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
裴子烈看着前方列阵的曹孝达,低声说道:“你看曹孝达的军阵,一直都没有出现偏颇之处,说明这一切应该都在曹孝达的预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曹孝达在出击之前就已经想到了我们会很快冲过来阻拦他的退路,所以不光是他本人,襄阳城上也已经做好了接应的准备,一切的安排布置都是以阻拦我们为目的。”
“我们兵力不足,一旦曹孝达依托城池列阵,我们是无法冲上去的,”李荩忱点了点头,“大士你说的没错,曹孝达这一次的目标很明确,显然就是想要击退大将军,至少让大将军退出战场,不过话说回来,这样做对我们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可以让现在襄阳城外的战况变得更加‘平衡’。”
“平衡?”裴子烈咀嚼着这两个字。
的确,至少站在曹孝达的角度来看,现在襄阳城下的情况的确有些不平衡,虽然李荩忱有胆量直接面向萧摩诃拉开阵势,但是毕竟在沔水南岸的并不是李荩忱的主力,总共就只有一半兵力罢了,相比之下,萧摩诃的确比李荩忱有太多的优势,因此最终的结局应该是李荩忱不得不主动退让。
萧摩诃进攻襄阳,李荩忱拿下樊城,这对于旁观者来说,自然是不错的结局,而显然曹孝达必须要防止这种结局的产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削弱萧摩诃的力量,使得萧摩诃只能够在襄阳城下和李荩忱形成现在的僵持局面,这样双方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各退一步,一个是大打出手,无论是哪一个,显然对于襄阳城中的守军来说都是有利的。
实际上曹孝达这么做,也就是将李荩忱对北周所做的进行了翻版,现在襄阳城下的李荩忱和萧摩诃,曹孝达显然想让他们变成北周此时的杨坚和宇文宪。
如果李荩忱和萧摩诃能够打得难解难分,那自然更好,襄阳城说不定就可以见首更长时间,否则在这两个家伙的包抄之下,曹孝达对于自己能够守住城池并没有多少信心。
李荩忱冷声说道:“不管曹孝达在想什么,这襄阳城只可能是某的,传令,收兵!”
顿了一下,李荩忱紧接着吩咐身后的李平:“亲卫集结,我们前去拜访淳于量。”
裴子烈怔了一下,李荩忱和淳于氏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可是至少在之前李荩忱还没有明确的前去和淳于量会面,也可以说这是李荩忱和萧摩诃之间最后保持的一点儿默契,如果李荩忱这样明目张胆的挖墙脚,萧摩诃肯定不能忍。
注意到裴子烈的神情变化,李荩忱沉声说道:“本来某还得为大将军考虑一下,但是今夜一战,大将军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能力进攻襄阳城,这个时候某需要淳于量表明态度,如此我一部在城东,一部在城西,已经足够对襄阳城形成半包围态势,接下来应该如何取舍,大将军应该也清楚了。”
“好,这边我会看好的。”裴子烈郑重一点头。
————————————-
曹孝达此时实际上并没有李荩忱和裴子烈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萧摩诃的反扑来的很快,显然对于萧摩诃这样已经习惯了开战之后就压着敌人打的将领,这样骤然受到袭击和突破,可以说对萧摩诃来说也是耻辱。
这亏吃了肯定是要报仇的,萧摩诃亲自率领前锋冲了上来,不过襄阳城上的箭矢密集如雨下,成功拦截了萧摩诃的突进,而出城支援的尉迟顺率军包抄萧摩诃的侧翼,在任忠和鲁广达所部还没有跟上来的情况下,萧摩诃也没有办法贸然前进,只能匆匆撤退。
如此一来今夜这一场混战总算是落下了帷幕,虽然萧摩诃早有防备,不过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当然了,曹孝达也并没有达到击溃萧摩诃的目的,甚至萧摩诃的反扑还差点儿让曹孝达陷入险境,如果不是尉迟顺及时赶来支援,恐怕曹孝达还要付出很惨重的代价才能将萧摩诃击退。
不过最终的结果变成这样,曹孝达非但没有感到惋惜,反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而尉迟顺也快步走过来,这位少将军的脸色至少比之前的时候好了很多。
如果真的让曹孝达选择的话,实际上今天晚上他并不想出击的,毕竟李荩忱和萧摩诃都不是好对付的货色,就算是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落在对方身上,也不会放弃对襄阳城这边的警惕,毕竟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襄阳城中的周人。
因此李荩忱和萧摩诃会有所防备几乎可以说是情理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曹孝达一开始就会选择一方作为突击的对象,以北周军队能够发动夜袭的这些兵马,可以突破一处防线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更不要说彻底将整个战场搅乱。
毕竟李荩忱和萧摩诃显然在之前排兵布阵的时候也料到过这个情况,顶在前面的都不是自己的中军,无论是陈智深还是鲁广达,都是能战而且敢于牺牲的主儿,如果真的打起来,双方更有可能陷入胶着。
所以虽然是夜袭,但是曹孝达打的很保守,当发现萧摩诃开始组织反击的时候,曹孝达就果断的撤军,最终成功撤入襄阳城的庇护范围之内,在没有打算趁机开始攻城的情况下,萧摩诃显然就奈何不了曹孝达。
当然,对于曹孝达来说,除了削弱萧摩诃,从而让萧摩诃能够和李荩忱持平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襄阳城中的将领之间的关系,更或者说准确一点儿就是曹孝达和尉迟兄弟之间的关系。
无论怎么说,襄阳城的统帅都是尉迟宽,而曹孝达只不过是副手,然而之前的情况却是曹孝达掌控着整个襄阳城,甚至包括襄阳城的兵马粮草调动,尉迟兄弟都是听从曹孝达的,尤其是经过了上一次檀溪之战的惨败,导致尉迟兄弟在城中守军之间的威望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尉迟宽和尉迟顺肯定也都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曹孝达明显的感觉到这两个人在近些时日和自己已经有些不对付,而一些尉迟家的亲信将领接受命令的时候也有些阳奉阴违。