,以待局势改变。而耶律沙则要果断些,他认为西域已不可守,该有所取舍,具体的措施,就是将龟兹、高昌放弃,保存实力,收缩到北面的轮台、北廷,将天山以南的地盘让给汉军。
  相比于南北,由于地理上的优势,辽军对北部诸城的控制要有力些。不过,他的意见,遭到了反对。
  耶律伊赖哈主政西域的这几年,感西域凋敝,人情大扰,民心动荡,各族人民积压着对大辽的仇恨,已经在着手恢复经济,发展民生,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天不遂人愿,汉辽大战,汉军西征,彻底打破了他的计划。再加上,辽国西征造成的历史问题,积压已久的民族仇恨,是难以化解的。
  在这种矛盾意见中,辽国在西域的局势,自然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而郭进,在这种形势下,准备充足之后,也打算发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高昌之战。
  在枢密院收到最近一封西域战报中,郭进表示,一个月之内,天山以南的西州土地,将尽数纳入大汉的掌控之中。
  西征西域,包括刘皇帝在内,都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只一偏师罢了,然而意料之外,对辽战争,最先取得突破的,反而是郭进军。
  只占尽天时人和,便已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