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巧令辞色

  “件,多人面兽身,有时也属于纯粹的兽身,擅长人言和相术,极为擅长对危机做反应。”
  “太安城有一位叫张骋人,有一次乘车出游,拉车的牛忽然说了话,‘天下这么乱,我也卖尽了力气,你们还坐我的车干什么?’……”
  李鸿儒声称自己故事源于野史,并非正史。
  他随口一阵瞎编,也隐隐影射到了《秘记》。
  “也就是说,这个件妖所做的预言被人有效放大了”太子问道。
  “没错”李鸿儒回道:“诸多事情本来无伤大雅,即便是真,也能迎难解决,但传言向来以讹传讹,将一些本不算重大的事情放大,彷佛世界走向死亡一般。”
  “这个张骋获得了预言的提示,但他没有纵观全局的眼光,最终落到身死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太子道。
  “说的是”李鸿儒赞同道。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长安城那些平民传诵的《秘记》?”太子问道。
  “如果太子有需要,我也能编一册《秘记》出来”李鸿儒笑道。
  “编一册《秘记》?”太子瞪大眼睛道:“这等预测之言,如何能编?”
  “这太好编了啊”李鸿儒笑道:“《秘记》中真实的内容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内容,而后面才接了一些预测之言,我还能编得更详细呢,比如大唐三十四年,兵伐汗,尽灭,大唐五十八年,有人以武作乱,尽诛!”
  “这……”
  太子手微微一屈。
  王福畴《秘记》一事本就有李鸿儒部分参与。
  一些编纂方式大体也知晓。
  李鸿儒此时编纂起来轻松。
  他随口又来了数段,听得太子脸上异色连连。
  “这么说,那个帝传三世也是瞎编!”
  “只要太子贤明,大唐的江山何止三世呢,这说不定是那些恶毒的汗国人编纂的蛊惑之言。”
  “原来如此!”
  太子一时恍然悟醒。
  不论是唐皇和帝后的安慰,又或大儒们对《秘记》的嗤之以鼻,甚至大理寺和李淳风等人大鼓旗张的去推衍,远不如一个相信之人的话。
  他内心中存了唐皇等人属于善意的安慰,大儒们则是为了保住饭碗做的抨击。
  至于调查真相者,此时并未调查到流言的源头。
  内心中选择不相信这些人,太子也就更加偏向于自己心中牟定的想法。
  但他此时对李鸿儒没多少戒心……
  这是刚从军区回来没多久的人,唐皇和太上皇也是第一次见。
  而他也是随口和李鸿儒聊聊,彼此之间只是讲一些故事。
  太子更是坚信李鸿儒年少,难有多少大心机,没可能串通来哄骗他。
  如此多的故事,没可能说几句话就能串通。
  “《秘记》虽是流言,但也是一面明镜,只有时时挂在心头,才能时刻警醒,不会让流言变成真实!”
  李鸿儒抨击《秘记》时,也不忘将《秘记》做公允的评价。
  他也不知道李淳风算的准不准。
  他今天敢全盘否认,待到来年验证,他也会成为其中的炮灰。
  现在蹦跳得有多欢乐,将来倒霉得就有多惨。
  那时的朝廷只会抨击他为何将这种警醒之言剔除,蒙蔽太子。
  李鸿儒两手准备都抓下来,他只觉松了一口气。
  在那远处,唐皇竖起的一只耳朵也垂了下去。
  太子今天能恢复正常,他今天就能将王福畴那个老顽固放出来。
  顺带还能放了那一帮禁闭的梅兰竹菊松朋党。
  “算你这个学生不算蠢!”
  他骂了公孙举几句蠢材,又对李鸿儒微微赞了一番。
  太子有恢复正常的迹象,这也让他心情大为开怀。
  至于太子的腿,那是一个问题,但又不不算大问题。
  总归皇室还有一些底气。
  就算太子的脚骨全碎了,难于恢复到最初之处,也还有一些解决方式。
  融合妖力是其中一种,只要避免妖力的侵袭,便能让腿脚恢复,甚至更为强健。
  若是静养十余年,又辅以大药,太子的脚也能慢慢恢复下来。
  凌烟阁最外围,李鸿儒和小辈们好一阵吹牛皮。
  知晓了李鸿儒有几分稳重,唐皇也懒的管他,没有再借着游走转到李鸿儒附近。
  “能掌控江湖司,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着不凡!”帝后低笑传语道。
  “年少成熟,也有几分本事”唐皇点头道:“只是他巧令辞色,心思有几分狡诈,不免有些过于擅长趋吉避凶。”
  “谁能没有几个缺点,只要根在大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帝后笑道:“毕竟他落难到阿鼻国都奔了回来!”
  “说的也是!”
  唐皇怔了一下,随即点了头。
  李鸿儒年少心性便是如此,待得长大成人,又或有高位之后更是难言。
  朝廷已经有了一帮头疼的文人,唐皇不想数十年后又增添一个更为麻烦的家伙。
  但帝后说的没有错。
  再如何说,只要心在大唐,一切便没什么关系,总归是利大于弊。
  “王福畴脑筋死板,完全吊在了儒文之上,教出来的学生怎么是这番模样?”
  唐皇只觉王福畴这个学生有些古怪。
  按理来说,李鸿儒应该是公孙举那种模样才对。
  在继承王福畴本事和性格的基础上,会有着一丝小小的变化。
  但李鸿儒的变化太多了。
  又是弄文,又是学武,还会利用佛法,又借用了妖牙,简直成了一个大杂烩。
  若王福畴脑袋还算正常,唐皇觉得对方教不出李鸿儒这种学生。
  “难怪你个老东西胡言乱语,都搞到《秘记》这些事情上去了。”
  唐皇觉得王福畴应该是脑袋不清醒,才干了这些糊涂事。
  但不清醒没事。
  大唐地域宽广,更是有一些不算重要的职位。
  再怎么说,王福畴历年有着一些功劳,他不会将对方弄到太难堪。
  只是教书育人方面就用不得王福畴了,免得将来的四门馆涌出一堆歪瓜裂枣出来。
  唐皇心中有着几分计较,也定下了心。
  他举起酒杯,朝着众人连连举杯。
  “愿我大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唐皇呼上一声,更是给太上皇倒满了酒。
  “弹响我心爱的小琵琶,它永远不会无声,它让我远离烦恼和忧伤,它带我重新回到自由天堂……”
  太上皇拿着白玉琵琶,也不管朝臣,一阵瞎弹加哼哼。
  唐皇微微眯了眯眼,和帝后双双对视。
  两人牵手时不免帝后又有着微咳。
  这让唐皇脸色一肃。
  “倘若有人武代李兴,在我有生之年,我便将这四海夷平,打下这一片大江山,没了内外串通,没有仙神插手,我倒要看看谁能用武力推翻我的李唐!”
  他脸色转动之间,心中不知已经翻过多少念头。
  不得不说,《秘记》让太子形成心魔,但在他心中则更甚,有了极端的警惕。
  相较于太子内心惶惶认命,唐皇决定从中杀出一条四海升平的路,让自己后代永固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