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
李荩忱顿时哈哈笑道:“为什么不可以!”
一边说着,他一边看向旁边的唐孝,唐孝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让人送来了路费和路条。
看到李荩忱真的如此,俘虏们顿时沸腾,不过更多的士卒是在请求参加军队。
蜀汉军队的军饷本来就比其余军队要高,更不要说李荩忱这个常胜将军在这里,只有胜仗没有败仗,所以活命的机会也高,更何况蜀汉军队的功勋计算方式也和别家不同,这让将士们在拼杀的时候可以不再只是顾虑于人头。
这个时代,既然都已经出来当兵了,谁还愿意回去扛着锄头种地,真的说一本万利的买卖,还是这杀人!
更重要的是这位殿下甚至都愿意将他们这些难得的兵员放回家,那么就说明他制定的那些规矩肯定是没错的,那大家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南陈恐怕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未来能够支撑起来这华夏天空的,少不得是眼前的汉王。
看着那些蜂拥着前去投军的俘虏们,李荩忱摇了摇头,而身边的唐孝等人都已经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刚才很多人还连拉带拽不愿意呢,现在怎么就······
想到这里,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李荩忱。
显然是这个年轻人的话打破了这些南陈士卒心中最大的顾虑,这说明即使是南陈的百姓,也开始深切的认识到,这未来的天下,将会是谁的天下!
人心,李荩忱就用这种他们所有人实际上都能想到,但是最终却没有做出来的办法把握住了这些俘虏们的人心。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吧。唐孝等人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李荩忱愈发展现出来帝王姿态,唐孝他们这些下属就愈发不敢造次。
“必须要严加审查,某的军队之中必须都是能征善战之人,蛀虫某可不要,”李荩忱叮嘱一句,“另外工坊那边也缺人,你们可不能一口全都吞下去了。”
唐孝等人急忙答应,他们也不傻,工坊生产出的弓弩器械已经在这一场大战中展现出应有的威风,如果不是手中的刀枪、身后的霹雳车和床子弩都要胜过陈人,这一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赢下来呢!
工坊和军队,本来就已经变成荣辱与共的一个整体了,更或者说这个曾经由不同的世家组成的团体,此时正在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开始凝聚力量。
这种方式或许可以称之为共同的利益,又或许可以称之为共同的目标,但是至少他们不再将眼界放在一个家族的发展上,而是愈发开始着重于整个时代的发展。
时代的潮流在向前滚动,这人心,也在变!
——————————————-
等李荩忱把军营、府衙甚至是内城都转了一遍的时候,已经是金乌西沉。对湘州城有了一个直观的体验,李荩忱不得不承认南陈也的确是好好地布置了这座要塞,只不过很显然一个已经风烛残年的王朝,就算是有一座能够雄踞一方的要塞也没有什么用。
而且战俘们的表现更让李荩忱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南陈的军心已经开始动摇了,那就更不要说民心了。
人心从来都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民心向背则甚至能够在短短几个月之间决定一个王朝的生死存亡。
李荩忱不敢大意,也不会对这个非常有效的进攻手段弃之不顾。所以他很快就写了信送往蜀中请教徐陵,同时派出人召集信州刺史吕忠肃和公安太守顾觉,看来之后对付南陈需要用更多的新思路了,瓦解人心永远都比击溃一支军队来的更重要。
不过从荆州西侧到这边终究不是一天功夫,所以李荩忱虽然很着急,却也没有办法,更何况大军也需要停下来休整,从夷陵一路狂奔到湘州,跨越了整个荆南,对于这一支实际上多数都是新兵组成的军队来说也是一次磨炼。
军心、人心,南下、北上······李荩忱看着骤然扩展开来的版图,一时间竟然有些彷徨。
一边想着,他一边穿过回廊,看到后院的灯尚且亮着,便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不管之后的战略如何,至少现在大军还在修整,还有时间和萧世廉、裴子烈等人定夺,至于人心之事,这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决断的,想要掌握人心,讲究的可就是一个春风化雨,一切都得慢慢来。李荩忱也不要求一夜之间南陈的军队和百姓就能全部投靠自己,那样反过来自己还得掂量掂量呢。
算起来从夷陵之战开始,到拿下湘州,自己这马不停蹄的转,可是一口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自家如花似玉的娘子在后宅之中等着,自己可是有好几天都没有碰过了。
“夫君今日怎么回来了?”看到李荩忱过来,乐昌也有些惊讶,手上的动作却是没有停。
她正忙着帮顾野王和吕忠肃等人写劝降信。毕竟荆南那么多州府,也不是人人都能拉下脸来直接打白旗,所以朝廷还是得给个面子的,而为了表示蜀汉朝廷和南陈朝廷之间的关系,从乐昌到顾野王再到吕忠肃这些身上带着南陈标签最多的人,自然也得帮忙。
李荩忱草草的看了一眼,实际上文字都是顾野王拟好的,乐昌负责抄一遍,表示是亲笔写的就可以了。
“歇会儿吧,也不着急这一时半刻。”李荩忱轻轻压住乐昌的手腕,“湘水边月色正好,出去走走,散散心?”
乐昌怔了一下,有些迟疑,这湘州城被拿下了,对于她来说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南陈距离灭亡也已经越来越近,乐昌每天索性就沉溺在抄写这劝降信上,以求能够麻痹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这几天忙下来,甚至都已经快忘了自己身处何地了。
现在李荩忱骤然提到要去散心,这让她一时间有些恍惚。
“好啦,走吧,”李荩忱笑了一声,“某的王后又不是抄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