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不影响修复文物的都是好女孩 (第一更)

  这一天,向南早早地来到了公司里,一转头就进入了小修复室里,开始忙碌了起来。
  他现在手中正在修复的,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收藏家、画家项圣谟的一幅《湖山佳序图》设色纸本立轴图。
  在明末清初名家辈出的华夏画坛上,项圣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画家,他的作品质量高、画风独特,其艺术技巧,在当时不亚于第一流画家,更为突出的,是他的作品具有思想内容和时代的气息。
  项圣谟,字逸,后字孔彰,之江嘉兴人,他的祖父项元汴,是明代收藏界里著名古书画大收藏家、鉴赏家和书画家,他所收藏的古代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甲于海内,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不说在当时,就是在后代,也无人能与之相匹敌。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项圣谟从小就把兴趣投入到了书画中,从而在绘画创作上面,很早就显现出了多方面的才能,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鉴赏家李日华曾称赞项圣谟的画风,“英思神悟,超然独得”,是“崛起之豪”。
  项圣谟的画有两点最值得称道,也是当时的画家有所不及的。
  第一点是强烈的政治色彩,他用画反映民间疾苦,寄托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明王朝的忠贞。
  在满清入主中原之后,项圣谟在自己的画作当中,就不再题写朝代的纪年,仅用干支,并钤盖“江南在野臣”、“大宋南渡以来辽西郡人”等印章,来彰显自己的志节。
  第二点就是,项圣谟极其严谨的画风和写实态度。
  项圣谟十分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他的画作贴近现实、造型准确,严肃不苟,一反当时潦草粗疏,追求“逸笔草草”的画风。
  他的这种作风,直接影响到了他的画风,使得他的画作在当时的画坛上别树一帜,为其赢得了“士气作家俱备”的赞誉。
  项圣谟的这一幅《湖山佳序图》以细腻的笔法,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典型的江南小景,近景为湖畔矮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怪石嶙峋;中景为湖畔庄园,亭中人影幢幢,树木葱茏,稍远处屋舍井然;远景为群山起伏,烟云氤氲,山脚下林木青翠,一高塔耸立其中。
  在这幅画中,树石、屋宇、人物及远山高塔,周密严谨,栩栩如生,画面意境明净清雅,笔法简洁秀逸,极富有书卷气。
  这幅《湖山佳序图》残损情况不算特别严重,大概是保存不善的缘故,画面多处出现了红色霉斑,客户也是因为找了好几位文物修复师都解决不了这古书画中的“绝症”,最后才找到向南这里来的。
  不过对于向南而言,红色霉斑早已经不算什么了,很早之前他就已经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曾就这个问题写过论文发表在了期刊上。
  因此,只花了一上午的时间,他就将这幅《湖山佳序图》给修复完毕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幅《湖山佳序图》只是出现了红色霉斑,而画芯没有残损的缘故,在修复的过程中,他都不需要更换命纸,因此修复起来自然就要快得多了。
  将这幅《湖山佳序图》修复完毕后,向南便将它挂在另一边的墙壁上,然后在洗手池旁洗干净了手,就准备去食堂吃午饭。
  刚一出门,就看到宋晴巧笑倩兮地站在前台前面,正在和焦佳聊着天。
  这段时间里,宋晴三天两头都会到公司里来,待的时间也不长,基本上在食堂吃过午饭后就会离开,一点也不影响向南修复文物,偶尔还会带一些很少见的古陶瓷残片过来,给向南鉴赏一番。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向南对她好感大增,只要不影响他修复文物的,都是好女孩啊。
  看到向南出来了,宋晴嘴角一扬,露出甜美的笑容来,一脸开心地说道:“向大哥,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说他淘到了一片柴窑瓷片,我把它拿过来了,你要不要帮忙鉴定一下?”
  “柴窑瓷片?拿过来看看。”向南一脸诧异。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
  元末明初收藏家曹昭在洪武年间撰写、明中期由王佐增补的《格古要论》曾记载,“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麄([cū])黄土,近世少见”。
  早些时候,向南曾在京城和俞老板等人聚会时,曾经鉴定过一块柴窑瓷片,没想到宋晴这里也会有柴窑瓷片,不由得向南不惊奇。
  明朝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古代,柴窑瓷器都是很难见到一件的,这足见其稀有程度。
  向南一边往办公室里走,一边对宋晴说道,“到办公室里坐一下吧,对了,你要喝茶吗?”
  “我自己来。”
  宋晴笑了一下,就走进向南的办公室里,拿出自己专用的那个茶杯来,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又帮向南的杯子续满了水,端到了沙发区,放在了茶几上。
  等在沙发上坐下来以后,她又从自己的包里面拿出来一个小盒子,递给了向南,“那块瓷片就在盒子里。”
  向南“嗯”了一声,伸手接过盒子来,打开盖子看了看,只见一块婴儿巴掌大小的天青色瓷片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他伸手将这瓷片拿了出来,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随即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柴窑瓷片,应该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瓷片。”
  “啊?怎么看出来的?”宋晴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
  “看瓷器坯胎就比较容易分辨了。”
  向南伸出手来指了指手中这块瓷片的断口处,说道,
  “你看这胎土白中带灰,胎体厚重,很明显就不符合柴窑的特征,柴窑瓷器的胎土是粗黄土。而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就比较符合这个特征了,而且你看这残片上的釉层,呈半透明,这也是龙泉窑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