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
“既然我们已经合兵一处,便不会如此。”李靖信心十足。
罗毅看向他:“此言怎讲?”
“独孤永业麾下兵马不过万人,我们亦有超过万人,即使是决战于城外,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反倒是据守偌大的城池,有可能被敌人寻找到突破口,另外如果我们困守城池的话,渔阳郡等地就有可能不保,毕竟渔阳郡那边我们也不过只有五百多人。”李靖解释。
“但是宇文宪必然会增兵以确保后路。”
“这就要看陛下那边和晋阳那边能不能给宇文宪足够的压迫了,跑都跑不掉,他又何必来确保后路呢?”李靖笑道,手在舆图上画了一个大圈,“我们只是整个战局的一部分,也做了我们能做的,剩下的就要看咱们的袍泽弟兄争不争气了。”
——————-
晋阳以南,汾水鼠雀谷。
鼠雀谷,又称冠爵津,是晋阳以南汾水河谷中数一数二的险要之地,“鼠雀”之意,自然就是只有鼠雀之类的小动物才能够通过这里的道路,可是偏偏沿着汾水北上又是从河东南部前往晋阳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就只有从河内经由上党抵达晋阳的道路了,那条路沿着沁水到壶关一线延伸,同样抵达晋阳,不过两条路之间有群山阻隔,互不畅通。
所以杨素率兵沿着汾水北上,恐怕只有到了晋阳城下才能和从沁水北上的汉军汇合。
鼠雀谷南端的汉军大营之中,韦圆成刚刚带着一队斥候回来,站在舆图面前比划道:
“根据《水经注》记载,这鼠雀谷中的道路全部都是河滩上的大小鹅卵石还有各种岩石铺就而成,距离汾水矮的地方几乎就直接贴着河岸,而高的地方则距离河面有五六尺,远的地方又能够绕开河边足足一丈多,崎岖难行,正可谓‘上戴山阜,下临绝涧’,人马通行尚可,车辆通行都有些难度,更不要说又有敌人据险而守了。”
杨素负手站在沙盘前,工匠们正在努力按照抓回来的几名北周士卒的描述打造鼠雀谷沿线的山川形势,而李询则饶有兴致的听着韦圆成的描述。
放眼天下,曾经在鼠雀谷战斗过的就只有现在的北周皇帝宇文宪,当初北周进攻北齐,宇文宪率兵两万镇鼠雀谷以进攻晋阳,不过那个时候北齐并没有在鼠雀谷部署太多的兵马,因此宇文宪一路进兵甚至都没有受到什么阻碍,真正的大战实际上一直到晋阳城下才爆发,而且还让冯小怜一搅和,打的乱七八糟。
而今局势自然不同,扼守鼠雀谷的是从华谷城等地一路败退过来的常善和韩果两人,他们原本的命令是驻守河东南部,结果一个丢了蒲州,一个丢了邵州尚且不说,后来又被杨素赶鸭子一样赶着向北,现在这一对难兄难弟就龟缩在鼠雀谷中。
汉军枪炮强大,这是大家公认的,所以在河东南部的平原上兵败并不丢人,可是若是连这种要冲险道都守不住,那就真的丢人了,不需要宇文宪亲自问罪,陈王宇文纯作为晋阳战区的主帅,肯定都不会放过他们两个的。
因此这一次的战斗必然是恶战。
“鼠雀谷地势崎岖、易守难攻,但是毕竟是一条道路。”李询缓缓开口,“道路和关隘自然不同,别人走得了,我们就也走得了。”
鼠雀谷虽然也是这河东出了名的险要之地,但是古往今来都未曾听闻有从这里设立关隘以据守的,这说明此地的险要还远远没有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步。现在汉军又有火炮和火枪作为依凭,攻坚能力自然不是古时军队能够比拟的。
尤其是之前齐子岭传来的捷报,更是证明了火炮即使是在山地作战中也并非没有用武之地,或许平原上是几十门火炮一字排开,而在山间,敌人的营寨甚或者关隘也会更加密集和狭小,七八门火炮就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韦圆成也微微颔首:“鼠雀谷此地虽为河东南北要冲,但是多年以来都没有设立任何关隘,所以周人想要坚守,也只能在河谷之中选取狭窄之地设立营寨,鼠雀谷绵延数十里,我们的斥候现在虽然深入其中不过三四里,但是既然抓到了俘虏,也就大概能够清楚敌人在其中的布置安排,诸位将军请看,鼠雀谷之中真正能够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不过就是这里,一座横跨汾水支流溪谷上的天然石桥,谓之‘鲁班桥’,据说乃是公输班所造。”
你都说是天然石桥了,公输班所造又是什么鬼?大家都不由得笑了起来,营帐之中的紧张气氛也缓解了稍许。
顿了一下,韦圆成又在舆图上点了点:“周人主力便屯兵在鲁班桥以北山坡下的河滩上,除此之外,鼠雀谷南端和北端应该还有两处营寨据险而守。”
杨素径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见招拆招,步步为营,务必在半个月内突破鼠雀谷,抵达晋阳!”
众将顿时都打起精神,几十里路,换在平时当然用不了半个月,但是现在到底是进攻要冲之地,半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很紧张。
不过河内那边的捷报已经传来,幽州战局也有可能一片大好,河东这边若是连晋阳城都看不到,那岂不是显得他们属实无能?
因此杨素下的是死命令,大家并不反对。
“汾水水师到什么位置了?”杨素问道。
汾水水师必然是此战之中的重要力量,不过在之前汾水水师临时折返回关中去接收的新战船,以淘汰原本水师之中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打造的船只了。
“应该还有两天才能返回战场。”负责和水师来往联络的参谋急忙回答。
“让他们加紧,不然的话就只能喝汤了。”杨素扬了扬手,“其余各部,明日清晨,以镇林军为前锋,向鼠雀谷进兵!”
众将轰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